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面碰撞后排假人安全性是车型安全开发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针对某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后排女性假人下潜及胸部伤害现象,首先分析后排女性假人运动机理;其次,分别提出"增加假人一侧座垫连接结构及防下潜支架"及"采用后排限力式安全带"的改进方案,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正碰仿真分析模型开展正面碰撞分析;然后,设计台车碰撞试验方案,进行正面碰撞台车试验,分析方案的可行性;最终通过实车验证。研究表明,方案能够有效避免后排女性假人发生下潜现象及降低胸部伤害,使其满足车型安全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汽车碰撞试验中,后排女性假人评价得分普遍偏低.文章依据2012版新车评价规程(C-NCAP),通过对12款不同类型轿车(小型轿车、中型轿车及SUV)完全正面碰撞和正面偏置碰撞的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后排女性假人伤害原因,总结出2种正面碰撞试验中后排女性假人颈部和胸部是主要失分部位;假人下潜现象或趋势的发生是后排女性假人得分率低的主因;碰撞试验中后排乘员伤害性很大,此规律并没有因为车型大小及星级高低的不同而改变.该研究对后排女性假人约束系统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正面碰撞试验中后排女性假人颈部伤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0 km/h完全正面碰撞试验中,后排5%女性假人颈部伤害普遍偏高。其原因是:女性假人所配带的50%男性假人安全带对女性假人腰部作用的包角及松弛量大,有效作用起步时间晚,使假人相对位移量增大。提出了解决后排女性假人颈部伤害偏高问题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面碰撞时轿车后排乘员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轿车后排乘员在发生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文章利用碰撞仿真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某轿车车体、安全带和假人的乘员约束系统正面碰撞模型,并与碰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安全带形式和座垫角度对乘员的HIC、胸部3ms加速度和左右大腿力等损伤值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表明使用3点式安全带同时匹配座垫倾角25°的方法,能使头部损伤下降59%,胸部伤害下降20%,腿部损伤下降70%,有效提高后排乘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汽车正面碰撞试验中后排乘员伤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正面碰撞中后排乘员假人伤害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分析10个车型正面碰撞试验结果,得出了正面碰撞中后排乘员头部、胸部和大腿等部位的伤害特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和可靠性分析的乘员约束系统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乘员假人在CNCAP正面碰撞中的得分,在对某车的仿真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基础上用遗传算法优化约束系统相关参数,优化目标是使假人头部、颈部和胸部的伤害值最小。然后根据可靠性的要求合理选择了参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对包含A级车、B级车和SUV车型在内的11款乘用车分别进行了2012版C-NCAP中正面全宽和偏置两种碰撞试验.通过对后排女性假人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乘用车两种碰撞试验形态下的后排女性假人各性能指标值十分相近,但得分普遍较低.其中,只有头部可能出现满分,颈部和胸部得零分的概率较高.得分低的主要原因是碰撞过程中下潜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整车全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包括底盘、车身、动力总成、乘员约束系统、假人、地毯等子系统,总结了各子系统的建模经验.按照C-NCAP规定的全正面碰撞试验条件,完成了整车全正面碰撞计算,得到了整车速度、加速度、能量和假人伤害值,并按照C-NCAP评分规则对假人伤害值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全正面碰撞的分数...  相似文献   

9.
针对正面碰撞工况中乘用车后排5%女性乘员颈部损伤问题,对乘员颈部损伤与乘员运动及安全带约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颈部损伤机理矩阵分析模型,提出基于安全带力作用的碰撞过程三区间分段分析改进方案,并通过整车试验对比验证了该改进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案颈部拉伸力Fz平均降低32%,颈部伸展力矩Mocy平均降低67%,头部损伤指标HIC15平均降低61%,提高了后排5%女性乘员头颈部的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王占强 《世界汽车》2012,(11):100-105
长安逸动对后排女性假人的保护非常好,是同批C-NCAP测试车型中该项试验后排假人得分最高的车型。 后排安全约束系统表现出色 和2009年版管理规则相比,C-NCAP2012年版管理规则的正面100%碰撞试验项目在碰撞速度和假人设置方面均未发生变化,惟一的变化是后排假人正式由定量评价改为定性评价。正是这一变化,使很多汽车生产厂家的安全设计人员感觉到了压力和“危机”。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小空间车型第2排乘员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利用仿真分析的手段,对比分析了不同的车体碰撞波形、乘员布置空间以及约束系统性能参数对第2排乘员伤害的影响,确定了安全带限力等级、车体碰撞波形及第2排座椅坐垫的布置角度是影响第2排乘员保护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第2排乘员布置空间较小的车型,在保证第2排假人头部伤害满足目标要求的情况下,减小安全带的限力等级,增大第2排假人头颈部及胸部的前移量,以降低假人颈部及胸部的伤害,从而有效改善了第2排乘员的伤害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高度自动化车辆(Highly Automated Vehicle,HAV)中,由于不再需要驾驶人,乘客之间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给车辆座椅的布置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为提高HAV的碰撞安全性,提出使用旋转座椅来改变人体朝向与碰撞方向相对位置的规避策略,其基本思路是在碰撞发生前通过主动改变座椅朝向来降低乘员损伤。首先,利用尸体试验数据对所建立的碰撞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基于4种不同的座椅朝向,利用THUMSTM人体模型进行初始速度为56 km·h-1的正面碰撞模拟试验,以确定相对安全的座椅朝向位置;最后,预测座椅旋转过程本身以及旋转至某位置后发生碰撞的乘员损伤风险。在静态正面碰撞中,选择0°、90°、135°和180°四种不同的座椅朝向进行乘员损伤预测和比较,结果表明180°朝向时的乘员损伤风险最小。在此基础上,模拟了200 ms内将座椅旋转±45°和±90°,以及分别在0 ms和100 ms时间延迟后引入碰撞的试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200 ms能够将乘员旋转±45°和±90°而不引起额外的人体损伤,并且在无时间延迟时,旋转至背对碰撞方向的乘员损伤,比正面碰撞中0°、90°和135°座椅朝向的乘员损伤更低,证明了该损伤风险规避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儿童座椅常存在因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保护效果差的问题,基于MADYMO建立了包含台车座椅、某款典型儿童座椅、五点式安全带、P3 儿童假人的儿童约束系统模型,根据 GB 27887 标准进行正面碰撞台车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从假人运动轨迹和损伤指标两方面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儿童约束系统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实车碰撞过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针对碰撞中座椅上部存在变形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在椅背顶部后侧加装加强板,并将椅背与椅盆连接处位置原有的凹槽贯通的改进方案,对改进后的儿童座椅进行了不同加速度下正面碰撞工况的仿真分析和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在座椅质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有效减少椅背的变形量,确保碰撞中座椅结构的完整性和儿童的安全,达到了预期的防护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儿童座椅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约束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约束系统的有效性,以Hybrid III 50th男性假人在100%重叠正面碰撞工况下的得分为基础进行多学科优化分析,得到了安全带及安全气囊参数与假人胸部、小腿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通过调整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参数,得到了最优参数匹配,使假人得分从14.12分提高到14.46分,有效提高了假人得分,对约束系统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和全  张家飞  胡林 《汽车工程》2021,(2):226-231,304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提出用一种旋转速度曲线把座椅旋转至指定角度,研究此旋转速度下的乘员生物力学响应.首先,根据所建立的碰撞模型与假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其次,改变座椅旋转方向和速度研究乘员旋转至指定位置乘员的生物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在200 ms内采用等腰梯形旋转速度曲线旋转至±45°和±90°不会引起乘员额...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儿童保护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10款轿车在50km/h的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中Q3儿童假人的损伤情况,同时比较了儿童座椅在前向安装以及后向安装下儿童的损伤情况,依据C-NCAP(2021)中的评价项对儿童假人的头部、颈部、胸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儿童座椅后向安装的情况下,儿童头部、颈部、胸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汽车正面碰撞中驾驶员侧约束系统的可靠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志  叶映台  李凡  杨济匡 《汽车工程》2011,33(8):676-679,663
采用MADYMO仿真分析软件建立了某车型正面碰撞的驾驶员侧约束系统仿真模型;针对原始模型因假人碰撞转向盘造成的计算结果的不连续性,通过修正模型提高了乘员损伤值响应面的精度;考虑了系统中存在的随机性,对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可靠性优化,有效减小了正面刚性墙碰撞中假人的损伤值,并使乘员约束系统满足可靠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凯  季奕 《天津汽车》2013,(12):15-17
随着汽车被动安全的发展,对于儿童乘员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C-NCAP2012版中,要求在正面碰撞试验后排放置P3儿童假人.用于评价儿童约束系统。文章按照要求首先对比了各国法规中儿童假人的伤害评价方法,通过对不同车型试验数据的研究,讨论后排儿童假人伤害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因素,尤其是儿童安全座椅形式,对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拉带式座椅保护效果最好;坐姿较直时对胸部伤害较小,但对头部伤害较大。该研究对于儿童假人的被动安全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