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研究《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083—2006)的基础上,开发了工程汽车座椅头枕及靠背静态试验平台。通过对国内某企业生产的汽车座椅进行测试,掌握了测试汽车座椅头枕和靠背静强度的试验方法,并且分析了影响汽车座椅靠背和头枕静强度的因素,为企业进行产品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汽车座椅一些关键参数对鞭打试验结果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与试验,并将仿真结果与鞭打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确认了计算机仿真可行且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轮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靠背刚度越小和靠背转动刚度越大,则鞭打试验得分越高,且靠背刚度比其转动刚度影响更明显;头枕刚度和头枕转动刚度越大,则鞭打试验得分越高,其中,头枕转动刚度的影响更明显;而头枕越高和头后间隙越小,则越有利于鞭打试验得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汽车座椅调角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确定了调角器研究开发的重点。完成了调角器的方案设计,阐述了行星齿轮式调角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调角器核心件的详细设计,实现了汽车座椅靠背角度的连续调节和可靠自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儿童安全座椅靠背与底座角度调节范围的设计。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穿过汽车座椅固定于车身,供儿童乘坐且有束缚功能以保证在发生车祸时束缚着儿童以最大限度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本文从安全角度,结合汽车第二排座椅靠背与底座的夹角,阐述了ⅡⅢ组儿童安全座椅靠背与底座的角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汽车座椅是汽车舒适性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建立座椅的骨架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AWB)中的静力学模块,得到了对靠背、坐垫以及头枕的有限元分析。针对座椅靠背连接件(即头枕、背靠和坐垫)仿真结果表明:座椅各部分的结构强度符合要求,座椅的安全性能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英国一家名为麦克科特·维恩泰克斯切的汽车座椅制造公司向公众展示了一种新型的汽车座椅(如上图所示)。该座椅能自动适应不同乘者的身体特征,例如不同体重、不同身材等,同时使其获得最好的舒适性。 在这种座椅靠背和座垫的关键部位(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讲)安装了10个小气垫:靠背装有5个长方形的气垫,座垫上安装了1个较宽大的和4个较小的气垫。气垫内充入压缩空气,每个气垫上均装有压力传感器。当乘  相似文献   

7.
汽车座椅滑车碰撞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座椅进行了滑车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汽车座椅滑车碰撞动态特性仿真模型,采用PAM—CRASH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各测点的试验应力与仿真应力曲线很接近.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正确的,可以有效指导汽车座椅的设计并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研制,并经鉴定,投入使用的汽车座椅测试系统,是由质心测定装置、静态试验机、惯性强度试验机、靠背疲劳试验机,座垫疲劳试验机,调角力矩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组成,本文介绍了该测试系统的用途,测试内容与参数,测试范围,最后评价了该系统的技术水平与今后改进内容。  相似文献   

9.
汽车座椅系统安全性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汽车座椅是最重要的被动安全系统之一。阐述了汽车座椅设计的安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从乘员约束系统及座椅的结构设计出发,总结了国内外汽车座椅安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及相关理论,介绍了相关方法的实施策略,并针对汽车座椅系统及其固定部件的安全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节制杆式模拟汽车座椅强度试验装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GB15083-2006标准规定的汽车座椅强度试验时台车减速度波形要求,通过对台车和节制杆碰撞的受力分析,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节制杆截面形状设计与修正的数学模型,以模拟实车碰撞过程中汽车座椅变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节制杆式模拟汽车座椅强度试验装置,只需调整节制杆的工作行程和弹-塑性缓冲材料即可保证试验台车的碰撞减速度满足法规要求,为汽车座椅强度的设计评价提供了可靠的试验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严莉 《专用汽车》2012,(10):90-92
建立了汽车座椅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GB115502009《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对座椅头枕及骨架的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试验设计,改进了座椅的结构参数。结构改进后的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国标要求的前提下,新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座椅头枕及骨架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与人-椅接触界面压力普通分区方式相比,人体分为肩背部、腰部和臀部等17个部位的压力分布方式更符合汽车座椅人机工效学设计理念。在汽车座椅靠背舒适性方面,肩背部和腰部的人-椅接触界面压力是相辅相成的。采用人体17位压力分布方式,通过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座椅肩背部和腰部区域的人-椅接触界面压力之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汽车座椅人-椅接触界面的肩背部和腰部最大舒适压力比率范围为25%~56%,其最大压力比率平均值约为40%。人-椅接触界面的肩背部和腰部区域平均舒适压力比率范围为8%~24%,其平均压力比率平均值约为13%。与腰部相比,肩背部区域的人-椅接触界面压力较小,感知更灵敏,压力梯度变化更需平缓过渡。  相似文献   

13.
强制法规GB15083-2006修订版增加了附录F<行李位移乘客防护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目的为防止在车辆碰撞过程中,行李舱内行李向前运动,冲击后排座椅靠背,从而造成对乘员伤害.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车型后排座椅靠背的相关性能进行预测,并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车型后排座椅靠背与车身的固定点进行改进,经试验验证,最终该车型满足了GB15083-2006附录F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汽车座椅骨架及功能件是支撑驾乘人员坐姿的重要载体,其外形与布置参数极大地影响着驾乘人员安全性、操作、乘坐舒适性。座椅骨架及功能件布置更是座椅工程设计的重点,是造型设计的基础。文章基于人体工程学及相应法规,分析电动座椅前后调节、高度调节、靠背旋转调节、腰托四向调节、头枕上下调节的设计原理及参考依据,可在造型设计阶段确认座椅坐垫、靠背、头枕位置轨迹的工程硬点,确保造型设计符合安全性、可操作性及舒适性,提升电动座椅整体设计质量,为整车内饰造型设计提供座椅骨架模块的理论支持,提高汽车内饰分组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汽车座椅高度调节器核心构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座椅安全性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避免座椅结构损坏和功能失效情况的发生.高调器作为汽车座椅的部件之一,其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安全性.文章主要根据某款轿车驾驶员座椅在高度调节过程中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设计一种解决高调失效的有效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重新设计了高调器核心件内部销柱的结构.对重新设计的高调器进行疲劳耐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高调器可有效解决高调失效的问题,提高了汽车座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中的重要部件,汽车座椅生产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目前行业内已形成由专业化工厂来完成座椅的生产,以提供特制化产品为整车配套.以经济型轿车座椅生产为例,介绍了汽车座椅骨架、海绵体发泡、面罩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设备选用.根据座椅的结构特点安排生产工艺,在完成座椅骨架、座椅发泡体和面罩的生产步骤之后进行座椅组装,以及出厂检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体压分布与道路模拟振动对比研究汽车座椅静态乘坐舒适性与动态乘坐舒适性,建立一套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试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领先的汽车座椅供应商Adient通过使用替代材料和复合材料,减少汽车重量,同时又不影响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轻量。Adient将通过使用多种新型材料来实现这一目标,优化使用轻质材料,如玻璃或碳纤维增强塑料,镁,高强度钢或铝。由压铸镁制成的多材料轻量级座椅结构。Adient还展出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前座椅靠背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复合结构可以使重量减轻达30%。通过采用纤细的完全模块化设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某轿车后排座椅骨架的详细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企业关于座椅靠背刚度试验标准以及GB15083-2006中<行李位移乘客防护装置的试验方法>,对座椅骨架静刚度和行李冲击强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靠背闭锁装置的承力要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结构轻量化设计方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符合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座椅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正华  喻凡  庄德军 《汽车工程》2006,28(9):817-819
在对座椅机械结构及人体脊骨生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针对腰托对汽车座椅舒适性影响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腰托装置的设计及安装对人体的体压分布有显著影响,设计合理的腰托装置可明显改善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