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Ⅰ前言: 近年来,由于硅整流元件及可控硅元件发展很快,同类型規格的散热器样式很多。特别是平板型元件在电力机車上运用以来,由于机車空间和通风的特殊条件,散热器样式也很多,对使田、维护、制造和組装都带来不便。鉴于300安600伏平板型整流元件在铁路系統內开始批量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装配过盈量,摩擦因数,形状公差,轮轴突悬组装以及注油槽对压装曲线及轮轴接触部位应力的影响规律,以某型动车组轮对为研究对象,用ABAQUS软件建立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轮对压装过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配合过盈量以及摩擦因数是确保配合质量达标的关键;轮轴突悬组装、车轮注油槽对接触部位的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选择恰当的轮轴形状误差组合有利于压装的合格。  相似文献   

3.
针对209HS转向架中心销橡胶套压装后的尺寸超差问题,对中心销橡胶套的结构以及中心销橡胶套与中心销座的接触形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专用压装工装,保证了压装后的尺寸,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8月 8日 ,大连机车车辆厂研制成功了 3 82 0 k W新型内燃机车 ,并首次推出客、货运机车各 1台。这是目前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内燃机车。这种新型内燃机车的动力装置是大连机车车辆厂与美国西南研究院联合开发的采用电子喷射技术的 12 V2 80 ZJ型大功率柴油机 ,它具有高强化度的突出特点 ,因而单缸装车功率比国内同类产品提高 33.4%。这种装用 2 80柴油机的新型内燃机车 ,采用了微机控制、显示、故障诊断、报警、记录、电气柜正压通风、单元制动、双流道散热器等多项技术。还采用了大扭矩牵引电机 ,使牵引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司机操…  相似文献   

5.
热管散热器在新型变流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实体铝、铜散热器已经远不能满足大容量元件散热容量要求的现状,提出采用热管散热器的新思路,并阐述了热管的结构和特点。简要介绍了我国已利用热管开发的机车用新产品,预测热管散热器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SSTE型交-直电力机车用大功率元件热管散热整流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法,描述了该整流装置的结构特征及其所用热管散热器的特点。5"元件的使用,实现了主整流装置-臂-元件结构,解决了以往车型整流装置多元件并联所导致的不均流问题,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使辅助逆变器散热器达到设计目的及与系统匹配最优,以某辅助逆变器散热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散热器几何参数对热阻的影响。应用理论公式对高密度热流功率模块的散热器进行设计和优化,利用CFD软件对散热器的性能进行数值仿真模拟,根据仿真结果对散热器的参数进行优化。样机试制和试验结果显示,模拟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误差在5%~8%。采用这种方法和思路来设计散热器,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和降低研发成本。  相似文献   

8.
对瓦托与梁架组装尺寸及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用压装力来定量判定互托压装状态是否完好的措施,以保证瓦托与梁架压装后不松动。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制交流电力机车可控硅整流装置使用平板型风冷元件,额定值超过750安,每四个元件组装在一个散热器上。由于这种安装结构,使并联的均流电抗器可以取消,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冷却风只通过散热片而不吹过元件的瓷环,这样就可以减少空气对瓷环的污染。如图所示。整个机车的冷却风都经过惯性滤尘装置,而整流装置的冷却风则再经第二级的纸质滤尘器滤清。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某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大功率模块水冷散热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IGBT元件模型对散热器的温升及热阻计算影响较大,发热模块模型计算出的散热器最大热阻值与试验值最为接近,相差约6%;散热器的热阻随冷却液流量的增加而减小,但与模块功率的变化无明显的关系;压降随冷却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早期铁路运营开始,车轴的疲劳设计就是工程设计人员在材料的疲劳研究方面的一个难点。为了保证高速铁路系统的安全,一些杰出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试验,并且在材料、制造、热处理和设计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比较欧洲和日本在高速铁路车辆车轴疲劳设计上的原理,认为在新干线车辆和TGV,ICE之间存在一些区别。疲劳强度的危险部位主要是容易受到磨损和疲劳损伤的压装配合部位,如轮座、齿轮座和制动盘座等部位。在欧洲,车轴压装部位采用大直径使危险部位平滑;在日本采用高频硬化的方法提高压装部位的疲劳强度,同时在车轴的压装部位附近设置了应力释放槽。多年来,新干线的车轴经过磁粉探伤没有发现疲劳磨损裂纹,这表明高速铁路车轴的安全性多年的改进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铁路货车滚动轴承压装过程中出现的压装力小或压装力大、压力曲线不合格、压装不到位、轴向游隙小、压装后轴承不能转动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货车滚动轴承压装过程中出现的压装力小或压装力大、压力曲线不合格、压装不到位、轴向游隙小、压装后轴承不能转动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影响货车滚动轴承压装力因素的分析,得出了轴承压装力与位移之间的数学关系,并依据353130B滚动轴承及RE2B轮对的结构尺寸,得出了353130B滚动轴承压装力与位移之间的理论曲线。根据现场轴承压装相关经验数据统计,对压装理论曲线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为采用压装力一位移曲线判定轴承压装质量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固定式轴承压装机与轴承压装记录仪配套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铁路货车行车安全,防止滚动轴承燃轴、切轴事故的发生,在确保轴承制造质量的同时,必须采用固定式轴承压装机来压装轴承,并且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轴承压装记录仪来记忆压装曲线。  相似文献   

16.
检修工艺规定:齿轮与轴的配合面应均匀接触,接触面积不小于70%,齿轮的装入量应为1.40~1.65mm。以往检查接触面积均用红铅油,这种方法不是很准确、很科学的。用接触电阻来表示接触面积的大小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根据铁道部文件精神,我们用上海铁道学院研制的TZ型接触电阻检测仪对小齿轮与轴的接触电阻进行了测量,同时也对其装入量进  相似文献   

17.
环向让压衬砌(内置让压元件与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组合)对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挤压大变形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然而,目前环向让压衬砌的设计依然存在诸多难点,极大制约了其广泛应用。针对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计算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根据让压元件的受力-变形特征(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弹性-让压-压实3个变形阶段),将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并通过等效变形原理和均匀化方法处理得到相应阶段环向让压衬砌的刚度计算公式;进一步,通过工程应用和数值模拟,验证本文提出的环向让压衬砌支护刚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最后,讨论让压元件不同参数(屈服应力和元件长度)对环向让压衬砌支护效果的影响。让压元件的屈服应力对环向让压衬砌应力路径影响显著,但对衬砌最终压力及位移影响并不大,而让压位移则对最终压力影响较大,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环向让压衬砌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场轮对压装出现的拉伤车轴和压装过位问题,文章对TG0101E型轮对压装机的原理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改变原有整体固定结构,将上下横梁和左右立柱采用铰接方式进行连接,从设备层面避免拉伤车轮与车轴;并采用成熟的接触式随动定位测量装置,使压装时能实时检测车轮的位置,保证压装精度。轮对压装机改造后,压轮成功率大幅提高,压装效率提高200%。  相似文献   

19.
货车滚动轴承采用压装力—位移曲线判定压装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货车滚动轴承压装力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得出了轴承压装车与位移之间的函数关系,为采用压装力-位移曲线判定轴承压装质量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它的使用将大大提高滚动轴承的压装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生产现场批量出现的衬套压不进涡壳侧孔现象,确定了压装配合路径过长、压装过盈量大及压装配合面磨擦因数大等3个因素为造成不合格的关键因子。通过改进工艺,减少了压装过盈量,提高了配合面表面粗糙度,从而降低了不合格率,节约了质量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