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峰 《交通与运输》2008,24(6):25-26
伦敦:英国首都伦敦对出租车及驾驶员管理有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使伦敦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名列世界前茅,招手即停,没有拒载和乱收费现象,驾驶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礼貌的驾驶员。优质的服务和高大宽敞的出租车给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成为游客观察伦敦文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交通世界》:您好,首先祝贺“金龙龙翼杯”驾驶员大赛圆满闭幕,您对此次大赛作何评价? 郭仁祥:大金龙是客车制造商,这几年在车子的内涵.特别是科技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有很多成果。”金龙龙翼杯”驾驶员大赛对整个客运业.或者说对整个客车行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竖弯涡振条件下桥上驾驶员的行车视线,首先,基于传统的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引入桥梁涡激力数值模型,自主编制了涡振条件下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其次,以有3个半波的涡振振型为例,借助几何作图法推导了桥面发生涡振时车内驾驶员视线盲区的计算公式;最后,基于已建立的涡振条件下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和驾驶员视线盲区的计算公式,以一座发生竖弯涡激共振的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车型、车速和入桥时刻对车内驾驶员视觉盲区最大高度、盲区总持时和盲区占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盲区最大高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其周期约为车辆前进一个涡振半波长度所需要的时间;车速变化不会影响驾驶员盲区的最大高度,但车辆类型不同则驾驶员目高不同,车内驾驶员目高越低,驾驶员前方视觉盲区最大高度也就越高;车重会进一步增加驾驶员前方视觉盲区的最大高度;车辆入桥时刻对驾驶员盲区总持时的影响很小,但驾驶员盲区总持时随着车速的提高而降低;车辆入桥时刻或车速对驾驶员盲区占比的影响小,而车型则对驾驶员盲区占比的影响显著,其中小轿车驾驶员的盲区占比最高(21%左右),大客车驾驶员的盲区占比最小(12%左右...  相似文献   

4.
驾驶员综合特征对行车控制与紧急度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态心电分析仪、Frecord数据采集系统及动态GPS研究驾驶员特征对紧急状况主观评价和车辆行驶控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具有不同驾驶经验、个性、年龄特征的驾驶员对同一紧急状况做出的紧急度主观评价和制动操纵存在差异,其中驾驶经验的影响最明显。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采用减速度相对较小,变化相对平缓的驾驶技术,相对于谨慎型驾驶员而言,鲁莽型驾驶员操纵时制动减速度变化剧烈;年龄对驾驶员的操纵也有一定影响,通常年轻驾驶员会进行快速制动,这与驾驶员的生理状况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驾驶员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月8日起,公交集团4573名公交驾驶员将进行为期一周的公安部123号令《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俗称:“新交法”)的培训学习,确保驾驶员安全营运,减少违章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部分或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允许驾驶员将驾驶任务移交给自动驾驶系统,但驾驶员仍需对驾驶环境进行监测,若发生紧急事件或驾驶环境超出系统运行设计域等情况,驾驶员需要及时接管车辆。影响驾驶接管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因、交通环境以及人-机交互系统。本文分析了驾驶员认知负荷特性等人因对接管过程和接管时间预算的影响。分析发现,驾驶员长时间脱离驾驶任务会导致其陷入被动疲劳或驾驶分心状态,从而降低接管绩效。适当的非驾驶任务可以使驾驶员保持一定的认知负荷,降低驾驶员的被动疲劳水平。结合网联技术的应用可以多次发出预警信号,提高接管绩效。本文讨论了交通密度、道路条件等交通环境对接管时驾驶员感知、认知及决策的影响,探讨混合交通下过渡区智能网联车辆控制权切换 (Transitions of Control, ToC) 的管理问题。在复杂道路交通下,驾驶员需要更多时间恢复对环境的感知,且驾驶员在弯道接管车辆时更容易出现较大横向偏差。在混合交通环境中,为防止过渡区出现集中的ToC,可以制定相应交通管理措施,以降低过渡区域中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文还分析了视觉、听觉、触 觉、嗅觉及其组合类型交互方式的优、缺点,讨论网联环境下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以及ToC形式。 单个的交互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多种类型相结合的交互形式能形成优势互补,及时地将接 管信息传递给驾驶员,并将其注意力集中于对环境的感知。网联技术发展使得可利用的行车信息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提高,网联信息需要更好地呈现策略,以保证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接受性,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交互信息。同时,利用驾驶员状态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所处状态,并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提醒驾驶员,使其保持警觉,提高接管绩效。未来研究应该重点关注非驾驶任务对驾驶员认知特性的影响,结合接管时的驾驶环境,遵循预测算法辅助驾驶员实现控制权的平稳过渡。随着网联技术的不断应用,逐步改进现有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对过渡区域ToC的管理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驾驶员疲劳驾驶或精神分散容易导致发生车道偏离以及追尾碰撞等恶性交通事故,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监测驾驶员的眼部、嘴部、头部等器官的运动特征,建立基于驾驶员面部视觉信息的疲劳与精神分散状态综合量化评价模型,实现实时有效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并系统研究了本车前方车辆探测方法和安全车距的评定准则,实现防追尾碰撞预警。初步试验表明:当驾驶员疲劳驾驶、无意识车道偏离以及行车安全车距过小时,该行车安全综合保障系统能有效地对驾驶员进行警示。此外,根据行车安全保障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还开展了道路上行人检测的技术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下半年常州公交集团公司出台了《常州公交驾驶员星级服务管理实施办法》,在营运驾驶员中全面推行星级服务管理。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整个驾驶员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乘客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为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打造公交优秀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激情迸发高效节油先锋续写传奇
  有这样一群驾驶员,他们把自己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积极钻研驾驶技巧、节油经验。也有这样一种卡车公司,他们始终致力于提升驾驶员能力发展,为驾驶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考核,从而帮助他们提升安全及节油驾驶技巧,并更好地应用于工作,担当起运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就是沃尔沃卡车和沃尔沃卡车的优秀驾驶员们。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出租车营运效率和服务水平,以重庆为案例,研究出租车行程特征与出租车驾驶员单位时间收入的关联机理。首先,基于关联的出租车营运数据和轨迹数据构建行程特征指标;其次,构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分析行程特征对单位时间收入的相对重要性及显著性;然后,构建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行程特征对单位时间收入的量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程特征指标可用于预测驾驶员单位时间收入且准确性较好,送客速度、寻客时长、长单数量对平均单位时间收入预测的相对重要性最大;寻客行程迂回度、送客行程迂回度、寻客里程的增加会显著促使普通效益驾驶员降为低效益驾驶员,而寻客行程迂回度、寻客区域偏好度、寻客里程的减少及送客速度的增加会显著促使普通效益驾驶员上升为高效益驾驶员。高效益驾驶员具有寻客积极主动、不偏好特定区域、倾向预期通行速度快的短路径、有长单偏好但不刻意追求等特征。本文弥补了先前相关研究在行程特征与效益的关联性构建,多样化行程特征对单位时间收入的表征与预测,高效益出租车驾驶员营运特征勾勒等方面的不足;可为城市交通管理、出租车数量管控及运价调整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疲劳驾驶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本文以驾驶员人体姿态为研究对象,分析驾驶动作变化与驾驶员疲劳状态之间的联系,提出基于空时特征与人体姿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模型。首先,以改进的Simple Baselines网络定位驾驶员骨架关键点(空间特征);其次,分析驾驶过程中人体姿态的变化特点,依据“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将人体关键点模块化,以此为基础设计多个与驾驶员疲劳驾驶相关的特征表示;最后,引入滑动窗口计算各疲劳特征的离散程度,将其作为长短时记忆网络(时间特征)的输入,从而实现对驾驶员疲劳状态的预测。通过13位被试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空-时特征和人体姿态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模型可达到97.73%的检测精确率,98.95%的召回率以及98.35%的准确率,表明该检测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用工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象我们汽车货运单位.生产驾驶员几乎全部是外地驾驶员。因此,用好、管好外地驾驶员对我们运输企业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这么说,把外地驾驶员管理好了。使用好了,运输企业的安全就有保证.生产才能提高,企业才能创收增收有利润,有效益。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外地驾驶员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总结出了如下几方面的管理模式——“五个要”。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交通的驾驶员每天都要运送成千上万的乘客,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行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确保安全行车。公交驾驶员又身处公交行业的服务第二线,与乘客直接接触,最能体现公交的服务质量。但是,对于每个公交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和职业操守,往往很难作出正确的全面评价。在美国,当稽查人员在车上时,驾驶员对乘客总是表现得十分有礼貌,车也开得很平稳,  相似文献   

14.
为使道路客运驾驶员在旅客发生意外事件时积极承担应尽义务,能熟悉在驾驶途中对患病者和伤员采取应急处置的措施。全面贯彻交通部“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大纲和考试大纲”。即日起上海将对参加道路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开展旅客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市每年约有四千名左右新进从业驾驶员将掌握此项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5.
分析驾驶员在冰雪条件下的驾驶行为特性,建立考虑驾驶员行为特性的跟驰模型,有助于丰富现有交通流理论.通过招募驾驶员开展实车跟驰试验,对比分析正常条件与冰雪条件下的驾驶行为差异.进而基于任务难度均衡理论构建包含人类因素参数的任务难度模块,引入改进后的智能驾驶员模型,并采用车辆轨迹数据对模型进行标定和有效性验证.研究表明:驾驶员在跟驰行驶过程中受外界刺激及自身驾驶能力影响时会对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动态调整,试图保持期望间距,且速度与前车一致的状态;冰雪条件下驾驶员采取风险补偿行为,其车头时距波动幅度较正常条件收窄,模型引入人类因素参数可以较好地描述其差异性. 模型有效性验证表明,新模型在6个仿真场景中的表现都优于传统智能驾驶员模型,且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研究结果可为冰雪条件下的交通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常感叹:时光易逝,岁月难留。的确,我在驾驶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6年,可以说,把青春和热血全部洒在了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少了些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多了几分重于泰山的责任。一辈子风餐露宿,辛辛苦苦,虽然没有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我却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合格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17.
雨刮器虽是汽车上一个很小的零部件,却是驾驶员雨中安全行驶的重要“武器”,使驾驶员有着清晰明朗的视野。据国际驾驶安全调查:雨天66%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于车辆前方视线不清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正>公交驾驶员在驾驶公交车辆运营服务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对于行车安全和预防交通事故十分重要。公交驾驶员“情绪”驾驶的引发因素很多,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要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1公交驾驶员“情绪”驾驶引发因素(1)交通环境。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和道路施工、交通管制等,城市道路“路难走、车难行”会引起驾驶员的烦躁情绪;  相似文献   

19.
一线公交驾驶员薪酬待遇不低于4800元/月;通过集资建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方式解决公交职工住房问题;在司机紧缺、空余车辆多的情况下,可招收日工资160元的短期工(驾驶员);解决公交子女就业难问题:解决公交小区职工房屋保温问题,安装保温层的费用由政府和企业全额垫付;解决新招聘驾驶员住房问题(给其分配廉租房、宿舍等);改善公交硬件设施,包括在一些没有厕所的公交终点站和起点站建移动公厕。  相似文献   

20.
设计控制是公路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控制因素和必要条件,设计控制主要包括:驾驶员行为,设计车辆,交通特征,车速,公路通行能力,视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