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与功能 ,特别是合成材料在岩土工程加筋土技术中的各类应用 ,主要是加筋土挡墙和加筋土坡 ,还包括了软土地基加固、路基基层加筋、原位边坡加固以及纤维加筋土 .并进一步阐述了加筋土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 ,重点分析了加筋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机理 .  相似文献   

2.
土工合成材料在加筋土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与功能,特别是合成材料在岩土工程加筋土技术的各类应用,主要是加当墙和加筋土坡,不包括了软土地基加固,路基基层加筋,原位边坡加固以及纤维加筋土,并进一步阐述了加筋土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重点分析了加筋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和功能,特别是合成材料在软土地基加固、路基基础加筋、原位边坡加固以及纤维加筋土方面的应用,以及加筋土技术应用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筋土结构在路基加固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加筋材料,以聚合物土工织物为首选。介绍了聚合物材料的种类和力学性能,并着重指出了加筋材料的徐变性能对加筋土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公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主要讨论的是公路中加筋土技术的运用,通过对加筋土的原理与特点的研究,着重对工程应用中常见的软土地基加固、桥头跳车处理、加筋土挡墙、路基中加筋土技术、边坡加固加筋土技术等技术进行了实践分析,为今后道路建设与维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加筋填方边坡技术在渝长公路的应用 ,包括加筋边坡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经济效益等 ;用聚丙烯土工带作筋材 ,修筑了长 183 0m ,坡比 1∶0 75 ,最高达 2 1 0m的加筋填方高边坡 .应用结果表明 ,加筋填方边坡技术应用于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边坡的稳定 ,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优点 ,是稳定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边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稳定性是加筋土路基设计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以往的加筋土路基稳定性分析多采用传统的极限平衡法(LEM),并简单地将筋材的作用等效为拉力,而忽略了土体-筋材的相互作用.以岩土工程专业有限元程序Phase2V6.0为研究平台,建立真实反映加筋土路基力学行为的精细数值分析模型,运用剪切强度折减法(SSRM),分析加筋土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加筋土路基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性是加筋土路基设计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以往的加筋土路基稳定性分析多采用传统的极限平衡法(LEM),并简单地将筋材的作用等效为拉力,而忽略了土体-筋材的相互作用.以岩土工程专业有限元程序Phase2V6.0为研究平台,建立真实反映加筋土路基力学行为的精细数值分析模型,运用剪切强度折减法(SSRM),分析加筋土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加筋高路堤陡边坡在渝长公路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加筋填方边坡技术在渝长公路的应用,包括加筋边坡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经济效益等;用聚丙烯土工带作筋材,修筑了长183.0m,坡比1:0.75,最高达21.0m的加筋填方高边坡.应用结果表明,加筋填方边坡技术应用于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边坡的稳定,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优点,是稳定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边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加筋土挡土墙加固工程项目的研究,加筋土挡土墙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车辆超载以及加筋挡土墙基础土基存在长期塑性变形。由于加筋土挡土墙变形严重,影响使用安全。所以对路基两侧的挡土墙加固措施采用水平钻孔对拉预应力锚索,桥台处加固措施采用桩基式扶壁式挡土墙。对施工工艺和施工难点进行整理,采用新型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加筋砂土三轴试验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种不同的无纺布筋片加筋砂土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纺布加筋砂土强度指标C,φ值显著提高,加筋土强度随加筋试样所受围压和正规化加筋筋片间距h/H减小而增加,无纺布筋片与砂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抑制砂土剪胀性,筋砂界面诱生摩擦角呈渐进性,这些研究结果对加筋砂土的性能机理研究及加筋土结构设计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加筋挡土墙在公路施工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有效地保护了路基不受破坏,进一步地提高了土桥台的承载能力。填土、加筋筋带和墙面板是加筋挡土墙的主要构件。与普通的挡土墙相比,加筋挡土墙的抗开裂、抗碾压能力进一步加强.适用于地质条件特殊及高回填区的公路建设。本文主要介绍了加筋挡土墙的技术原理以及施工方法和要点。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加筋土施工技术公路路基施工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加筋土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小结,希望通过研究分析后能够提高公路路基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于加筋土强度的研究,多数研究者大都仅考虑加筋的直接作用,但还需考虑加筋的间接作用,若考虑间接加筋作用后,加筋土强度还会有很大提高.为此从间接加筋作用出发,仍将加筋土的破坏分为拉断破坏和黏着破坏,针对轴对称荷载下斜向布筋的加筋土三轴试样,认为试样处于极限平衡状态,通过改变间接作用范围内土的黏聚力大小,并通过内力分析,认为试样处于静力平衡状态,从而得到极限平衡条件下加筋土的大主应力表达式,再针对增大的黏聚力满布加筋作用范围、填料为砂土、加筋层与试样横截面夹角为零度及不考虑间接作用等情况做了详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当间接加筋作用范围内土的黏聚力增大时,加筋土强度会有很大提高,当间接加筋作用满布加筋层的作用范围,则间接加筋作用会发挥到最大;当筋材与试样横截面夹角为零度时,加筋效果最佳;当考虑间接加筋作用时,加筋砂土也会表现出很高的似黏聚力;当不考虑间接加筋作用时,则强度表达式就变成通常情况下的加筋土强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加筋土结构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名称,如加筋土桥台、加筋土路基、加筋土挡墙、加筋土边坡等。国内外文献所见,在交通建设中,加筋土应用最多。当地质条件不良时,才用加筋土可大大提高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加筋土桥台是一个复合结构,包括  相似文献   

16.
不同冻土条件和路基结构将影响冻土区路基裂缝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文章分析了多年冻土区路基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加筋土抑制冻土裂缝的机理.以青藏铁路清水河加筋土路基试验段为工程实例,调查了该区域路基裂缝的形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加筋方式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清水河高温不稳定冻土区内,当加筋路堤中竖向加筋间距为0.6m时抑制多年冻土的裂缝效果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为处理淤泥质土、淤泥路基,介绍了加筋法加固软土路基的加固原理、方法、加筋法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加筋法处理软土路基可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并解决路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使道路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不利的沉降和沉降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建立了不同坡高和坡度加筋土边坡有限元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了边坡安全系数达到1.30时的筋材最大拉力;通过归一化筋材拉力和边坡高度,分析了坡高和坡度对筋材拉力沿坡高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加筋土边坡筋材拉力实测数据,探讨了筋材拉力分布与分区。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的边坡滑动面位置和形态以及破坏时的安全系数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边坡高度对筋材拉力分布影响不大,而坡度对其影响显著,随坡度增大,筋材最大受力区域由边坡中部逐渐向底部转移;从总体筋材拉力分布来看,边坡上部1/3和下部2/3高度范围内各层筋材最大拉力之和分别占总加筋力的1/4和3/4,边坡上部所需的筋材拉力较小,若按假定筋材拉力沿坡高均匀分布的1区方法进行总加筋力的分配,会使得加筋土边坡下部的安全度降低;宜按坡度进行加筋土边坡总加筋力的分区,对于坡度不大于1.0∶1的边坡,总加筋力按高度相等的3个区分配,顶、中、底区加筋力分别为总加筋力的1/3、1/2、1/6,对于坡度为1.0∶1~2.0∶1的边坡,以其上部1/3高度为顶区,下部2/3高度作为底区,顶、底区加筋力分别为总加筋力的1/5、4/5,而对于坡度不小于2.0∶1的边坡,也等分为3个区,顶、中、底区加筋力分别为总加筋力的1/6、1/3、1/2;可收集更多的实测数据充实筋材拉力数据库,应对加筋土边坡加筋力按坡度分区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验证。  相似文献   

19.
在结合现代公路路基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对现代公路路基缺陷的机械碾压加固技术、注浆加固技术、粉喷加固土桩技术以及路基边坡支挡加固技术等缺陷加固技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论述,从而有效地探究提高现代公路路基缺陷加固技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地震作用下加筋挡土墙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计算地震作用下加筋挡土墙的整体稳定系数,考虑筋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基于塑性极限理论上限法,选用对数螺旋作为滑动面,建立了地震作用下加筋挡土墙稳定性分析模型.推导了挡土墙后滑动土体重力所作的外功率、地震对滑动土体所作的外功率、潜在滑移面上的土体粘聚力及筋带与土体间摩擦力所作的内功率,建立了稳定系数计算公式.采用遗传算法,计算了地震作用下加筋挡土墙的稳定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筋带加固作用,基于滑移面动态搜索模型计算得出稳定系数为1.337,比用《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中的方法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大0.08,说明稳定性分析时考虑筋带抗滑移作用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