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道路交叉口的车辙问题,苏州公路管理处近几年在部分新建道路交叉口中采用了抗车辙型外掺剂路面。通过对各种类型混合料性能的研究以及通车后抗车辙性能的跟踪观察,评价几种路面类型的实际抗车辙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缓解交叉口车辙病害的发生以及路面养护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陆露  王鹏 《交通标准化》2013,(23):39-42
道路交叉口附近路面由于长期处于车辆制动、起动及转向的特殊受力作用,使得该地段路面车辙频发.通过室内试验,对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车辙防治中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道路交叉口路面中将能有效地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3.
车辙是市政道路交叉口路面主要病害之一,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可有效减少车辙发生.半柔性路面作为一种新型路面形式,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为研究SFP13半柔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采用车辙试验、动态模量试验、单轴贯入试验和斜剪试验表征不同抗车辙型路面材料(AC20、Sup20、SMA13、SFP13)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结果表明:双网络结构材料SFP13高温指标明显优于其它沥青混合料;嵌挤型级配SMA和Sup20具有较好的抗剪能力;AC20由于加入了抗车辙剂,其动稳定度值较大;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与级配有较大的相关性;SFP13半柔性沥青混合料可作为道路交叉口抗车辙路面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从交叉口车辙变形层位、抗车辙提升理念和对策角度出发,对交叉口路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高强SMA-13+超早强半柔性路面的“强强联合”路面结构,通过室内试验和工程应用检验其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该路面结构高强SMA-13上面层动稳定度达到12740次/mm,超早强半柔性下面层动稳定度达到37406次/mm,下面层高温性能较优。与原设计结构相比,竖向压应变和水平位移值较小,抵抗车辆荷载变形能力较好。试验段通车2年现场检测结果显示,路面车辙深度明显小于原设计结构,抗车辙效果保持较好,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交叉口行车特点和病害问题,基于国产成品硬质沥青,设计了耐久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提出了单层摊铺12cm 的交叉口车辙快速处治技术方案,并开展了实体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单层摊铺12cm 耐久性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方案施工方便可行,明显提高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现代交通技术》2013,(6):76-76
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负责的"国省干线公路交叉口改造工程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应用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评审,经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课题组针对国省干线公路交叉口沥青路面车辙、推移病害严重等问题,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和使用性能观测的基础上,对国省干线公路交叉口路面改造工程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关键性能指标、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标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并应用于实体工程,  相似文献   

7.
王大海  王茜 《ITS通讯》2006,8(2):34-37
本文对高架桥下交叉口的时空资源进行了分析综合利用,提出了一种多相位半幅路权系统。该系统通过对高架桥下交叉口路面的道路渠划,把各种交通流通过交叉口路面的道路划分为上下两个半幅路面,并使半幅车道数大于进口处的车道数;由信号机控制信号灯以半幅路面路权为单位放行交通流,巧妙安排相位和相位顺序;在整幅放行前的前半幅路权放行时,可以使车流缓慢、安全地分流在较多的放行车道上排成车队形式;待后半幅路权放行时,以多路车队形式集中通过路口。缩短过路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析了平交口连接部的纵断设计及平交口竖向高程的调整,从而达到合理的交叉口竖向设计。  相似文献   

9.
如何通过挖掘交叉口通行能力,提高交叉口交通安全,渗透人性化设计,是值得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者深讨的课题。道路交通标线是一种交通安全设施,像路面上标注绘制的各种线条,各类箭头和文字,以及突起路标等均属于道路交通标线。道路交通标线的设立是为了尽量准确无误的引导交通,保证车辆恰当运用可用的路面面积,能够安全分道行驶。  相似文献   

10.
从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养护需求出发,对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养护评价体系。基于路基路面、安全设施、管理设施、交叉口渠化、绿化五个方面建立了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养护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和标准;验证了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建立了平面交叉口安全养护评价模型;标定出了模型参数;并选取试验路口利用模型计算值和专家主观打分均值的相关性分析,对建立的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结合通辽市的地质条件和规划特点,着重分析和总结了城市道路不同类型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关键是改造平面交叉口,不仅有利于整个交通网的畅通,而且还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改造平面交叉口还可以保证路面雨水的排放更加畅通,减少雨天交叉口范围内大面积的积水给车辆行人造成的出行障碍。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2005,3(4):18-18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05MR201是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等规范编制的,图集对典型路面结构设计和抗冻设计作了相关规定,其中典型路面结构设计包括轴载交通量、材料、结构层和组合设计、路基、基层、底基层、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以及制定典型结构的附加说明;抗冻设计包括道路冻深计算和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路面设计的防冻厚度验算。还介绍了路面抗滑指标、交叉口和公交停靠站结构设计、道路补强设计和路基设计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沥青路面抗滑指标单一,难以真实评价路面抗滑特性的问题,基于国内外路面抗滑模型分析,对不同行车环境下路面的抗滑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多指标评价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滑模型能够较好模拟路面的抗滑行为,综合考虑路面因素和行车因素影响,能够全面反映沥青路面的抗滑特性,采用多指标方法评价路面抗滑性能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落锤式弯沉仪检测并计算出路面各层的动态模量,可得到路面各结构层的承载力状况,从而评价路面各层的强度。现场检测实例表明:FWD检测能较为准确和快速地判断出在道路交叉口这个特殊受力路段中车辙发生的原因与位置,这将避免后期维修处治的盲目性,提高维修处治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路面抗滑表层的早期破坏,对道路行驶质量和路面抗滑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从路面安全角度考虑,进行道路路面抗滑性能技术分析、实行有效的防滑技术措施以及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定期检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隧道路面抗滑能力与隧道事故发生率有直接的相关性,而且不同的路面铺装形式,其抗滑能力也不同。采用横向力系数检测车对纵向刻槽的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和横向刻槽水泥路面三种不同路面结构的隧道横向力系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具有纵向刻槽形式的水泥路面具有较好的抗滑性能,这说明对隧道内路面铺装水泥路面时采用纵向刻槽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路面抗滑性能,减少隧道内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路面抗滑性能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面抗滑能力及其良好的抗滑耐久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对路面抗滑机理、影响路面抗滑的因素进行了介绍,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路面抗滑能力检测及评价数据,经过试验验证,结合我国路面养护决策需求,提出路面抗滑能力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量化评定标准,供路面抗滑能力评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能力是影响路面使用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针对影响路面抗滑的几种因素,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等方面探讨提高路面抗滑性能的措施,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道路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路面的抗滑性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抗滑性能的好坏,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抗滑性能越好,行车安全系数越高。路面的抗滑性能主要受路面表层结构影响,在特定条件下传统路面不能满足人们对路面抗滑性的要求。介绍通过在路面涂抹彩色陶瓷防滑材料,来满足特定条件下对路面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