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软土地基上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基处理技术也日益多样化,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与稳定,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动态监测。本文结合福建平潭一中新校区软基处理工程项目,对现场各监测项目的埋设工艺进行总结,阐述了深层土体水平监测、分层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和膜下真空压力监测的注意事项验,旨在为从事软基监测、沉降预测、参数反演等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工程中一些常用的监测手段及监测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综合运用表层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观测等手段,分析真空预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可供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下软基变形动态监测应用少、实施难度大的问题,进行深水潜堤软基变形动态监测技术研究,采用分层沉降变形和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经水下仪器选型、搭建水上观测平台、优化仪器水上安装和保护方案以及监测实施,研制出深水条件下软基变形动态监测技术。该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陆上监测到水下监测的转变,不仅安全可靠、数据准确,而且适用于大水深监测条件,对类似工程软基变形监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工程中常用的监测手段及监测方法。结合工程实例,综合运用表层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观测等手段,控制施工加载期的加载速率和荷载维持时间,确保施工期的安全性,并通过量测数据进行固结度计算和工后沉降的估算,以期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可供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正珍  邓昭林 《水运工程》2005,(8):67-69,74
根据厦门岛西岸线整治工程B标段173m长岸线采用水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介绍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在潮间带软基处理工程中的设计、施工、监测及加固效果。通过成功地应用水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技术.并与同等的堆载预压加固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该方法具有施工工期短、软基强度增长快、地基沉降量小且造价低的优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的海堤软基沉降计算目前多以复合地基法为主,为研究半刚性水泥搅拌桩软基加固特性,探讨上部堤心石分层回填施工对其影响,采用PLAXIS 3D岩土有限元软件对海堤进行整体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其中水泥搅拌桩采用实体桩建模,从而避免了复合地基法的计算假定,更真实的反映软土地基加固的变形性质。结果表明:适当减小分层层数对地表沉降以及水泥搅拌桩的内力及变形影响很小,从而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研究结果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西大堤工种中的超软土地基处理是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叙述了爆炸法处理水下淤泥地基的实验研究、模型律及药量公式研究、工程笥试验及在西大堤工程中的应用等,包括堤下爆炸、爆夯及爆填工艺。采有水下爆炸法处理基槽软基后,取消了基槽开挖和水抛棱体,以混合石料代替了分级石料,提高了堤身密度,消除了后期沉降,节省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翟焕明 《水运工程》2017,(S1):117-120
新建海堤工程区域内存在淤泥质土,含水量高,承载力低。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地基和结构的安全稳定,设置表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观测项目对围堤施工进行监测,合理控制施工进度,防止地基出现剪切破坏。结果表明:施工前期沉降大,监控参数指标处于可控范围内;后期沉降速率变缓,地基固结度提高,堤体压缩变形趋于稳定,施工期间围堤是稳定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17,(4):412-415
结合岳阳城陵矶新港陆域堆场软基处理工程,根据地基沉降分层总和法计算方法,采用地基附加应力等效原理,确定原地面大面积堆载沉降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大面积堆载沉降试验是一种较好的沉降试验方法,通过分析预测出的不同地基处理方案的工后沉降量,进而优化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指导了陆域软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0.
离岸深水区有着复杂、恶劣的水文地质环境,其最常见的基础形式为天然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的强度和变形均无法满足工程要求,都必须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在施工前后监测其稳定性。离岸深水区筑堤工程的水下软基监测技术研究远不如近海陆地软基监测的研究多,其自动化监测的发展及应用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翟焕明 《水运工程》2017,(S1):105-108
为保证防波堤施工过程中堤体地基和结构的稳定性,设置堤体沉降监测、戗台沉降监测和堤体孔隙水压力监测3个观测项目。结果显示:在施工初期,由于施工速度快、加载间歇短,造成地基出现瞬时沉降过大;堤体成型后,各监测数据区域稳定,变化速率缓慢,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高。根据堤体实测沉降数据,通过双曲线法计算的土体固结度较高,地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2.
孙近阳 《水运工程》2012,(12):200-203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某人工岛的施工区域内有淤泥质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等软弱土质,且围堤堤身较高,工期紧,围堤和吹填施工速度快,施工速度不均匀,所以有必要对围堤地基和吹填区进行施工观测.工程通过分层沉降、深层位移、孔隙水压力等施工监测方法来指导和控制施工,有效预防地基和堤身发生滑动或产生过大位移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使用要求.监测数据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曾晓俊 《水运工程》2017,(S2):86-88
袋装砂围堰在软土地基的滩涂上施工,如何准确预留沉降量,是决定工程的关键所在。依托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对袋装砂围堰施工期预留沉降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采用双曲线法分析推算袋装砂围堰预留沉降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埋设在砂肋软体排上的原形观测仪器,对防浪围堤抛石施工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尽管抛石初期地表沉降速率很大,但综合测斜、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分析,地基依然保持稳定。采用袋装砂和塑料排水板的软基处理方法完全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5.
天津港陆域真空预压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等进行监测。采用双曲线法推算固结度,提供卸载依据;分析原海底以下土层沉降量,得到原海底以下土层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31.9%;由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了解软基的加固机理;真空预压前后进行钻探取土室内土工试验及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分析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十字板强度的变化情况,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新会基地码头软基加固监测及效果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会强 《港工技术》2009,46(4):53-55
以新会基地码头软基处理工程为例,着重介绍软土地基在堆载预压下土体的变形、固结过程。通过对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的现场观测及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堆载预压法能达到预期的加固目的,是经济可靠的软基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温州半岛北堤建设中,采用排水预压加固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解决了深厚软粘土地基上加载困难、建设周期长、路堤建设完成后沉降过大的难题;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原位控制技术、施工控制指标,大幅度降低了路堤的工后沉降,保证了施工期的地基稳定和工程的按期完成。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舒志明  聂坤超  王航 《水运工程》2020,(S1):159-163
针对孟加拉Mirsarai护岸工程的沿海软土地基,采用排水板软基固结沉降法进行处理,对塑料排水板材料特性、堆载方案、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排水板打设后堆载过程及满荷后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监测数据,利用双曲线、Asaoka、指数函数法等固结沉降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地基沉降趋势,得出最终沉降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拟合度均较高,预测出3个里程的最终沉降量分别为161.04、381.68、369.80 mm。  相似文献   

19.
结合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土路堤的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排水板间距、堆载预压时间及堆载预压荷载对软土固结度、残余沉降的影响。总结出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排水板间距并延长堆载时间,可有效减少工程造价并达到与较小排水板间距时相近的处理效果。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可通过减小排水板间距并结合超载预压,加快施工期沉降速率,满足残余沉降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