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ARM Cortex3处理器、CAN总线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车载故障诊断网关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实现了车载总线与远程计算机间的无线数据传输.现场应用测试表明,该网关能较好地完成两种网络之间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交通流量预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流具有复杂性、时变性和随机性,如何实时准确的预测交通流量是实现智能交通诱导及控制的前提.结合交通流的时间序列特性,提出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的交通流预测算法,该算法能够克服神经网络预测的不足,对支持向量机算法在嵌入维数、核函数和参数选择上进行了改进.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高圣国 《公路》2011,(9):159-162
实时准确可靠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运输系统的基础,有很多种方法被用来对交通流进行预测.基于模式识别的交通流预测方法是较新的预测方法之一.提出一个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的模式和对应的模式识别算法,并对城区道路的交通流做了实验预测,结果表明在趋势上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元伽马分布的通行能力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陆化普  聂聪 《公路工程》2009,34(4):136-140
结合北京市交通状况,提出了适合北京市道路交通流状况的基于多元伽马分布的通行能力算法,并对北京市典型快速路的通行能力给出了建议值.结果显示,在数据量增多的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与传统计算公式比较,提出的算法依据历史交通流数据,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和更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和ARM9处理器的混合动力汽车多信息显示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系统硬件组成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法.该系统能够实时接收和解析CAN总线信息,以图形化方式显示混合动力汽车各种运行参数,并通过触摸屏,实现与驾驶员的交互.论述了该多信息显示系统应用于某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种可车型分类的道路交通流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长 《公路工程》2009,34(6):30-33
研究与设计了一种基于感应线圈的道路交通流检测系统,采用32位ARM处理器与CPLD组成检测控制器,对车辆通过线圈时所产生的频率变化进行数据采集,克服了传统的8位单片机处理能力不足检测精度不够等设计缺陷。系统除具有通常的测量交通流量、车速、道路占有率等功能外,还可实时按车型分类统计车流量。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混合交通流智能信号控制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的交叉口混合交通流信号智能优化控制方法.首先,提出一种新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GRMODE,设计了新的算法模型并改进了Pareto支配排序等多项关键技术;其次,设计了基于GRMODE算法的交叉口混合交通流高维多目标信号优化控制模型,提供5项控制目标最优的信号控制方案.在南京市交叉口信号控制中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RMODE算法的控制模型能够使交叉口机动车平均延误、停车次数、通行能力、非机动车平均延误及行人等待时间等多项性能指标同时达到最优,提升交叉口智能信号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和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用于1GHz采样速率的数字存储示波器核心控制模块的设计方法,同时还设计了源码公开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在ARM9微处理器S3C2410上的移植以及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的一般编程方法。由ARM9微处理器和μCOS-Ⅱ构成的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核心控制模块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可移植性、人机交互以及功能的可扩展性,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大部分交通事故检测算法没有考虑车辆相互遮挡的影响,导致在交通量比较大的情况下,算法运行结果比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类组成的时空马尔可夫随机场(简称ST-MRF)交通事故检测算法.该方法应用ST-MRF模型进行车辆跟踪,得到车辆的目标地图和运动矢量,获得交通流基本参数,结合安装在道路下游的检测器获得的交通流数据,采用语义层次算法对交通事件进行检测.为了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对该算法与仅仅使用基于ST-MRF车辆跟踪的得出的交通流数据来判断事故的发生的算法进行比较,发现本算法检测率要高.通过研究得出:基于语义层次组成的ST-MRF算法能在交通比较拥挤且车辆出现相互遮挡的情况下,准确检测到交通事件.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的交通流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对融合模型以及融合算法的改进,实现融合精度及容错能力的提高,最终利用某城市主干路的交通流实测数据进行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模型可以通过LSE值验证且融合精度可以达到94%以上,因此利用改进BP神经网络可以有效进行交通流参数的融合,并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路段平均速度的变化,为交通流的预测与诱导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