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万铁路长巴河大桥2号墩位于岩溶复杂地区,其下部发育有暗河系统,暗河发育受岩层走向和纵张节理控制明显,造成施工过程中多次遭遇漏浆、塌孔、卡钻、埋钻等现象。为确保跨越暗河体系桩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采取了加深地质钻探锁定暗河发育形态,桩孔移位避开暗河,全程钢护筒跟进基岩面,二级钢护筒跟进、钻孔注浆加固改良地层,并采用反复回填黏土夹片石、混凝土、硫铝酸盐水泥等工艺对漏浆进行处理,冲孔采用小冲程反复冲击成孔工艺进行施工,形成了一套全面的岩溶地区桥梁基础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军 《铁道建筑》2007,(12):25-27
石灰岩岩溶发育地区钻孔桩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塌孔、卡钻、埋钻现象,威胁施工安全,影响工程质量。在溶洞处理过程中根据溶洞的大小,采用填黏土块和片石,灌注低标号混凝土、压浆,压双液浆,灌砂压浆,钢护筒跟进等施工方案,保证成孔的可靠性,从而保证了灌注桩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由于岩溶发育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岩溶充填物的多样性,在桥梁桩基设计时会受地质探测精度的影响,钻孔桩施工容易发生漏浆、塌孔、倾斜、偏孔、卡钻、卡笼、混凝土超方、地下水污染等事故,给工程项目带来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成本控制等一系列复杂难题。可根据岩溶发育情况、工期节点、工程数量、环境保护要求,抓住"人机料法环"中的关键要素,提高复杂岩溶地区桥梁钻孔桩施工管理水平。以山东平度地区潍莱高铁桥梁钻孔桩遇复杂岩溶处治方案为实例,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现场工作经验,对岩溶桩基常用处理工法及设备选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复杂岩溶地区高铁桥梁钻孔桩施工管理经验,为后续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一次性建成的长大干线铁路,设计时速高、运营里程长。客运专线线路的高平顺性要求,对桥梁墩台的沉降要求比普通铁路要高。桥梁钻孔桩基础在岩溶发育的地层中施工,不可预见因素多,施工难度大。在简要介绍地基注浆法、钢护筒跟进法和直接回填冲钻法施工工艺的基础上,论述关键工程施工技术和措施:倾斜岩面或遇孤石、穿越溶洞顶板、溶洞侧壁侵入孔径、漏浆和塌孔、穿越溶洞顶部岩层时防止偏孔的措施、穿越溶洞的施工方法等,对全线岩溶地区桥梁钻孔桩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岩溶地质条件下钻孔桩施工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岩溶发育地区,施工过程中塌孔、卡钻、埋钻现象极易发生,威胁施工安全,影响工程质量。成孔方法.特别是溶洞的处理是成桩的关键工序。在溶洞处理过程中根据溶洞的大小,采用填粘土块和片石,灌注低标号混凝土、压浆,压双液浆,灌砂压浆,钢护筒跟进的施工方案,能保证成孔的可靠性,从而保证灌注桩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钻孔桩施工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分析了客运专线岩溶地区超长桩基的施工特性,对溶洞处理、斜岩处理、沉渣控制、成桩控制及水下混凝土灌注时的泥浆控制和导管埋深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对漏浆、卡钻掉钻、混凝土面下沉等常见问题提出了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难度大,常见的施工问题有坍孔、漏浆、卡钻、埋钻、漏混凝土等,严重影响桩基础施工质量及安全,研究比较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很有必要。研究结论:中铁二院和中铁八局在云南省大理至丽江铁路金井坝大桥、西炭街大桥桩基础施工中经过反复研究、多次试验,总结出了用注浆管压浆护壁挖孔法、钻孔注浆法等工法,成功地解决了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武广电化改造增建江村南、北大桥溶岩地区钻孔桩施工情况,总结了溶岩地区钻孔桩施工时坍孔、塌方、卡钻、掉钻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喜 《铁道建筑》2012,(10):31-32
介绍了广珠货运铁路广州至珠海线复工工程二标段白泥河特大桥511#桥台钻孔桩钻孔过程漏浆和塌孔,以及地面塌陷情况,分析了坍塌原因,同时提出粉喷桩加固处理、袖阀管注浆及钢护筒跟进等施工处理措施,处理效果较好。对以后类似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施工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串珠状岩溶地基钻孔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串珠状岩溶地基桩基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漏浆、塌孔等以及当前常用方法难以适用的现状,依托实际工程,从串珠状岩溶地基的地质形态出发,研究提出了钢护筒分层全程跟进施工方法,并进行了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法能有效避免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诸类常见事故,较好地解决了串珠状岩溶地基成桩困难的难题,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