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广义变分原理的铁路无缝道岔计算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继承现有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将广义变分原理应用于铁路无缝道岔结构体系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铁路无缝道岔计算理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计算模型,在假设钢轨纵向位移函数的基础上,计算了无缝道岔结构体系各部分的能量,通过广义变分法建立了结构体系的平衡方程,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固定辙叉无缝道岔钢轨温度力与位移。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现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分析市域轨道交通道岔至平面曲线距离的影响因素。结合温州市域铁路的车辆参数,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道岔连接曲线的超高与加宽值、道岔尺寸以及道岔的辙叉形式、道岔铺设的线路性质及轨道结构对正线道岔、辅助线道岔、车场线道岔至平面曲线距离的影响,研究得出市域轨道交通道岔至平面曲线距离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首先阐释了铁路道岔施工带来的作用,其后明确指出道岔铺设技术中存在的关键点。同时以得到的关键点为前提,列出了检查、安装以及调试三个操作过程。最后笔者还将针对铁路道岔展开进一步测量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隧道施工中的窄轨运输铁路道岔,是保证行车安全和控制行车速度的关键设备,它除受本身技术条件的限制外,还受到施工条件、环境场地、通行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秦岭隧道施工情况,对施工道岔的设计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对铁路道岔转换设备耐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纳米复合粉末渗锌防腐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工艺方案比较,了解了这项技术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天津铁路信号工厂道岔转换设备普遍采用了该项技术,提高了产品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对铁路道岔转换设备耐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纳米复合粉末渗锌防腐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工艺方案比较,了解了这项技术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天津铁路信号工厂道岔转换设备普遍采用了该项技术,提高了产品的防腐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太中银铁路无定河特大桥上无缝道岔群设计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桥上无缝道岔群模型,计算了列车荷载作用下桥上无缝道岔群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为桥上无缝道岔群的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道岔是高速铁路建设的重大基础装备,是限制列车速度的关键设备之一,是工电一体化的集成系统。我国目前在道岔研究、设计、制造、铺设等方面的技术与德国、法国等高速道岔原创国家尚有一、二十年的差距,为确保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成功,铁道部制订了引进技术及自主创新研究并重,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打造中国道岔品牌。 2005年6月17日铁道部何华武总工程师集中国内全部道岔研究力量,部署了我国客运专线道岔技术引进与国产化研究任务,明确了以下工作目标:时速250km客运专线道岔进行国产化研究、时速300km以上道岔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道岔技术的创新,通过自主研发打造中国品牌。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最近在其网页上报道我校为适应铁路大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瞄准重大铁路攻关的瓶颈问题,依托大交通的学科优势,自主研发了“客运专线综合SCADA系统”、“高速道岔系列”和“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技术体系及标准”三项科技成果,为铁路第六次提速和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节约直接建设资金上亿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山区高速铁路的发展,受山区地形限制,铁路道岔设在桥梁上的情况(即道岔连续梁)将会越来越多。以合福闽赣高铁项目江西婺源站特大桥6×32m道岔连续梁为例,介绍了山涧、峡谷、谷底稻田等地形道岔梁施工中的支架设计及应用,顺利完成工程施工,对同类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30t轴重列车安全平稳的运行,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在壶关车站首次进行了75kg/m新型重载道岔的铺设,介绍了铺设工艺。经过2a多的运营,道岔几何尺寸保持良好,整体磨耗较小,并大大的减少了道岔的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5年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面展开,京广线将实现200 km/h速度目标值,既有正线道岔全部更换为SC325型60 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针对SC325型60 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的技术特性,结合既有线更换道岔实际经验,提出了SC325型道岔的换铺工艺,为今后既有线提速换铺此类型道岔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2014,(12):12-12
经过1年的紧张建设,齐齐哈尔铁路装备制造基地日前竣工投产。齐齐哈尔地区原有的5家铁路工业企业,分布在6个生产厂区。齐齐哈尔工务机械厂的道岔产品、轨道车产品具有市场优势,却苦干厂区场地狭小,不能进行扩能和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造成每年近亿元的订单流失。齐齐哈尔铁路锅炉厂、齐齐哈尔印刷厂、齐齐哈尔电务器材厂等企业由于规模小、分散经营、缺乏配套能力,陷入低效益经营甚至亏损经营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降低既有线路道床厚度,采用落道施工技术对布设道岔岔位处线路纵坡进行调整,以符合正线道岔不得与竖曲线重叠要求。以阳安铁路宁强车站改造插铺7#、13#道岔施工与既有正线线路落道施工同步实施为例,介绍具体施工技术。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可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高速铁路进一步提升运营速度的需求,系统研究了400 km·h-1高速道岔号码选型与结构优化方法;基于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了道岔号码与平顺性的关系,并给出了号码选型建议;研究了道岔线型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考虑既有岔枕通用原则,提出了线型优化方案;建立了客专线18号道岔尖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研究了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提出了尖轨不足位移的控制方法;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了道岔区轨道刚度计算模型,结合岔区钢轨动位移现场实测数据,提出了岔区轨道刚度目标取值与均匀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车站布置方案条件下,400 km·h-1高速道岔仍建议选择18号道岔;将400 km·h-1高速道岔相离值增大至28 mm,可显著提升耐磨性能与使用寿命,也可实现岔枕通用;综合考虑系统匹配设计、制造工艺、工电结合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建议将第三牵引点至固定端距离减小600 mm,可减小尖轨不足位移,同时最小轮缘槽和第三牵引点牵引力符合规范要求;建议改进高速道岔辙叉结构设计方法,根据实际受力确定心轨弹性变形状态,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6.
跨区间无缝线路是与市域快轨相适应的轨道结构,是我国铁路建设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道岔基本轨的焊接接头位置和道岔区扣件阻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市域快轨无缝道岔的铺设质量。建立市域快轨无砟轨道18号无缝道岔有限元仿真模型,对选取不同的道岔基本轨焊接接头位置及扣件阻力参数条件下的主要计算结果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设计方案中采用的基本轨焊接位置与尖轨跟端位置相同基本为最合理位置;在条件允许时,增大里轨扣件阻力,有利于控制无缝道岔的受力与变形。  相似文献   

17.
在安全苛求的现代列车控制系统中,列车的实时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基于里程计的列车定位方法只能提供列车行驶的里程信息,在具有多条平行股道的铁路车站,传统的列车定位方法无法解决轨道占用识别的问题. 本文根据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道岔曲线信息的列车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GPS及惯性传感器辅助提取列车在道岔处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运行特征,得到列车在道岔处的转弯半径、曲率变化及运行方向,并通过与车载地图数据库进行比较,实现准确的轨道占用识别及列车定位. 文中给出了采用传感器获取运行特征的方法以及实现道岔信息匹配的流程. 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当前试验条件下,该方法已具备较强的轨道占用识别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列车定位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轨道参数对无缝道岔组合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组合无缝道岔钢轨纵向力及位移的力学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并以12号固定辙叉无缝道岔为例,分析了不同轨道参数对组合无缝道岔钢轨附加力及位移的影响,并与其对单组无缝道岔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道床纵向阻力对组合无缝道岔钢轨附加力及位移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单组无缝道岔,扣件阻力和限位器间隔对组合道岔和单组道岔的影响差不多,扣件阻力对组合道岔的影响略大于单组道岔,而限位器间隔对组合道岔的影响略小于单组道岔,相比单组无缝道岔,保持组合道岔道床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指导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探讨了不同线路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铺设锁定轨温差对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的影响以及与道岔联结型式、道岔号码、辙叉型式和道床纵向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无缝道岔与相邻线路或相邻道岔间存在铺设锁定轨温差时,传递至无缝道岔上的纵向力增大,导致无缝道岔受力与变形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在安全苛求的现代列车控制系统中,列车的实时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基于里程计的列车定位方法只能提供列车行驶的里程信息,在具有多条平行股道的铁路车站,传统的列车定位方法无法解决轨道占用识别的问题. 本文根据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道岔曲线信息的列车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GPS及惯性传感器辅助提取列车在道岔处的速度、加速度、角速度等运行特征,得到列车在道岔处的转弯半径、曲率变化及运行方向,并通过与车载地图数据库进行比较,实现准确的轨道占用识别及列车定位. 文中给出了采用传感器获取运行特征的方法以及实现道岔信息匹配的流程. 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当前试验条件下,该方法已具备较强的轨道占用识别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列车定位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