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级公路限速及限速标志设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限速措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设计车速和道路平纵线形等条件之间关系的研究,阐述了高等级公路限速标志设计原则,对高等级公路分车型限速标志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高速公路作业区限速标志下的车速选择模型,文中利用VISSIM仿真数据、实测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标定和验证,模型的相对误差小于5.0%。结果显示,驾驶人经过限速标志后车速降低,但限速效果与限速值的大小有关,限速值差别较小时限速效果好。因此,可以在作业区内每隔一段距离依次设置数值递减的限速标志,以提升限速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限制速度值确定不合理、限速方式不适用以及限速区间长度设置不恰当等问题, 对驾驶人行驶体验以及限速管理可信度的负面影响, 优化了高速公路限速区间最小长度、限制速度值、限速区间划分的确定方法, 进而提出了以安全车速与通行效率为依据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优化与评价模型。依据驾驶人视认距离、限速标志设置前置距离和驾驶人心理稳定距离, 标定计算模型中的限速区间最小长度。以行驶速度是否易发生突变为标准, 采用不定长法将不同路段划分为6种组合类型, 建立基于不同组合路段的限速预测模型。采用有序聚类分析法中基于划分和层次的分析方法, 以满足限速区间最小长度和交通延误最小2个方面为目标进行优化限速区间的划分。同时, 选取交通冲突率作为表征交通安全的指标, 选取交通延误时间作为表征交通效率的指标, 建立评价指标模型; 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指标来验证限速区间优化方法的有效性。以某山区高速公路为对象应用VISSIM开展限速优化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优化后安全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降低了约29.49%, 效率评价模型参数值比原方案提高了约21.90%, 优化后的高速公路整体安全性以及通行效率均得到提高。所提出的高速公路限速区间确定方法以速度突变为基准, 结合路段的属性及指标特点, 能够优化限速区间长度的制定和区间的划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限速标志设置的合理性,选择新疆赛博段一级公路为调研路段,在限速标志的上下游设置3个断面,检测公路限速区上下游车速,得到分布规律。通过比较实际车速与限速值之间的关系,限速区内与限速区外的速度,以及驾驶员对限速标志的接受程度,判断限速设置的合理性,为决策者了解速度的分布现状,确定合理限速打下基础。最终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道路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雾警自动限速标志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对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有很大影响,雾警自动限速标志系统可根据雾况实时向高速公路使用者发出限速警告,有效提高雾天高速公路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平曲线建议限速标志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区高速公路平曲线路段为研究对象,对建议限速标志的设置方法和流程进行研究。采集了8条山区高速公路的平曲线运行速度数据并进行分析,提出以小车运行速度差作为判定准则确定是否设置建议限速标志。选择平曲线半径和入曲线前运行速度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模型预测小车运行速度差,并通过将运行速度和设计速度综合确定建议限速值,最后分析驾驶员的视认特性,计算出不同运行速度下对应的建议限速标志前置距离。结果表明:当平曲线半径小于300m的时候,在高速公路平曲线上应设置建议限速标志。  相似文献   

7.
基于驾驶员短期记忆的限速标志合理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婷  孙小端  贺玉龙  王军雷 《公路》2011,(1):177-180
从驾驶安全性和驾驶员短期记忆特性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高速公路限速标志的设置间距.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对驾驶员的短期记忆衰减规律进行研究,建立驾驶员短期记忆衰减规律指数模型,并将此结果应用于高速公路限速标志的设置过程中.根据高速公路的不同限速值,定量给出高速公路限速标志的合理设置间距.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合理地确定高速公路限速值,避免通常情况下现有道路限速过低、限速不合理等引起社会矛盾的问题,特针对广西都南高速公路限速标志和运行现状,应用广西高等级公路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控制研究成果和高速公路限速值设计方法理论,结合运行速度、高速公路线形、设计速度和交通安全等因素,合理、科学的确定高速公路限速值,论证合理的限速设置。  相似文献   

9.
限速、车速与安全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3):97-100
探讨限速、车速与安全等的关系。事故数与车速没有显著关系,而是与车速差有关,车速与事故的严重度密切相关;限速值的增加或降低对车速的影响很小,高速公路限速值降低有利于减少严重伤亡事故。本文还探讨了限速标志、减速丘、减速标线等设置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安全》2007,(4):14-19
机动车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设置限速标志,同时增设了道路超速监测系统,从严查处超速交通违法行为。然而,不少驾驶员对部分路段的限速值提出质疑,认为有些道路宽阔、车流量少,但是很多限速标志过多、明显偏低,司机很容易出现超速违法。有的路段则没有限速标志的设置,车辆无法控制超速的限制值,在这种情况下,超速现象屡见不鲜。如何科学、合理设置限速标志,现在已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湖南省高速公路新限速标准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已完成限速标志更换工作的常吉、常张、邵怀、怀新四条山区高速公路,从安全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对限速标准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实施新限速标准后,整体安全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辆应按道路最高限速值以内速度行驶。目前.在出现车辆交通事故时,判断事故责任多与车速过快有关,所以在设置道路最高限速值时,大都是能低则低,总认为车速低一些能减少车辆交通事故。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人为偏低设置道路最高限速值的现象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13.
不同道路交通标志的服务功能和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文章选择具有行为约束性的限速标志和警告标志,研究这两类交通标志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限速标志影响下的速度选择模型,建立了警告交通标志影响下的驾驶行为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驾驶员在限速和警告交通标志影响下的驾驶行为特性,为交通标志的合理设计设置和交通安全行为的管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速行驶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界各国的交通法规都对车辆的行驶速度加以限制。限速也是最为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文中以ADAMS/Car为平台,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仿真的动态限速值设定方法,以提高安全值设定的精确性,实现限速值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交通管理中缺乏科学、合理地确定高速公路限速值方法,现有的限速状况给交通运行带来了一些如限速值过低、限速不合理等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急需提出适合我国高速公路现状,能解决问题的高速公路限速值设计方法,以满足交通管理需求。本文总结了欧美等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所使用的限速值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高速公路限速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适合我国交通特性的高速公路分段限速值设计方法及具体实施流程。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运行速度、高速公路线形、设计速度和交通安全等因素,可合理、科学的确定高速公路限速值。  相似文献   

16.
以CA10C型汽车为例,采用限速片与限位螺钉二种限速装置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汽车走合期采用限位螺钉限速装置时,对改善发动机的油耗、排污量都比限速片装置优越。  相似文献   

17.
主要是针对高速公路施工区域限速的标志位置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层层限制的标志作用,研究了驾驶人员的自适应机制,之后对影响高速公路施工区域限速标志位置确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仿真模型的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施工区限速标志位置的确定方法,以此能够实现高速公路施工区限速标志位置的优化,提高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公路限速制定方法及其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介绍了美国设置公路限速所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决策过程及采用的主要方法,并对其限速体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借鉴美国制定限速标准的相关思想及经验,指出我国在设置公路相关限速标准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明确了我国进行限速问题相关研究时需要进行的基础性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路网限速标志限速的合理性,基于限速与运行速度及设计速度的关系,将速度一致性的概念引入限速标志限速合理性的研究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取限速一致性的综合评估指标。同时,以江苏省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衔接道路上的限速标志设置为例,对文中提出的方法予以分析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限速标志合理性的判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公路限速值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公路限速管理决策中缺乏相关的科学、合理的依据,对公路限速值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总结欧美等发达国家公路所使用法定限速、最优限速法、工程研究法与专家系统法等限速值设计方法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结合我国公路状况,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公路限速的因素,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运行速度、公路线形、设计速度和交通安全等因素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线形、安全多因素的适合我国交通特性的公路限速值设计方法并给出具体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