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PDM的船舶异地协同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晓光  黄彪  肖斌 《船舶工程》2006,28(6):63-66
船舶产品的协同设计的需求包括在异地的设计所和造船厂之间集成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各种设计成果,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共享.基于船舶设计特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DM技术的异地协同设计系统及其技术路线和设计方案,结合已实现的原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协同设计工作流程及实现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PDM的舰船三维设计并行协同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PDM的舰船三维设计并行协同设计系统,阐述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结构以及实施该系统的意义和目标。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流程,使许多传统的分阶段设计工作能够平行地进行,提高了舰船设计质量,缩短了舰船设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简介产品数据管理(PDM)的概念与作用,提出船厂在三维设计环境下实施PDM项目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结合作者实际参加的一个船厂实施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LCA:Life Cycle Application)项目,给出一个在三维设计环境下PDM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舰船的研制是一项涉及专业面广、流程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舰船计算书编制流程繁琐,存在质量隐患。针对计算书编制流程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PDM的计算书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利用Office软件的数据交互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将舰船设计标准和规范以程序的方式嵌入到计算书模板文件中,同时利用Office在线编辑技术,在PDM中建立基于模板的计算书开放式管理框架,实现计算书文件数据与PDM系统数据的实时交互。该系统的上线运行提升了专业人员设计过程中的计算准确度和计算效率,在舰船总体设计过程中为设备配置、初步方案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加强了舰船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控,沉淀了设计知识。  相似文献   

5.
PDM在舰船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的主要功能及目前在PDM开发中广泛使用的商用软件Windchill系统的特点:针对舰船产品研制的特点及现状,介绍了舰船设计PDM的需求、体系结构,开发流程及PDM技术在舰船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缩短船舶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周期,解决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图纸、文档等技术资料的统一管理问题,实现对设计、制造和管理过程的跟踪和信息的反馈,故需建立船舶产品数据管理集成开发与应用平台。平台以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为手段,通过研究开发船舶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船舶设计过程控制与设计数据的管理,并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设计数据向制造数据的转换,为制造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船舶设计PDM框架构成及面向对象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和Rational Rose在PDM软件开发阶段的使用,并讨论了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建模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造船背景下,为了将知识管理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舰船动力装置设计领域.本文在分析当前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舰船动力装置设计知识的获取途径.组织方法,存储方式以及知识重用流程构建等知识管理过程的相关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PDM系统,以智能搜索引擎.知识地图、产品结构树为主要应用手段的知识管理技术方案.最后在.net平台上进行实现,并结合设计过程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针对船舶修理项目管理的特点,分析船舶修理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与数据来源,设计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的船舶修理管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利用PDM系统的数据模型和工作流管理平台,实现船舶PDM数据与修理项目管理数据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为船舶修理项目管理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以实现船舶修理过程中对故障信息、修理计划、修理任务、修理资源和产品状态的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船舶辅机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特点,研究面向大批量定制的船舶辅机开发设计技术及实现其设计制造一体化的集成技术、方法与手段。通过研究可以实现船舶辅机的变批量定制,快速响应市场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还可以利用现有模块创造出新产品,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通过基于PDM的船舶辅机大批量定制系统,实现船舶辅机设计制造一体化及其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重用。  相似文献   

11.
刘刚  余剑峰 《机电设备》2005,22(6):I0006-I0011
根据我国船舶设计现状,针对船舶异地协同设计系统的集成框架问题进行了研究. 采用目前先进的Ponal门户技术,构建了船舶异地协同设计系统的集成框架,并针对其中关键的单点登录问题进行讨论,给出了一种设计方法,该框架目前已成功运用于实际的船舶异地协同设计应用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蔡波 《水运工程》2021,(3):174-179
针对传统的高桩码头二维设计过程存在的不足,结合盐城港重件码头工程BIM技术的实践应用,从协同服务器搭建、族库建设以及多专业协同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BIM协同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构件参数化设计、工程量明细统计、复杂节点参数化设计、工程出图标准化的BIM设计阶段应用点。研究表明:BIM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模型元素信息的联动与共享,提升了多专业协同的参与度,工程设计表达的准确性、协同效率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俊  余剑峰 《船舶工程》2006,28(1):50-53
从船舶行业设备资源与异地协同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运用SOA的思想和Webservices技术,结合设备资源的特点,提出设备资源库的需求、设计和开发的理念,并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展示了符合异地协同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扩展性的设备资源库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OA在造船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和意义;针对造船ERP系统(CIMS)刚性流程的弊端,提供了一种OA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OA的柔性流程引擎有机地协作造船ERP系统的方案;并初探造船企业OA的系统设计和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以协同性、可视化、可出图性等优点在水运行业逐渐被接受和推广。Civil 3D提供了强大的三维地形处理功能,可实现地形曲面的三维动态设计,同时支持平面图,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的出图功能。结合Civil 3D软件功能及特点,以西非某集装箱码头为例,探究运用Civil 3D对港口陆域进行高程设计的可行性。通过对比传统高程设计方法,总结使用Civil 3D进行港口陆域高程设计的工作流程,为BIM技术在港口陆域高程设计方面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分析了船舶设计的业务特点和船舶行业信息化的需求,然后简单介绍了作者自行开发的船舶异地协同设计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以及该系统如何支持异地并行设计和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三维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串行设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船舶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船舶并行协同设计方式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采用在windchill平台上利用java等开发技术对船舶并行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搭建集成平台功能体系结构,实现远程处理机制,建立异构模型,进行组织结构管理、项目计划制定、执行监督管理以及文档管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船舶设计的并发性、一致性和响应性,使船舶设计模式的功效得以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依托山东某内河航道项目,采用Autodesk平台探索研究BIM技术在航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应用BIM技术可解决二维设计中设计意图难以直观表达、出图量大且易出错、方案变更导致的重复工作等问题,实现航道工程三维可视化、协同化、参数化、精细化设计,从而优化了设计流程、提高了设计效率。在项目的施工及维护阶段,通过BIM模型进行信息传递,可实现设计与施工的无缝衔接,从而保证航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制造联盟企业间业务协作需求,综合比较了Web Service与CORBA,DCOM等传统集成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基于企业资源计划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II,ERPⅡ)的“系统集成”和“协同商务”理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立在Web Service之上的敏捷制造企业ERPⅡ系统设计方案及系统开发体系框架,并通过在Java开发环境NetBeans和应用服务器GlassFish中实现采购管理中的订单查询服务功能,研究了WebService在ERPⅡ系统中设计和调用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ERP11系统引入WebSevice技术,能够较好解决异构数据的集成问题.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Sustaina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container terminal operations. However,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assess its association with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SCM). In this study, SSCM consists of internal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and external sustainability collaboration. We empiricall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internal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and external sustainability collaboration on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in container terminal operations at the Port of Kaohsiung in Taiwan. We developed a model adopting the SSCM construct, which consisted of two dimensions: internal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and external sustainability collaboration. Several research hypotheses were formulated from the theory and the hypotheses were tested using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141 employees who worked with container terminals. We found that internal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and external sustainability collaboration positively affected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whereas external sustainability collaboration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ternal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There is a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developing sustainability and 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in container terminals and p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