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结合江苏省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海安三合同段路基施工实例,为解决路基填筑过程中取土场不足的问题,施工单位遵循取土场"深挖少占"的原则,加大投入采用了大口径井点(深井)降水的辅助施工方法。文章从深井布置、深井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简要阐述和分析了大口径井点降水(深井)在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特大型水中沉井基础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策 《公路》2010,(12)
泰州大桥中塔采用了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水中沉井基础,浮运沉井施工过程中,由于沉井、水流、泥沙三者的相互作用,将会产生浮运沉井施工期冲刷,进而影响沉井施工,准确地了解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局部冲刷深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分析了大型水中深井下沉过程中的局部冲刷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施工期间对河床的局部冲刷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模型试验的结果基本可靠,并根据实际局部冲刷数据,提出了有关的沉井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3.
南京四桥北锚碇基础采用69×58m矩形沉井,沉井顶面高程+4.30,刃脚高程-48.50m,置于密实圆砾石层,下沉深度为52.8m。为使沉井顺利下沉到位,同时减少对长江大堤的不利影响,沉井前期采用深井降水和泥浆泵吸泥的排水下沉方案,后期采用空气吸泥机吸泥的不排水下沉方案。为了不破坏沉井底部圆砾石层,最后启用空气幕助沉措施,使沉井沉至设计位置。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中高承压水流沙层大口径钢顶管的进洞顺利,针对该工程的地质特点,提出了由沉井地基加固、降水、洞口高压旋喷加固、深井降水、顶管机头改造、顶管施工过程控制等组成的高承压水流沙层大口径钢顶管进洞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顶管进洞关键技术较好地保证了泥水平衡顶管在高承压水、流沙层条件下的顺利进洞,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地层中上海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工程的施工技术难题,具有良好的技术推广价值,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基坑围护常用的深井降水工艺应用到台后路基的处理中,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证明,深井降水联合堆载预压用于软土地区的台后路基处理是完全可行的,且施工周期更短,施工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江海高速公路海安四标施工中将井点降水工艺应用到路基取土坑使用的情况,结合实际对深井的设置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此项创新进行了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表明,深井降水工艺应用到砂性土取土坑中,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值得在路基施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铁四号线隧道辐射井降水施工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锡云 《路基工程》2010,(5):159-161
在交通复杂、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修建地下隧道,如何降低地下水,是影响施工的关键问题。文中以北京地铁四号线黄庄—中关村区间隧道施工降水为例,从辐射井降水原理着手,介绍了一套占地面积小、降水控制范围大、疏干效果好的施工降水方法。实践证明:竖井采用沉井工艺,水平井采用水力双壁钻杆反循环工艺,可达到快速高效降水的目的,且造价较井点降水节约30%。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南方及沿海高潜水位地区的沟槽、基坑工程施工中均会遇到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问题,如何做好降水工作是决定基坑施工是否顺利的重要条件。该文以某下立交地道工程基坑施工中所采用的降水方案——大口径真空深井降水为例,介绍在基坑降水中采取的降水措施。  相似文献   

9.
曲毅  韩忠杰 《交通科技》2014,(1):128-129
施桥三线船闸开挖基坑为一级基坑,船闸长度较长,基坑开挖深,土层含水丰富,降水井布设非常关键,是决定基坑开挖成功保证干地施工的重中之重,但又不能盲目加密深井降水,因此通过抽水试验推算整个闸塘涌水量,确定布设深井的数量、井深及井距,以满足船闸干地施工要求,达到干地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1 092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北锚碇采用100.7m×72.1m×56m的沉井基础。该沉井首节采用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余9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三次接高、三次下沉"的方案施工。为及时掌握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的几何姿态及受力情况,建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对沉井几何姿态、沉井结构应力及沉井刃脚土压力进行自动化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及时进行沉井下沉控制。结果表明:下沉过程中沉井测点高差和倾斜度均在限值内,沉井挠度基本在20mm限值内,沉井几何姿态较好;沉井混凝土及钢结构测点的实测应力基本在限值范围内,沉井刃脚各测点的土压力均控制在1.20MPa限值内,沉井结构受力良好。  相似文献   

11.
赵玉华 《路基工程》2021,(3):159-164
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人民南路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依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对该类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承压水降水方案与施工工艺展开研究,确定了管井降水方法:基坑内外降水(压)井的布置方式、关键技术参数、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监测数据表明:15天内基坑水位降深达13.81 m,低于基底标高1.41 m,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降水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沉井以其整体性强、结构稳定性好、适用土质范围广等特点,对于一些较大埋深的泵井构筑物,是一种较常用的施工方法。通过遂宁某污水厂进水泵房工程沉井施工实例,详细阐述了在砂、卵石地质条件下,通过分析地质、水文特点,选用沉井排水下沉与不排水下沉相结合的施工方案顺利完成该项目建设的整个施工流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鞍山长江大桥南锚碇采用沉井基础,沉井入土深度超过50m,其施工采用“3次接高,3次下沉”的工艺:第1次下沉采用降排水措施,第2次下沉采用半排水措施,第3次下沉采用不排水措施。在沉井第3次下沉过程中,开启空气幕助沉,显著加快了下沉速度。沉井下沉期间,采用综合监控手段,保证了沉井顺利、精确下沉。实践证明,该桥所采用的沉井下沉方案科学合理,下沉到位后沉井几何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14.
船闸基地锚泊区采用沉井式结构作为基础,主要是由于受周边环境影响,施工场地狭隘,同时地基承载力较弱.沉井施工能较好地适应上述问题,从施工结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沉井施工对缩短工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文中介绍了施桥三线船闸工程土建标船闸基地锚泊区沉井的制作、下沉及下沉过程中施工技术控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的城市建设逐步转向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基坑工程逐步呈现“深、大、近、紧、难、险”的特点,基坑降水工程的排水问题越来越显著,不但影响地下水资源环境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同时易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负荷。本文研究了上海基坑降水工程概况,分析了基坑降水工程排水存在的问题,建议建立基坑降水工程取水排水许可制度、加强基坑降水工程工地排水监管、征收基坑降水工程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共享,以强化基坑降水工程的排水管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沉井是修建深基础、地下构筑物所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之一。该文通过对某污水处理厂粗格栅及进水泵房T形沉井(构筑物)基础的下沉施工设计计算、施工实践,解决了T形沉井制作及不排水法下沉施工中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全套管灌注桩机施工作业无法满足4 m以下低净空条件的问题,研制出一种能够解决因施工空间的限制导致无法进行全套管灌注桩施工问题的低净空全回转全套管灌注桩机,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试桩施工影响分析。①通过改变钻进和取土方式,降低了设备机架高度及施工作业高度,实现了低净空全套管灌注桩施工作业;②通过试桩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测试、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地表沉降观测和地下水位监测,明确了低净空全套管灌注桩施工对周围地层的影响范围;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施工扰动,明确了实际下穿工程中低净空隔离桩的施工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钻进和取土系统的结构创新,低净空全套管灌注桩机可以实现桐泾路北延隧道工程3.6 m极限高度下的隔离灌注桩的施工,且隔离桩施工基本不影响既有高铁桥梁结构的稳定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马鞍山发电厂扩建工程循环水泵房采用沉井基础。为了防止沉井施工导致周围结构物和建筑物桩基损坏,在沉井施工过程中进行水位、土体水平位移和桩顶位移监测。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土体的水平位移随着深度增大逐渐减小,随距沉井壁距离增大也逐渐减小;同时沉井的尺寸越大,对土体水平位移影响越大;桩基受土体位移影响发生位移并与土体位移保持一致,桩基经检测未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9.
王广宏  罗利彬 《隧道建设》2018,38(Z1):142-147
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地层是极软岩地层中非常特殊的地层,因成岩不均匀,水动力环境复杂,地层力学特性差异性大,复杂多变,岩层整体缺乏自稳性,遇水易发生溜塌、滑移、涌水涌砂、基底软化承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阻碍施工进度,危及施工安全。为解决该地层施工难题,以便安全、快速的施工,文章以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出口现场施工中采用的垂直深井降水+超前真空深孔降水+轻型井点降水的3级降水方法为例,总结在该地层条件下降水的设备、工艺、工法和技术参数,基本解决了富水未成岩粉细砂地层施工降水难题,可为类似地层条件下隧道洞内降水作业提供技术参考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杏花路下穿通道雨水泵站项目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泵站深度较深,为选取合适的建造方案,在设计前期针对雨水泵站常见的两种施工工艺——明挖现浇法和沉井法,做了详细的方案设计,并在施工难度、施工工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沉井法比明挖现浇法的优势在于综合造价低、风险小,但工期较长,在工期不是控制因素的前提下可以优先采用;在软土地区施工沉井时,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充分的措施降低风险,确保沉井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