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重型汽车由于工作环境、运行路况的不同,发动机的扭转和跳动对排气管产生相应的冲击,严重影响排气管的使用寿命。文章对某车型绕线式挠性软管与钢管焊接位置断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经过分析对比,提出了改进绕线式挠性软管的措施,为后续排气管的设计和整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牵引环在疲劳耐久工况下受到循环载荷作用,螺纹根部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疲劳断裂。本文主要探讨引起牵引环螺纹根部疲劳断裂的原因,并进行优化设计且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截面突变且无圆角过渡引起应力集中,继而引发疲劳损伤,发生脆性断裂。降低截面突变程度、增加圆角过渡可有效改善螺纹根部应力集中,解决牵引环疲劳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制动卡钳的功能稳定性是整车制动制动性能关键指标之一,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进行零件级、系统级以及整车级别的测试验证,以满足市场环境中的所有工况下的性能要求.本文以产品验证初期出现的制动卡钳导向销断裂为例,对引起卡钳导向销断裂的试验方法、结构强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出引起导向销断裂的关键因素,并通过结构的改进.消除了导向...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我公司目前挠性软管的失效及技术现状。通过试验探测,针对我公司目前现状,提出了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对挠性软管改进存在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2.0 T 汽油机张紧器壳体断裂问题,借助电镜和零部件试验法进行原因分析;通过有限元疲劳分析方法,采用两步加载的方式,完成了张紧器的仿真模型。对张紧器过渡圆角进行优化,成功解决附件张紧器断裂问题,优化后的张紧器可顺利通过台架和整车耐久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SUV车型在3档加速工况下由于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引起整车轰鸣噪声,进行整车传动系统传动仿真分析与优化,根据试验结果将仿真模型进行对标,尝试了4种不同的方案以优化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频率和幅值,最终选取扭振减振器(TVD)和挠性盘离合器作为实车验证优化方案,使车内的轰鸣噪声下降5dB(A)。  相似文献   

7.
线夹凹凸面折弯处圆角过小引起应力集中,是造成前大灯线央断裂的主要原因。加上电镀后未采取去氢脆处理、热处理温度不稳定超过上限值等原因,致使前大灯线夹在安装和维修保养时从3.5 mm开口处张开造成断裂。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两种型式的车用橡胶软管总成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整车上使用的优劣势进行对比。另外,从整车应用的角度对橡胶软管总成在整车上的应用选择及布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三)整车动力总成拆解与合装1.QR019CHA动力总成拆解(1)将车辆放在举升机上升起,放净变速器油,拧下螺栓(Q1861050)并拆下防尘挡板(A21-1501301),如图1217所示。(2)拆开动力总成与前舱线束插接件,拆下传动轴、悬置螺栓等整车附件后,从整车上将动力总成拆下。(3)拧下启动机与变速器连接螺栓,拆下启动机。(4)依次将挠性板总成与液力变矩器的连接螺栓(A21-1501203)转到U形槽中间位置,锁住曲轴螺栓,拆下挠性板总成与变矩器连接螺栓(液力变矩器螺栓A21-1501203)4个,  相似文献   

10.
某16吨铸造桥壳台架试验在平均58万次疲劳寿命时发生断裂失效,经过对组织、强度、粗糙度及结构突变引起应力变化等各方面的分析,发现断裂源处结构突变过大,导致此处应力集中明显是造成桥壳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同时过渡圆角处较大粗糙度会加速断裂进程。结合原因进行改进,最终桥壳疲劳寿命平均100万次不发生失效。  相似文献   

11.
重型商用车后处理系统排气管路的保温性能对整车排放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减小排气管路沿程热损失,提高后处理器内部反应温度和污染物转化效率,是整车实现排放性能升级的重要途径。应用新型无机复合材料包覆排气管路,降低排气管路的热损失,提高后处理器内部化学反应温度,能够有效提升后处理器内部载体的转化能力。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不同材料规格的实车特定工况下的保温对比试验,找到既能达到温降性能要求,又具有性价比高、占用空间小的合适规格保温材料,对于满足国六排放温降指标要求以及储备未来排放法规进一步升级的保温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特种车辆发动机排气管隔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面隔热和冷面隔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表明,热面隔热比冷面隔热具有更好的效果。应用自蔓延技术,模仿排气管形状制备了金属陶瓷内衬涂层的简单试件,并进行了热震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自蔓延高温合成金属陶瓷涂层的方法在特种车辆发动机排气管的内表面进行热面隔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吕庆洲  唐夕明 《隧道建设》2020,40(7):1066-1071
为解决顶管施工穿越含有钢筋等柔性杂物的复杂回填土层时出现的破碎不完全、刀盘缠绕、排渣管道堵塞等问题,首先,分析钢筋的破碎特性和复杂回填土地层的特点,研究贝壳刀切削、破碎机制; 其次,针对含有混凝土、石块等硬物质和钢筋等柔性杂物的复杂地层,对顶管机结构进行改进和创新性结构设计; 再次,对顶管机渣土排放设备、泥舱结构进行改造设计; 最后,采用特殊控制系统和施工工法辅助施工。将该创新技术应用在深圳海斯比顶管工程中,顶管成功穿越了含有大量钢筋等柔性杂物的建筑垃圾回填土层。  相似文献   

14.
软式透水管整治兰新铁路路基冻害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基冻害严重影响了铁路提速,相关部门曾用过一些措施处理,但效果不明显。介绍以新型土工合成材料软式透水管整治兰新铁路路基冻害,通过对现场实测路基含水率、路基冻胀量及路基地温变化的分析表明,软式透水管在路基中具有通风、疏干排水等的作用,在抑制路基冻胀方面的效果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钢波纹管使用寿命长、不渗水、弹性好,不跳车,可广泛用于涵洞、地下排水管道,对保护路面起着良好的作用。通过钢波纹管在涵洞设计中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应用实例,阐述了钢波纹管的高强螺栓连接计算,并跟踪其施工后的使用情况。工程应用情况表明,钢波纹管在多种特殊土质及各种复杂地形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值得同类工程推广应用。在计算埋置式金属波纹管时采用GB 50017-2003来计算接缝强度是偏于保守的。  相似文献   

16.
塑料螺旋管是一种管壁结构非常合理的柔性管,用于城市排水工程中,比刚性的水泥管更有利于承受土压力,并且输水能力大,寿命长,施工简便,工程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采用灌浆波纹管连接的装配式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在抗震性能方面的差异,探究地震作用下预制拼装双柱桥墩的力学性能,分析节点的破坏机理,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了灌浆波纹管连接预制拼装装配式桥墩与整体现浇桥墩的位移滞回曲线,并通过对试件进行位移延性分析、耗能能力分析及残余位移分析,对比研究灌浆波纹管连接装配式桥墩与现浇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灌浆波纹管试件与整体现浇试件的试验现象基本一致,装配式试件较整体现浇试件最大承载力降低6.7%;②二者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误差均不超过10%,二者屈服位移相同但装配式试件较现浇试件的极限位移降低3%,灌浆波纹管试件的延性系数小于整体现浇试件;③两试件最大残余位移均在55 mm左右,但在相同滞回位移下,灌浆波纹管试件残余位移的产生速率大于现浇试件;④通过积分法对二者耗能能力进行比较,当滞回位移达到80 mm时二者耗能差值最大,为10.87 kN·m,达到最大位移时灌浆波纹管试件比现浇试件总的耗能能力小10%左右。可见在同样的设计参数情况下,保证装配式桥墩拼装接头的强度可靠性,基本能够达到现浇桥墩所要求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8.
罗雄 《路基工程》2011,(1):175-176,179
软式透水管是一种新型的排水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根据软式透水管的构造特点与排水机理,重点介绍了在整治铁路站场排水不良病害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重型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后的排气温度可以达到530℃左右,考虑发动机到后处理器排气管路的温降,排气到达后处理器后,内部排气温度依然最高可达520℃以上,而其壳体表面温度约为250℃左右,这对于重型车机舱热管理以及整车布置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通过对后处理器内部与外部温度在极限工况下进行试验测试,探究其温度场分布及温降趋势,以及隔热措施的效用,研究成果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sport utility/light-duty vehicles has prompted the investigation of active roll management systems to reduce vehicle body roll. To minimize vehicle body roll and improve passenger comfort, one emerging solution is an active torsion bar control system. The validation of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requires analytical evalu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ing prior to implementation on an actual vehicle. In this article, a computer simulation tool and accompanying hardware-in-the-loop test environment are presented for active torsion bar systems to study component configurations and performance limit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llustrates that the hydraulic cylinder extension limits the active torsion system’s ability to provide body roll angle reduction under various driving conditions. To compare the control system’s time constant and body roll minimization capabilities for different hydraulic valve assemblies and equivalent hose lengths, an experimental test stand was created. For a typical hydraulic pressure and hose diameter, the equivalent hose length was not a key design variable that impacted the system response time. However, the servo-valve offered a quicker transient response and smoother steady-state behavior than the solenoid poppet actuators that may increase occupant safety and comf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