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针对雅永公路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特征及沙害特点,总结雅永公路防沙治沙的成功经验,阐述沙漠干旱地区采取工程治沙与植物固沙是防治公路沙害的根本措施,能收到良好的防护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公路路线如何更好的融入自然地理环境,避免切割地形,需要设计者更多的思考。该文结合东部非洲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标准和设计参数论证经验,探讨了公路纵面设计时的指标论证问题、平纵组合问题和长大纵坡问题,提出了欧美规范在这几个问题上的解决思路,提倡给公路纵面设计更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高寒山区公路水毁灾害及工程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浪卡子至洛扎公路是西藏山南地区环线公路的西段,全长120 km,集交通、外交、军事于一体。由于公路位于高寒、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使该地区易发生地质灾害。公路沿线的河流水力坡度大,水流湍急,对河岸冲刷严重,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针对该地区坍岸(水毁)灾害发育的特点,采用护岸墙配合护坦、防冲板防治的措施进行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景观特色带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特色带是整条公路景观的宗旨和灵魂,以突显高速公路所经不同地区景观特色的角度出发,提出景观特色带划分的一般原则,并以吉(林)-珲(春)高速公路为依托,对沿线自然、人文、地理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将其划分为7大景观特色带,为该路的景观设计奠定基础.研究成果对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温拌沥青技术在新疆地区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明  于江  叶奋 《路基工程》2010,(3):88-89
文中介绍了目前新疆地区普遍采用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现状,针对新疆地区公路发展规划、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施工特点,分析、总结了适合新疆地区采用的温拌沥青的优点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破坏严重,且公路边坡具有不同于自然边坡的特殊性,进行黄土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首先分析了自然边坡降雨侵蚀破坏的机理,然后结合黄土公路边坡的特点分析了黄土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黄土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乐山至宜宾公路建设对自然植被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怡 《公路交通技术》2006,(6):144-146,149
针对四川省乐山至宜宾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特点,分析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3方面:对自然植被的影响;对天保林的影响;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化临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强  王勇 《华东公路》2000,(5):52-53
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公路绿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高速公路绿化要求,从植物学、生态学、环境美学的角度,结合化临高速公路沿线气候、地形、地理环境等特点,阐述了化临高速公路不同部位绿化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特色。通过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使化临高速公路绿化与公路主体实现了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地貌是影响公路建设的最显著自然因素,不同的公路工程地貌类型能体现不同自然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提供更丰富的地形、地质、工程病害及工程难易程度等相关信息,因此有必要对公路工程的地貌类型进行详细的划分,使其能更充分的为公路建设服务。文章依据新疆地貌结构和公路建设的特点,提出了新疆公路工程地貌类型划分的异同性原则、形态成因一致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以及综合地貌形态和成因、自上而下细分和自下而上合并的划分方法,在考虑公路工程的特点上对新疆公路工程地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结果分为4个一级类型和31个二级类型。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地区中小型泥石流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调查分析,阐述了山区中小型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外界因素。在对泥石流物理性质和动态参数测试的基础上,给出了拦挡结构的设计指标,及对中小型泥石流结合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路自然区划是研究自然环境对公路建设影响的产物,同时也是公路建设适应自然环境研究的结果。根据自然区划的一般理论,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的实际,提出省级公路自然区划指标确定的原则、方法。提出公路工程困难度指数等量化指标并在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分区中加以实践。甘肃省公路自然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8个三级区,相对于86标准能更有利于甘肃省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12.
岩土区划是中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结合公路工程实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方法、图层叠置与指标划分相结合和分形方法等区划方法,以及主导指标和辅助指标相结合的类型-区域双系列区划指标体系,包括岩土复杂指数、平均强度指数等区划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计算,编制了《中国公路岩土区划图》,将全国分为12个一级岩土区、42个二级岩土区。公路岩土区划可为公路建设乃至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内岩土条件的差异性影响着公路建设项目技术标准的确定和投资规模,现有的公路自然区划多以气候为指标划分,在实际公路建设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因此研究省级公路岩土区划显得十分必要。在充分考虑山东省公路网规划目标及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省公路岩土区划研究框架及指标体系,利用 ArcGIS 技术平台,将山东省按其岩土条件进行区划分区,完成了“山东省1∶200万 km岩土区划图”并对各个分区的岩土工程特性进行了说明。研究成果可为山东省公路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运营养护等的趋利避害及材料的合理有效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山东省公路综合自然区划图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对我国其他省、区、市开展公路自然区划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碧琴  李霞  李江华  田茂 《公路》2005,(5):67-70
自然环境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线选取、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路面稳定性和耐久性、公路主要自然病害(包括冻融、翻浆、雪害、风沙害、崩塌、滑坡和地震灾害等)、施工条件和养护运营环境等5个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公路工程的关系,提出公路区划中地质地貌环境参数和水热状况环境参数。阐述了环境参数的提出过程,为新疆公路自然区划三级区的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合理高效的路网分区是交通优化与控制的基础,为适应动态分区的原则并提高分区的效率和划分结果,以谱冈理论为基础结合谱聚类算法进行路网动态分区的研究。分析路网分区的原则并提出路网动态分区的模型框架,根据实时变化的交通流数据和道路交叉口的拓扑结构属性建立谱聚类的相似矩阵,给出结合谱聚类算法的路网分区步骤。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算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运用该算法进行路网动态分区可以较好的体现交通流的变化特性,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分区结果。  相似文献   

16.
依据气候要素对道路工程建设的影响,根据全省气温、冻土以及潮湿系数的分布状况,结合青海省地形地貌特点,参照交通部部标准《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对青海省公路自然气候作了一、二级区划。一级区划将全省分为多年冻土区和季节冻土区,二级区划全省可分为11类气候类型区域。  相似文献   

17.
现提出GIS技术在优化山地城市地表及地下空间开发土石方的应用方法。GIS技术不但可以直观展现城市地表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衔接,还能实现不同设计曲面的土石方测算,结合地下空间土石方计算,得出城市立体空间土石方开发量并以此指导路网和用地竖向优化设计。以龙兴RS标准分区路网及用地土石方优化为例,经优化,为城市开发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邓宏科  郑光  邓韧 《路基工程》2021,(6):194-198
分析研究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地形、地质构造、岩性岩组、坡体结构等地质变量指标,并结合工程类型分析高黎贡山区域地质环境现状;为了对线路方案进行分区预测评价,首先根据影响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选取了评价指标,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rc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划分出地震地质灾害极高危险、高危险、中等危险和低危险区,为高黎贡山越岭段选线及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江肇高速公路对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广东烂柯山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现状评价,从自然植被、珍稀物种保护等方面分析高速公路建设对该保护区的影响,提出符合其特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使该区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和维护。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察尔汗盐湖区工程地质情况,依托察格高速公路工程,采用地质勘察、土工试验等手段,提出了该区域工程地质分区:以区域地貌作为工程分区的主要依据,盐湖区分为湖相及化学沉积区、湖相沉积区、滨湖相沉积区3个区;依据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在工程地质分区的基础上划分出工程地质亚区。根据工程实践,介绍了察格高速公路路基阻盐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