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天梭"号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天梭”号高速电力机车车体的设计要求出发,阐述了车体结构,重点介绍了机车外形、司机室、底架、侧墙、顶盖装置以及其他部件结构,分析了车体强度。试验表明,车体的静强度和模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KZ4A型机车车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KZ4A型机车车体是以底架、侧构、司机室等组焊成的全钢焊接结构,顶部是4个可拆卸的铝合金活动顶盖。文章详细介绍了该车体的结构特点及各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3.
HXD2型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车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HXD2型交流传动重载货运电力机车车体的设计要求出发,阐述了车体结构,重点介绍了司机室、底架、侧墙、顶盖装置以及其他部件结构,分析了车体静强度、疲劳强度以及动力模态.试验表明,车体的强度和模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深入的认识HXN3机车车体在减重的苛刻要求下的设计理念,就车体底架、侧墙、司机室等结构的设计特点和设计理念进行了逐一解析,并对该车体仿真分析的应用深度以及与结构设计紧密结合的思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车体方案,底架、侧墙和顶盖结构,以及静强度分析和车体试验方面,介绍了广州机场线时速120 km铝合金B型车辆车体的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4日,用于我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的首台SS9改进型(0125#)电力机车顺利交车,即将奔赴京广铁路武昌到北京以及武昌到深圳区间,承担4月18日开始的第五次全国铁路大提速牵引重任。SS9改进型机车为六轴干线客运电力机车,由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机车在原SS9机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速度160km/h,最大功率5400kW。机车采用中央走廊设备布置,方便司乘人员巡视、检修;侧墙过滤器采用迷宫式夹层风道独立通风结构,降低车内负压,提高机车的滤尘效果及防寒性能;司机室进行了标准化、人性化设计,微机控制装置及其他电子装置设置…  相似文献   

7.
"中华之星"动力车车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对“中华之星”动力车车体的设计要求出发,阐述了车体结构,重点介绍了车头形状、司机室、底架、顶盖结构,分析了车体强度,指出了车体的结构特点。试制试验表明,动力车车体静强度和动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司机室噪声在高速时超标。  相似文献   

8.
SS9型机车底架牵引座裂纹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SS9型机车在运用过程中车体底架侧梁与牵引座连接焊缝裂纹问题,分析了裂纹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某电力机车车体的耐碰撞性能,建立了机车车体非线性有限元碰撞仿真力学模型,并分别对安装和不安装吸能装置的机车车体结构在15,20,36 km/h速度下的碰撞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机车安装吸能装置后,其耐撞性明显提高,能满足设定的各项要求。安装吸能装置后,该机车车体司机室结构不损伤的临界速度为20 km/h。  相似文献   

10.
1 总体设计 YK4-600四轴有轨电车为钢结构车体、双向行驶、四轴全动车,适应于架空接触线网压为直流600 V、低站台的准轨城市铁路。 YK4-600四轴有轨电车的外形如图1所示,车体采用整体承载式薄壁箱形结构,底架为有中梁结构型式,车身骨架为异型钢管焊接结构。电车的总体布置分为车顶布置、车内布置和车体底架下布置。车顶布置有受电弓、避雷器、熔断器和制动电阻箱电气设备。车内布置按功能作用又分为司机室布置和客室布置。司机室主要装有司机控制台、驾驶员座椅、电热化霜器等设备。司机控制台采用钢结构骨架,外覆玻璃钢台面。客室采用铝合金大侧窗,长条型纵向布置的玻璃钢座椅,内墙装饰材料选用浅灰色亚光宝丽板,地板采用22 mm竹胶板,上覆5 mm橡塑地板革结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某型铁路客车钢结构车体为例,建立了详细的车体结构有限元力学模型,研究了车体侧墙纵向梁结构、底架边梁结构、侧墙上弦梁结构,以及底架裙板结构对车体结构主要振动模态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侧墙立柱和车顶弯梁组成的圈梁结构对车体结构振动模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车体底架边梁和侧墙上弦梁的刚度,如抗弯截面模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主要振动模态指标;底架裙板对车体主要振动模态有较大影响;侧墙纵向梁以及圈梁方案对车体主要振动模态指标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体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系统论述动车组底架、侧墙、车顶、端墙、司机室等5大部件组装及车体总装技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总结近10年的车体组装技术操作要领,展示铝合金车体制造从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最新成果,进而为铝合金车体制造标准化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结合铰接式转向架的安装需求,全新研发了一种满足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要求的铰接式动车组车体结构。通过优化力流传递路径,采用两级缓冲结构等措施降低了底架局部结构的应力集中,提高了底架承载能力。通过优化底架边梁型材断面,抗侧滚装置、抗蛇形装置通过螺栓直接与底架边梁连接,将以往项目由过渡安装座的焊缝承载优化为底架边梁母材承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对车体进行了29个工况静强度计算,所有工况的计算应力均小于许用应力,在超载AW3工况下对车体施加1 500 kN纵向压缩载荷,最大应力出现在门洞下门角,计算应力为147.4 MPa,小于铝合金许用应力215 MPa。根据标准DVS 1608,对车体母材和所有焊缝进行了8种疲劳工况的评估,计算结果显示材料利用度均小于1,其中母材材料利用度最大为0.7,发生在侧墙上窗角,焊缝材料利用度最大为0.86,发生在端墙门槛与端墙立柱连接的焊缝处。对车体进行了16个工况静强度试验,所有测点的应力值均小于许用应力,且安全系数不小于1.24,留有较大的安全裕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说明该车体结构强度和疲劳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且有较大的安全裕...  相似文献   

14.
重载机车车体的设计原则与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列车重载牵引对机车的特殊要求出发,提出了重载机车车体的设计原则;以HXD2B型电力机车车体的结构设计为例,详细阐明了重载机车车体的结构特点;基于有限元分析环境,分析了重载车体的强度、刚度以及车内设备安装紧固件强度,通过试验表明:这些设计原则和分析方法满足重载机车车体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黄学君 《机车电传动》2008,(1):37-38,47
分析了电力机车车体顶盖对车体垂向弯曲振动频率、侧墙横向弯曲振动频率、车体绕纵向轴扭转振动频率的影响,指出车体顶盖对车体垂向弯曲振动频率的影响是很小的,并且通过实例验证了这一点.根据有关标准,只要求车体的垂向弯曲振动频率大于10 Hz,对侧墙横向弯曲振动频率、车体绕纵向轴扭转振动频率没有具体要求,因此在进行车体模态分析时,把顶盖看成设备,而不必考虑顶盖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适应120 km/h速度等级六轴9600kW货运机车要求的车体底架与司机室结构型式;研究了在实际运用中车体的振动、冲击情况,确定了车体强度设计的基本载荷;建立车体有限元模型,对车体进行静强度、疲劳强度、冲击强度等强度分析;根据材料的机械性能、耐低温性能、疲劳裂纹扩展性能、加工性能、焊接性能等因素,选择了车体使用的材料;提出了9600 kW货运机车车体型式试验与例行试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40t轴重矿石敞车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能及检修制度,总结分析了车辆的运用情况。该车运用轴重最大42t,列车编组质量最大4万t,是目前世界上运用轴重和列车编组质量最大的铁路货车;其车体采用高强度耐候钢和不锈钢材料、无侧梁焊接中梁底架及侧柱内置侧墙结构等轻量化技术,车辆采用双车联控ECP制动系统、重载连接装置、大轴重低动力转向架等新技术,整体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内DF8B型机车,利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了DF8B型机车以10m/s速度正面碰撞刚性墙的仿真模型。模型中定义了1个自动单面接触界面和2个自动节点-表面接触界面,通过增加沙漏系数来控制沙漏模态,使用质量缩放和子循环提高计算效率。对机车碰撞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车体的界面力—时间历程和司机室的变形—时间历程,从中判断出机车底架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对DF8B型机车底架结构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轨列车的结构形式,以典型地铁头车车体司机室安装接口为设计约束,设计一种底架薄壁梁司机室结构.首先对城轨列车底架吸能结构进行设计,并基于模型设计,研制实际司机室结构样机,并通过冲击试验对吸能结构进行了耐撞性研究,结构撞击平台力为1450 kN,吸收能量为550 kJ.随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吸能结构进行数值仿真,最终对有限元与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构在撞击力、吸能量、变形模式、压缩位移、褶皱形状及位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的误差范围控制在10%以内,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拥有较高的精度,可通过仿真手段代替试验研究,进一步探究各冲击工况下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20.
问与答     
电力机车 (或动力车 )的通风方式可分为几种 ?答 :为保证电气、电子系统有效可靠地工作 ,保证列车正常运行 ,对一些容易发热的电器部件需要采取通风冷却措施 ,以使电机、电器的温升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世界各国电力机车 (或动力车 )结构不尽相同 ,但它们的通风方式大致可分为 2种。第 1种为大面积侧墙进风的车体通风方式 ,如我国 SS系列 (SS7D除外 )、法国 BB86 0 0 0机车。第 2种为主要发热电器部件均设置风道的独立通风方式 ,它们又可细分为下列 3种 :(1)顶盖设置风腔的独立通风方式 ,如瑞士的 46 0式 ;(2 )车体侧墙顶部斜面进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