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研究腐蚀缺陷对管道的影响,通过ANSYS建立了不同尺寸的腐蚀缺陷,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研究了不同缺陷深度、长度、宽度对管道的Von mises应力影响,进而分析了缺陷深度和缺陷长度对于管道承载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的Von mises应力受缺陷深度和长度影响较大,缺陷宽度到达一定值时,对管道Von mises应力几乎无影响;缺陷深度的增大,大幅度降低了管道承载极限,对于缺陷长度较大的管道,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前,使用超声导波检测系统对管道缺陷实施检测越来越广泛,文中对缺陷检出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程序如下:选择2根钢管(Φ219 mm)进行了不同类型、尺寸的人工缺陷预制,然后进行钢管防腐、焊接以及埋设,利用超声导波检测系统MsS 3030R对预制缺陷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发现该系统可以检出大部分缺陷,可以较准确地定位缺陷,定量缺陷存在一定程度偏差;用户想要得到准确的缺陷尺寸,必须依靠其他手段测试得到。  相似文献   

3.
含缺陷管道安全评定技术研究是油气管道施工与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系统分析了油气管道主要力学条件并综合考虑管道表面体积型缺陷等影响因素,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运用VS2005、Access、ANSYS及其APDL语言,开发了含缺陷管道安全评定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库管理,含任意形貌的外缺陷、内缺陷和凹痕缺陷管道的参数化建模,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以及安全评定,能够对多条管线全部缺陷的单一分析、组合分析进行全自动批量处理和控制,能够用于在役管线安全评定分析,为含缺陷管线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在基于管道内检测的完整性评价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数据导入、缺陷统计以及缺陷评价等功能的完整性评价软件,采用线程序列和数据缓存技术,提高了数据处理及缺陷评价的速度。以某老龄输油管道完整性评价项目为案例,利用该软件进行了完整性评价,对检测出的240 460处缺陷,经评估需要修复2 561处,其中立即修复的缺陷点达151处,严重缺陷按照优先顺序得到及时修复,确保了管道本体安全。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内检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内外腐蚀大数据分析模型。介绍了大数据在管道本体缺陷扩展分析中的应用、基于大数据的管道缺陷修复,为管道本体缺陷扩展趋势预测、缺陷修复计划制订提供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保障管道安全,节约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桥梁结构缺陷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桥梁结构的缺陷种类繁多,对结构的危害巨大.从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分析了混凝土桥梁结构产生缺陷的原因,指出了预防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铁磁构件缺陷参数对漏磁场的影响较复杂,磁荷模型在理论上可以定量分析该磁场问题,但只能适用于简单缺陷形状情况。因此,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技术更具灵活性。为了进一步分析油管缺陷参数对漏磁场的影响,建立了油管缺陷漏磁场仿真模型,研究了裂纹深度、裂纹宽度、裂纹深宽比、裂纹倾角对漏磁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漏磁场强度随油管缺陷裂纹宽度的减小或裂纹深度、裂纹角度的增加而增强;对于深度比,相对于裂纹宽度,裂纹深度对漏磁场的影响更明显。仿真结果为缺陷检测系统设计和缺陷信号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3000 m3内浮顶成品油常压储罐罐壁存在"十字"形焊接缺陷,不符合GB 50341-2003的规定,取样后经室内检测和解剖发现,焊缝还存在未焊透和较严重的错边缺陷。为评价上述缺陷对储罐承压能力的影响,将未焊透缺陷简化成裂纹型缺陷后,用API 579-2000中的裂纹型缺陷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同时用静强度方法对错边缺陷进行了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未焊透缺陷对储罐承载能力没有影响,但错边缺陷导致储罐最大允许液位降低,安全液位高度为8.562 m.  相似文献   

9.
文中采用ANSYS软件对直管段中的裂纹缺陷进行导波L(0,2)的模拟检测。模拟计算直管道裂纹缺陷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对直管段裂纹缺陷进行了轴向和周向定位,获得了管道缺陷的L(0,2)反射系数和缺陷程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输油管弯头以及管壁上的缺陷,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找出了输油管弯头的危险部位,给出了管壁危险部位腐蚀缺陷处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危险点,并研究了缺陷的长度、宽度和剩余壁厚对应力的影响;同时拟合了缺陷处应力的计算公式,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计算和现场管道安全运营动态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套管-水泥环-围岩的三维模型,对含体积型缺陷套管在均匀地应力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文中分析了缺陷半径和缺陷深度对套管的影响.分析可知套管最大Mises应力随缺陷深度加大而增大,随着缺陷半径的增大而减小,且当半径增大到某特定值时套管应力值基本不变;套管缺陷对储气库注气工况下套管柱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国家标准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对在用含缺陷压力管道进行安全评定,在国内业界还很少开展。通过对2组环焊缝含未焊透缺陷压力管道的安全评定,提供了对在用含缺陷且载荷复杂的压力管道进行安全评定的方法和步骤,介绍了运用GB/T19624--2004对带环向未焊透缺陷压力管道进行安全评定的方法,为广泛开展在用含缺陷压力管道安全评定提供参考,以保证压力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凹坑是埋地管道中常见的体积型缺陷,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局部缺陷,而弯管是埋地管道中的重要管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含球型凹坑缺陷的燃气管道弯管在内压载荷作用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中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根据腐蚀区的载荷-应变图,对模型的塑性极限压力进行了预测,并得出了缺陷尺寸对塑性极限载荷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得到了一些对含缺陷弯管的安全评定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对铸件补焊中容易产生的缺陷及其原因、紫铜焊条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紫铜焊条在铸铁件焊补中具有其他补焊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势 ;还介绍了补板在铸件缺陷补焊中的应用及其制作方法。详细说明了紫铜焊条在箱体类铸件的小缺陷补焊、在铸件缺陷面积大而浅部位的补焊以及在加工面的缺陷和裂纹补焊时的具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埋地长输油气管道人工测量缺陷误差较大、评价结果准确性难以保证等问题,研发一套基于三维扫描的油气管道缺陷智能评价系统,将缺陷扫描模块、自动识别模块以及智能评价模块进行整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油气管道外表面缺陷进行三维建模,开发缺陷自动识别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缺陷的特征参数。根据国内外油气管道缺陷评价标准,编写缺陷评价标准库。通过自动调用评价标准库判断缺陷类型,分析缺陷输出评价结果。通过缺陷历史数据比对,还能够对缺陷进行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高清漏磁内检测技术对焊缝处裂纹型缺陷检测能力,对西气东输二线一处裂纹型缺陷管进行了牵拉试验研究。牵拉试验结果表明:在4 m/s牵拉速度内,裂纹型缺陷信号特征明显,数据分析时可进行缺陷特征识别。在4.61 m/s最大牵拉速度下,缺陷特征信号幅值最大衰减达77%,缺陷特征仍存在,但因信号平缓,识别较困难。对利用高清漏磁内检测技术检测焊缝缺陷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大量环焊缝开挖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比了无损检测方法在现场应用的缺陷检出率和有效性,提出基于射线检测的环焊缝隐患排查是可靠且相对保守的,应同时采用P AUT和TOFD对危害型缺陷进行定量复核.结合环焊缝的缺陷特征、载荷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环焊缝质量评价,作为缺陷修复的依据.总结对比了国内外标准对环焊缝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输油管道缺陷检测,提出了一种内壁电磁检测的方法。该技术利用内检测器在管道中行进时,电磁场对管道进行磁化,被检测处若无缺陷则磁场无泄漏,若存在缺陷则可以检测到漏磁场的存在,并且根据漏磁场的特征确定缺陷的特征。为了进行理论研究,运用ANSYS软件仿真获得漏磁场不同方向的分量特征曲线结果。以缺陷长度为研究因素,仿真结果表明,缺陷长度增加,漏磁信号范围变宽,径向峰峰值增大。  相似文献   

19.
用于检测管道腐蚀缺陷的漏磁检测方法已运用多年,但传统的轴向漏磁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到狭长的轴向腐蚀缺陷,使用周向漏磁检测则能很好地弥补轴向漏磁检测的不足。周向漏磁检测及其信号分析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采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了周向漏磁检测模型,并进行了电磁场模拟;对仿真模型提取的漏磁信号与腐蚀缺陷的尺寸信息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应用BP神经网络定量分析油气管道腐蚀缺陷与漏磁信号的关系。结果表明:漏磁信号能定性地判断腐蚀缺陷,而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可以定量地确定管道腐蚀缺陷尺寸,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精度,同时也为油气管道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在役压力容器管座角焊缝缺陷的检测效率以及缺陷检测的可靠性,文中对在役压力容器管座角焊缝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案进行验证。调整了用于在役压力容器管座角焊缝检测的扫查装置,确定了实验方案中实际缺陷长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相控阵超声检测扫描获得的图谱,可以对管座角焊缝的典型缺陷进行识别和评定。该研究同时可协助解决管座角焊缝不同类型缺陷的定性分析和定位难题,对管座角焊缝相控阵超声检测图像识别和结果评定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