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内河航道通航安全性,对影响内河航道通航尺度条件、通航水流条件、通航气象条件、河床边界条件、航道布局条件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手段,包括应用水文测量及预测技术保障通航水流条件、应用航道清淤技术保障河道边界条件、应用智能船舶技术保障航道布局条件等,以期提高内河航道的整体通航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结构设计环节,结合广西某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实例,分析了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结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结构设计方法的应用优化提拱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内河电子航道图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针对内河管理的特点提出一套内河电子航道图数据保护方案。方案基于现代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在数据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和数据用户三方相互鉴别、相互认证的条件下实施,通过用户权证和江图权证来鉴别用户身份和传递密钥,并设计了用户端数据处理流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内河航道在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期间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抓好航道的节能减排对发展绿色交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概况了目前我国内河航道节能减排现状及采用的关键技术,相关技术的推广将引导交通运输行业优化用能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内河电子航道图制作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内河电子航道图的定义及主要特点,并以柳江电子航道图制作为例,重点阐述了内河电子航道图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电子航道图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根据山东省内河航道管理的现状、做法,指出了当前内河航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航道管理的建议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2008年开始注重内河水运应急事故的抢通工作,设立专项补助资金,相继发布了多项文件和规定,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保障体系。然而,内河航道应急抢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全国内河航道应急抢通补助工作的详细情况展开深入调查研究。本文以问题为导向,阐述内河航道应急抢通体系调研工作的必要性、重点、难点及可行性,并提出了改进内河航道应急抢通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内河航道疏浚工程中,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关键要素。施工技术的合理选择与优化,决定工程的效率与效果;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落实,保障工程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因此,将重点探讨这两个方面,通过深入剖析其实际应用要点,为内河航道疏浚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全面实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白木  周洁 《综合运输》2002,(3):12-16
<正>运转不畅 发展滞后 我国是一个江河湖泊众多的国家,适航河流多、里程长,有着发展内河航运的优越条件和悠久历史。但近年来,与铁路、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蓬勃发展相比,内河航运却明显滞后,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比重不断下降。 目前,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1万多公里,其中全年通航里程占总里程的78%左右,水深在1米以上的航道5.76万公里。由于缺乏系统开发,内河航道大多数处于自然状态,千吨级航道只有5400公里,仅占全国通航总  相似文献   

10.
<正>团队依托于交通运输部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河流动力学及内河航道治理技术、河口动力学及河口航道治理技术、海岸动力学及波浪-结构-地基相互作用、海岸港口航道治理技术等四个方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现有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港口海岸及  相似文献   

11.
《西部交通科技》2010,(10):I0009-I0010
秋收时节,正是西江航运最繁忙季节。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梧州航道管理局,在黄金水道复兴时期抢抓机遇,勇当“西江航运发展的桥头堡和排头兵”,有效管理广西内河航道网中技术等级最高、科技含量最高、通航密度最大的航道——贵港至梧州Ⅱ级航道,为沿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是航运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内河船舶技术进步,提高航道和船闸等通航设施利用率,保护水环境,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降低内河船舶运输成本,提高内河航运竞争力,促进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赛江内河航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内河航道存在通航限制大、航道建设和养护滞后、船舶无序锚泊、通航小型船舶较多和上游采砂点不规范等问题,并从通航管理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部交通科技》2011,(2):10-16,96
为了推进航运管理信息化,提高水路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内河航道GIS与MIS集成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研究基于西部项目《西部航道建设与管理监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科技成果,建立了省级航道基础数据库和基于GIS的省级航道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航道管理部门的航道信息化管理与航运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篇介绍了该项目的研究概况与实施内容,指出了其主要技术成果与创新点,并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水路交通作为我国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对我国交通运输以及国民经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港口、海湾的大型化发展要求通航水深越来越深,但往往却不太重视内河航道疏浚工程的管理。基于此,以上海市内河主要航道维护性疏浚为例,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疏浚工程施工中的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但千吨级航道的里程只占通航里程的10%,而美国达到60%,德国达到70%。"中远集运总经理孙家康的一句话、一个数据的比较,就道出了中国内河水运的软肋。和公路、铁路相比,内河水运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方面的比较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唐冠军 《综合运输》2006,(8):150-156
通过对欧美主要国家内河发展历史的探究,阐述了欧美国家内河航运发展的主要历程,并总结了欧美内河航道、航运发展的主要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现中国内河航运和航道现代化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目前已达13.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内河水运资源丰富,长江、珠江、淮河水系占全国河流总长1/3的河段均可通航,其中,长江干线航道2007年的年运输量已超过11亿吨,相当于16条京广铁路的运量。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和12万公里内河航道,素有"航运大国"之美称。然而,仅仅局限于"大"并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驻其他行业的同时,水路运输系统也正向智能化时代大步迈进。我国是航运大国,具有18000公里海岸线和12万公里内河航道,水路运输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曾指出在2014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讲到:"我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  相似文献   

20.
<正>梧州航道管理局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管理局,现有职工300余人。行使着西江干线贵港至梧州290.5公里、桂江昭平至梧州150.8公里的航道航标维护、航道行政管理、船闸监督管理、水路运输检查等职责。辖区贵港至梧州Ⅱ级航道,是目前广西内河航道等级最高、科技含量最高、航运最繁忙的航段,承载着广西内河90%的运量。梧州航道管理局坚持"一切为船方服务、全力保航道畅通"理念,紧紧围绕"保畅通、保安全、保运输、保稳定、促发展"中心工作,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