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秦煤三期翻车机钢结构改造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秦皇岛港煤码头三期工程翻车机系统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论述了翻车机转子的钢结构改造设计,运行实践表明,改造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张华 《中国港口》1997,(1):34-35
近年来,通过港口技术改造和过驳措施.对缓解部分港口吞吐能力的紧张局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港口技术改造工程投资较大,企业自筹资金能力差,改造资金难以落实等因素,加之不少企业存在“重基建.轻技改”的偏向,使部分旧有码头和辅助生产设施未能得到改造,影响了港口生产能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提高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仍是今后中国港口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加强港口技术改造,做好技术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管理,完善管理机制等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港口技术改造工作的主要任务 港口技术改造是指通过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美式2000t分节驳技术改造工程及保证质量的措施,为今后驳船的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船艇》1994,(10)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今明两年我国技术改造的重点已经确定。 节能改造。对老发电厂的“以大代小”改造;对国产20万千瓦机组进行完善改造。 交通改造。铁路:重点支持晋煤外运通道及  相似文献   

5.
张华 《水运工程》1997,(2):15-16
重点阐述我国沿海港口基础设施改造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改造工作的方向,提出了港口技术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厦门港海沧港区7#泊位技术改造工程,探讨码头改造过程中靠泊设施的改造思路。提出了利用低压缩性漂浮护舷,对已建成重力式码头进行改造,提升靠泊能力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结合秦皇岛港甲码头技术改造工程实例,介绍该工程中重力式沉箱码头加学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民生路散粮专业化泊位改造工程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该工程改造设计中,依据技术改造的基本原则和码头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力求分区明确,有利生产,方便管理,合理利用原有建筑和设计,新系统的设计选型,控制,管理;防爆及环保措施等力求达到80年代末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港在“八五”期间,加强技术改造力度,增加技术改造投入,注意技术改造结构,注重技术改造投资含量,加快了技术改造建设步伐,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初显端倪。 一、“八五”期技术改造几大特点 1.投资规模创历史最高 “八五”期是上海港解放以来技术改造投资完成最高的时期。“八五”期间共完成技术最高的时期。“八五”期间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3.5亿元,占“八五”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数的54.3%,为“七五”期的2.4倍。 即使从“八五”期完成的每年投资分析看,投资速度也明显加快。环比发展速度1995年是1991年的170%、149%、118%和218%,定基发展速度1995年是1991年的653%。技术改造高强度的投入,保证了上海港吞吐总量处于高位平稳发展,也为上海港集装箱运输在“八五”期驶入快车道,实现三级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抓大放小,增加重大项目投入 在技术改造中,小的项目放开,大的项目管住;下放设备更新权,集中土建项目审批立项权,凡土建项目必须服从局的整体发展改造规划,符合上海港建设改造的十二字方针。“限制规模,调整功能,更新改造”,加快老码头功能调整和技术改造,大力扶植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使技术改造围绕一定时期建设重点有序前进。 “八五”期,列入交通部计划的施工项目共103个,其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南海救助局现有船舶饮用水系统的使用现状,通过"南海救102"轮饮用水系统的技术改造,结合实际与理论研究,升级改造出实用性强、质量可靠、维护简便的饮用水系统。文章重点介绍了船舶饮用水系统的技术改造与管理经验,最后提出船舶饮用水系统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戎伟全  戴进  周俊 《水运工程》2015,(11):94-97
介绍宁波光明通用泊住升级改造工程工艺系统改造的思路和方案。在不影响现有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工艺流程和更新装卸设备,使泊位等级和装卸设备配置与实际到港船型匹配,工艺流程更加合理。改造后码头通过能力显著提高,码头卸船能力与堆场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骆俊彬  陈章楷 《港工技术》2020,(1):25-28,112
该粮食码头改扩建项目,原码头结构为装卸平台和靠船墩分离式高桩结构,增大设计船型后,原分离式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能满足要求。改造设计中,对装卸平台-靠船墩整体连接方案、靠船墩加桩方案进行对比探讨,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分析,从结构稳定安全,控制造价成本和施工便利等方面进行比选,并推荐装卸平台-靠船墩整体方案,可供类似散货码头项目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舒云  夏金妹 《机电设备》2007,24(5):41-43
介绍了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改造高压空压机站的设计方法.改造后的高压空气压缩机站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操作环境得到了改善,对同类设备的技术改造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Dela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ainment sites is allowing time for significant adjustments in the confined disposal program of the Great Lakes.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the pollution criteria and improvements in harbor sampling, fewer containment sites, some with smaller capacities, are now required. Perhaps most important, the delays are providing additional time for upgrading waste treatment facilities which may be reducing future dredging volumes. Unless pollution abatemen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made regarding containment of the excess spoil water, cleanup of the harbors and connecting channels may not be fully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10‐year period in which containment sites are authorized.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升级改造中使用荷载增加较大的重力式码头结构稳定性、承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提出码头墙后增设桩基及简支板平台、形成卸荷平台减少土压力的方案,计算分析表明,卸荷平台对提高结构稳定性、承载力和减少地基应力有显著作用。探讨其优缺点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吕威  麦宇雄 《水运工程》2017,(1):195-200
随着亚非拉国家腹地经济的发展,升级改造类工程项目逐渐增多。结合案例,分析码头升级改造工程的制约因素及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对港口规划中码头规模确定、码头前沿线确定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及滚装码头的布置形式,码头结构设计中结构稳定性、整体性所需考虑的要素及解决方案,以及施工过程中所需考虑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生态护坡结构消能减速功能差、生态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三维立体透空消能思想和生态环境保全的孔隙理论,研发了一种新型生态型护坡结构——立体网状护坡结构,提出该结构的生态设计理念.通过概化水槽试验,研究陶粒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两种材料结构在波流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提出了增强结构稳定性的相关措施.生态型立体网状护坡结构可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妈湾电厂专用卸煤码头升级改造中的稳定和安全靠泊问题,提出模袋混凝土护底结构、基床局部高压灌浆及大型漂浮式护舷等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试验研究方法,解决了码头前沿基床挖除施工控制、模袋混凝土护底结构及基床局部高压灌浆施工工艺等技术难题,成果值得在同类工程中借鉴、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上海港外高桥二、三期港区要从原靠泊等级5万t级集装箱泊位升级成靠泊等级10万t级集装箱泊位。对原码头平面布置及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靠泊作业及结构安全性的要求,研究码头升级改造的可行性。提出两种改造方案。经比选后采用打斜钢管桩法,并对陆域斜桩施工难点进行分析、验算桩架稳定性。完成该码头结构升级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Smith and Roggema examine the solutions emerging in answer to the growing concern in North European shipping companies to adapt to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nd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and also to attract and retain suitably qualified seafarers. Part 1 describes a move from a situation of lack of stability of crew towards greater crew stability, whilst Part 2 discusses the redis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on board ship, encompassing a change from the caste-like division between officers and ratings and a more flexible division of functions and autho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