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动圈式电磁执行器驱动自动变速器执行机构的直驱AMT,并根据直驱AMT的换挡机构方案设计了换挡系统试验台架,分析了影响直驱AMT换挡动力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换挡动力性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换挡驱动力,可在保证换挡品质和同步器使用寿命的同时,有效控制换挡驱动装置的能量损耗,为制定最优换挡控制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品质,通过对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分析,采用电磁阀控制换挡离合器接合分离的方法,基于Simulink建立了换挡电磁阀控制系统模型,包括电磁阀工作逻辑控制和开闭合曲线控制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换挡过程中电磁阀控制规律的变化对换挡冲击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开发方向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设计了基于dSPACE的自动变速器快速控制原型试验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换挡电磁阀控制系统能够减小换挡冲击度,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3.
某款杆式电子换挡器上市后,市场反馈换挡器手感不佳引起客户抱怨。因此需要对换挡手感进行优化提升。通过对手感分析,建立了换挡手感主、客观评价体系,对换挡手感各影响因素确定了优化目标。根据目标值对某款电子换挡器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的换挡器样件装车后进行效果评价,得到评价团队及市场的一致认可,相关投诉明显减少。通过建立换挡手感体系,能够有效的评价出换挡手感的优劣,为电子换挡器手感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乘用车自动换挡操纵机构在设计开发、验证过程中,内部评价团队提出换挡力不合适引起换挡操作不舒适。通过对相关自动挡车辆换挡力测试和主观评价得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换挡力优化的必要性及提出了换挡力的优化目标。进一步地分析、确认换挡器和换挡拉索无负载操纵力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换挡操纵系统的开发成本和周期,选择成本低,周期短的优化方案来达到优化换挡力目的。最后把优化方案的改善样件进行装车效果确认,满足了优化换挡力及操作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手动变速器汽车在使用时换挡频繁,换挡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驾驶员对车型的评价.本文从静态换挡、动态换挡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对手动变速器换挡性能评价的方法,并提供了目标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换挡机械手连杆弹性变形对换挡位移和速度的影响,本文中进行了驾驶机器人换挡机械手刚柔耦合运动分析。首先在分析换挡机械手运动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换挡机械手运动学模型,推导了换挡机械手运动学方程,通过运动学方程求逆得到了选挡和挂挡电机轴的位移。然后分别建立了换挡机械手的多刚体模型和刚柔耦合模型,并将选挡和挂挡电机轴的位移作为输入,进行换挡机械手两种模型运动学对比仿真,以分析换挡机械手运动轨迹和换挡误差。最后进行整车换挡位移和速度的仿真和试验,结果两者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基于6速干式DCT建立了换挡动力学模型,根据换挡品质要求量化了换挡控制目标,将DCT换挡过程分为转矩相、惯性相、微滑摩阶段及需求转矩切换阶段,实现了无冲击换挡。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了换挡时间决策体系,并通过在线遗传算法实时优化转矩相和惯性相的时间分配,解决了DCT换挡过程中换挡时间决策问题及双离合器与发动机间的转矩协调控制问题,减少了换挡过程中滑摩功的产生。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模型的转矩协调最优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DCT车辆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换挡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换挡仿真模型,提出了利用ISG电机与电子节气门协调控制动力源转速转矩的综合换挡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减少离合器滑磨功、降低换挡冲击,有效地改善了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9.
AMT汽车动态模糊神经网络三参数换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动态模糊神经网络三参数换挡控制原理及其控制器训练算法,将该控制器运用到长安羚羊AMT轿车上,进行神经网络三参数换挡控制仿真与试验,并与两参数换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动态模糊神经网络三参数换挡比两参数换挡更符合驾驶员的换挡经验和习惯,挡位切换曲面变化平滑,比传统计算法求解换挡规律更简便,易于实现,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重型车辆AMT换挡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了同步器式机械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电控液压式AMT换挡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提出换挡过程的控制策略.它基于对液压系统的高速开关电磁阀的脉宽调制控制,实现了换挡过程的准确控制.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了电磁阀控制占空比与换挡力的关系.最后通过实车试验,证实了换挡控制策略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AMT换挡冲击产生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研究了自动机械变速器(AMT)在换挡时同步器未起作用而产生冲击的问题,分析了产生换挡冲击的机理并确定了换挡执行机构的最优运动速度.据此,提出了消除冲击的换挡控制方法,并在某载货车的变速器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车辆在换挡过程中产生冲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分析AMT车辆坡道行驶时容易出现的意外升档和换档循环的原因;提出坡道工况的模糊识别方法,制定坡道行驶综合控制换档规律,不仅解决了意外升档和换档循环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坡道换档性能的最优。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基于油门开度和车速的最佳动力性和最佳经济性换挡规律,根据车辆不同挡位和油门开度,车辆对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的不同,对所建立的最佳动力性和经济性换挡规律进行调整,得到综合换挡规律。建立整车仿真模型,完成基于dSPACE的综合换挡规律快速原型试验,验证了综合换挡规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杨国庆 《隧道建设》2019,39(3):378-382
为解决再制造TBM隧道施工机械台班维护费随工作台班数变化的成本支出控制问题,为相关企业的造价管理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对西康秦岭隧道TB880E型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现场统计的维护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维护费和TBM台班数的数学关系模型,提炼出TBM维护费随台班数的发展函数关系式,验证中考虑到TBM停滞期间发生费用和局部再制造费用对工作台班数的影响,最后以中天山隧道等项目的TBM维护费支出情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得出: TBM隧道施工机械台班维护费和工作台班数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 研究思路和成果可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在前期概算编制、成本控制等方面提供参考,为铁路行业的管理者在今后制定相关TBM隧道施工企业定额、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薛敏  孙剑  孙琼 《客车技术》2012,(4):25-27,32
从采用一般换挡规律的AMT车辆在坡道行驶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出发,分析了换挡循环问题、意外换挡问题和紧急制动问题的原因;提出通过计算理论加速度判断坡道工况的方法;制定修正后的坡道综合控制换挡规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各种坡道换挡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工程车辆挡位决策这种典型的多类分类问题,在介绍自动变速器挡位决策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SVM的二叉树多类分类的挡位决策算法,将分类器分布在各个节点上,从而构成了多类SVM,并在制定换挡策略时,考虑了工作油泵所消耗发动机功率的波动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根据车辆运行状态确定最佳挡位,从而及时准确地满足工程车辆自动换挡要求。  相似文献   

17.
《JSAE Review》1995,16(4):411-414
Convention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which have fixed shift patterns, sometimes show inconvenient shifting patterns, especially in uphill and downhill driv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riveability for these road conditions, Mitsubishi developed an adaptive shift logic called “Fuzzy shift” in 1992. Since then, further evolutional shift scheduling strategies has been developed to cover more extensive road condit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neural network, learning and continuous variable shift patterns control incorporating this strategy.  相似文献   

18.
手动挡汽车换挡困难原因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换挡困难影响汽车性能的发挥和正常驾驶。文章从离合、离合操纵、变速器及变速操纵4个方面分析了换挡困难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法,提出了可行的评价换挡操控性优劣的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以上4个方面是逐一排查换挡困难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反复的主观评价和逐步优化,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高速上,一辆疾驰的汽车突然失去控制,刹车失灵,车主在大多数情况下因此而丧生,镜头的另一端是谋杀者或狡黠或冷漠的眼神。"这是电影里的常见镜头。我们多数情况下会想到是刹车被做了手脚。然而,现在的技术告诉我们,汽车通过网络可以被随意控制绝不是一个传说。当越来越多品牌把车联网应用当做一种时髦,为外部网络访问提供更多应用软件平台和越来越多的远程信息处理接口时,每一辆车在黑客眼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