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到了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牵涉到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及耐久性;二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留隐患的工作性:三是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用量.  相似文献   

2.
由于伸缩缝的安装过程环节较为复杂,因此影响安装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工艺不当,使用材料达不到相应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不合适,检验不到位,施工预留量大,混凝土养生不良,及后期监管不力,车辆放行过早等。表现出来的结果便是:路面混凝土与伸缩缝保护带混凝土结合不畅,平整度超限;伸缩缝装置本身弯曲扭转变形不顺;混凝土强度偏低造成保护带提早破坏,伸缩缝宽度过大;车辆撞击造成混凝土出现坑槽等。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的要求,用常规材料和常规工艺制造的水泥混凝土,它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加以保证:耐久性、施工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国际混凝土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材料现已成为全世界各种各样结构工程建设首选的建筑材料,这主要是由它的经济性所决定:原材料来源广泛、便宜,施工与维修费用较低,而加快施工速度和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则是把混凝土技术向前推进的两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1850年法国的Hamlat首次用钢筋网造了一艘水泥船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并且在1875年建造第一座供人行走的钢筋混凝土桥,跨径16m,宣告了钢筋混凝土新复合材料的诞生,随后Monier又用钢筋加固混凝土花盆、水槽容器等,因此法国人是最先取得钢筋混凝土的专利权的。钢筋混凝土较好地解决了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好、但抗拉薄弱的问题。钢筋混凝土除了能合理地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外,还有以下优点:(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是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同时,钢筋被混凝土所包裹而不致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刚度较大,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很小,故可有效地用于对变形要求较严格的建筑物中;(2)钢筋混凝土结构既可以整体现浇也可以预制装配,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浇制成各种构件形状和截面尺寸;(3)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的原材料中,砂、石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砂、石易于就地取材,可以降低建筑成本。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具有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等优点,已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最初混凝土材料被认为具有无限耐久性,但实际上,和人们的概念相反,这种材料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耐久性不足,从而引起结构耐久性不足。钢筋混凝土(包括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虽然大多数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在50年甚至100年以上,但相当一部分桥梁混凝土在使用3~5年后就开始出现开裂,剥落等现象,引起耐久性不足。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多种快速早强剂的配比研制、早强效果及主要技术性能;分析了早强剂对水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为广泛推广应用这一技术提供了大量理论和实践资料。  相似文献   

8.
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指桥梁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薄壁钢管混凝土构件固有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变形特点,首次构造了钢管混凝土单元。这种单元具有以下特点:单元为一维杆梁单元,可以考虑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组合;适合于薄壁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单元的截面可以变化;轴线可以是曲的,并利用此单元对一定数量的薄壁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了分析,获得自振频率和模态等固有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0.
提高工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是当前国内外普遍重视的一个课题,既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节省能源和降低施工成本的重要经济措施之一。随着建筑结构向大跨径、高层、地下、重型化的发展,为缩小结构断面,减轻结构自重,对混凝土提出了高强化的要求。而且采用高强混凝土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有资料分析证明:混凝土强度由40MPa提高到80MPa,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公路建设项目中常常存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时,不仅无法满足项目对混凝土材料强度和坍落度的要求,也无法保证经济成本。针对这一问题,尝试引入改进遗传算法,开展对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的设计研究。通过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混凝土配合比目标函数构建、设置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约束条件、搜寻公路混凝土配合比最优解,提出一种全新的配合比优化设计思路。将新的优化设计思路应用到实际的公路建设项目当中,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按照新配合比制备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和坍落度均符合建设要求,且能降低混凝土制备成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光学显微技术对已硬化的混凝土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对于混凝土产品的性能和破坏机理的研究来说,都是一种用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工具。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光学显微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我国在材料的研究,新材料的开发,特别是混凝土产品的研究方面,很少应用光学显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喷射混凝土是借助机械,利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和料通过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凝结硬化而成的一种混凝土。随着城市建设以及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喷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隧道涵洞、围护结构、矿井坑道、市政开挖、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中。  相似文献   

14.
讨论路面抗滑设计,介绍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细构造和粗构造尺寸及材料要求,论述路面排水及抗滑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用量很大、历史悠久、而又正在蓬勃发展的工程材料,也是现代土木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材料之一。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乃至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适用和经济,因此,加强混凝土的质量监控和检测,保证混凝土质量,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早在1911年英国皇家建筑学院(RIBA)的研究报告中,就已把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列为推荐方法,此后迅速被各国采用,并一直延用至今。  相似文献   

16.
贵州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第31合同段位于六盘水市盘县地区,该标段的高标号混凝土需求量大,贵州省内河砂资源严重匮乏,外购需到云南、湖南或广西等省,运输条件极差,必将加大工程成本,显得极不经济;标段内T梁数量多,施工场地狭窄,工期短,要进一步缩短预制T梁工期,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及早期强度)提高,要求混凝土所用材料供应的可靠性要高,外调材料可靠性较差,不能满足要求;为保证施工工期及节约工程成本,采用工地沿线生产的机制山砂进行配制C50高标号混凝土施工。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现代重载交通对路面材料性能要求提高的特点,欧美一些国家就广泛开始了加强沥青材料的应用研究。目前,我国对此的研究也已经比较成熟,着重对纤维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施工特点和混凝土的材料要求,介绍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三辊轴摊铺施工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和防止桥面铺装层开裂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对组成材料的要求,并对所配制的C100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试验。进行了试验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素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路面 所谓素混凝土路面,是指除接缝区(有时设传荷装置)和局部范围(如阳水井盖周围或面角隅处等)外均不配钢筋的混凝土的路面。混凝土面板的弯拉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混凝土材料组成、配合比设计,必须符合板的弯拉强度要求。混凝土表面应平整、耐磨、抗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