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黄娟  陆建 《交通与运输》2006,(Z2):78-82
目前中国许多地区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在长期城乡二元格局影响下,这些地区形成独特的公交需求特性.本文研究了快速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性和公交统筹发展要求.根据公交线路服务特性将公交线路分为城乡公交线路和城区公交线路两类,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通过张家港市公交规划的实例分析,体现出该方法适应地区发展趋势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2.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与管理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必须进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城乡公交一体化就是将城区公交与农村公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考虑.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应当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线路的一体化,即妥善安排城区公交线路和城乡公交线路以及中转站的位置,使人们能够方便地在各线路之间换乘;二是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即由统一部门调度、管理,安排发车时间,确定合理站点、站距,更方便的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3.
城乡公交线网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乡客流需求特征出发,在对城乡公交线网规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公交线网功能划分,探讨与城区公交的衔接模式,总结城乡公交的规划方法。结合慈溪市情况进行实例分析,优化慈溪市公共交通网络。提出城乡公交规划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可为相关规划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前,西安市召开2019年全市道路运输会议。会上发布消息称,西安在年内将新开调整40条公交线路,100条通勤班车线路,试点开通网约公交线路,改造开通西安城区到区县的城乡公交线路。2018年,西安全市营运客车达到4834辆,乡镇通车率达100%。完成客运量1.56亿人次,客运周转量89.91亿人公里,同比下降0.29%和0.14%。2018年底,西安全市共有公交车辆8743辆,公交线路307条。  相似文献   

5.
该文根据TC模式特点,建立公交线路服务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线性综合评价方法对顺德中心城区按TC模式运营的公交线路的服务水平进行分析评价,为改进公交服务水平,更好地推进TC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城乡公交客流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由稳定部分与机动部分相结合的城乡公交运行优化模式。指出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城乡公交月平均日客运量、客运量时变化与客运量方向分布三者变化较大的难题,降低城乡公交线路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改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城乡公交线路片区组织的有效整合资源配置,能促进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界定了片区组织内涵,分别阐述单线片区、多线片区以及区域整合组织形式的空间定位与行车组织形式。分别讨论单线片区干线组织、支线联运、干支线联运三种形式的实施条件;针对多线片区,提出通过分析相邻城镇公交干线走向、高峰期客流、上下行客流分布的差异特征,判别实施多线片区组织的可能性。从城乡公交干支线客流差异性、客流时空特征角度,提出了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目标的片区组织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服务兰州新区建设和发展,倾力推进3341工程在新区的实施,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区。兰州公交集团聚焦着力重点,倾力推进兰州新区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陆续开通兰州至新区的各条公交线路。截至7月18日,兰州公交集团陆续开通城际公交602路、603路,区域公交3路,城乡公交701路-704路等10条公交线路,为连接市区和新区、新区城乡之间打造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至此,兰州至新区城际公交、新区区域公交、新区城乡公交网络布局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9.
在道路分级时充分考虑公交优先的需求对落实公交优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公交线路分类和城市道路功能分级的基础上,分析了公交线路分级与城市道路分级的互动反馈关系,考虑公交优先对城市道路的要求,将城市道路划分为四级八类,并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0.
围绕长距离公交客流时空特征,基于公交IC卡数据,提出以时间不均衡指数、高峰时间占比、方向不均衡指数、沿线公交资源密度、线路平均里程利用系数5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选取4条京冀长距离公交线路进行案例分析并给出评价雷达图。研究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可有效量化分析评价长距离公交的客流特征,进而对其运营管理提供优化建议。案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心城区长距离公交各项评价指标均小于城区外部公交;815等通勤比重大的跨市域线路公交里程利用率、不均衡性较高,可采用区间车或直达车等调度方式;对于915等资源密度小、里程利用率低的线路,可适当优化线网,调整站点。  相似文献   

11.
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高峰客流协调发展是公交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二者协调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对公交系统规划与运营的深入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公交车辆数、站点数、沿线客流强度为投入指标,以高峰客流量、高峰满载率适宜度为产出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二者之间协调评价模型.以哈尔滨市主城区86 条公交线路为评价单元,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CR模型,得到了每条线路的相对效率值,对每条线路进行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40 条处于强协调状态、34 条处于弱协调状态、9 条处于轻度失调状态、3 条处于严重失调状态,公交线路总体上处于弱协调状态.提出的评价方法在实际运营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与轨道交通相配套的常规公交规划方法,着重于平行和垂直公交线路的调整优化以及对重合线路的简单删减,未全面考虑轨道沿线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特征以及客流流向对公交线路调整的影响。从人性化的公共交通理念出发,对轨道沿线区域进行划分,并对城市中心区和基本建成区内大量重合公交线路进行区分,提出不同区域和重合度下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3.
公交站点选址的分析与模糊评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很多城市都在大规模的扩充或新建公共交通线路,以满足城市的发展对于公共交通的需求。总结常规公交站点选址的影响因素,并且运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对在某点设置公交站点的优劣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来指导公交站点建设,最后用实例对此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镇村公交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当前江苏省镇村公交发展现状及特征入手,全面分析镇村公交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全省镇村公交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公交车为研究对象,运用覆盖率、路段频度等方法,选取城市典型的公交运行线路,并进行大量的实验和实际运行数据的采集。利用主成分析和聚类分析构建行驶工况,研究表明,将众多反映道路交通特征的运动学片段特征值用主成分析法压缩成代表原始数据80%以上信息的3个或4个公因子的方法是可行的,接着用聚类分析提炼这些运动学片段。根据统计分析的概率随机选择并重组实际运动学片段,并以典型公交线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基于实际公交车速度的行驶工况,构建能反映典型公交线路交通状况的工况。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一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章首先从运输方式和研究内容上,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体系框架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我国客运发展的实际水平,提出在城市与乡镇之间应采取严格的公交运营方案;在乡镇与行政村之问亦采取公交化的运营策略.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城区、乡镇、行政村4个层面,对城乡公交一体化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形成...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交通一体化是加快城乡融合,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交通基本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我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的交通结构模式主要由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农村客运按不同比例构建。根据四川省各地区的地形、经济发展现状,将其分为平原、丘陵、山区三种区域类型,然后针对这三种区域的特点分别探究各自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并提出确定四川省城乡交通一体化交通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当地实际及其特点出发,将现有的三种交通方式统筹考虑,合理调节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程度,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城市公交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长.本文在阐述公交系统可靠性的定义基础上,建立了公交服务可靠性的评价体系及综合评价公式,确定了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对公交服务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对哈尔滨104路公交线路进行实证分析,为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改善乘客的出行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城市交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公交车的运行特点入手,用数学方法描述公交车从发车到到站的运行过程,建立公交车到站模型,并利用简化模型分析公交站台车辆到站规律,计算车辆到站频次.最后,利用排队理论建立公交站台服务水平的计算模型.运用排队论模型对北京市某公交站台进行评价,证明对站点设置位置和停靠模式以及站台的线路数和线路发车频率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站台内公交车的排队情况,提高公交站台的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20.
建设公交专用道可以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从而有效提高道路的人流量。城市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其通行能力受道路横断面、交叉口入口道以及停靠站设置形式的影响,考虑这几方面的因素,讨论了城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的有关问题,分析了不同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与交通运行状况的关系,并将不同公交停靠站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