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甘肃文县哈南村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勘探和调绘的方法确定滑坡的形态和性质;利用试验确定黄土、滑带土在静力与动力状态下的力学强度参数;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建立地质模型,对在天然状态下、降雨饱和状态下、地震状态下、地震与降雨耦合状态下的坡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哈南村滑坡存在有利滑动的地层岩性、坡体结构和复杂的构造环境,坡体目前稳定性系数大于1,但在降雨与地震耦合的作用下,坡体可能发生次生滑坡和老滑坡复活。  相似文献   

2.
舟曲县瓜咱坝1号滑坡是中层中型的错落转化型破碎岩石老滑坡。通过地质调绘及现场勘查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引起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地层条件、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总结了老滑坡的变形破坏及复活模式为老滑坡—前级不连续崩塌—坡体卸荷、松弛变形—牵引后级滑坡滑动—后级拉裂、滑移—推动挤压前级滑坡—整个滑坡的复活,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文忠 《科技交流》2003,33(4):67-70
云阳老关石滑坡位于长江北岸,由于其前缘施工开挖,导致其局部复活,其后缘已开裂,其上的房屋等建筑因其变形而破坏。本通过对复活体成因的分析,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马家沟滑坡变形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三峡库区马家沟滑坡工程地质背景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马家沟滑坡的形成是内因和外因共同影响的结果,人类活动、降雨等因素是引起滑坡复活的直接因素。本文采用剩余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评价了马家沟滑坡在6种工况下的稳定性,为滑坡的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奉节大坪滑坡是由前级浅层的堆积层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组合而成的复合型大型老滑坡。根据勘测结果分析,岩层顺倾地区是滑坡易发地区,由于隧道开挖,引起了大坪老滑坡的整体复活。布置测斜孔对滑坡进行深部位移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大坪滑坡存在典型滑动带,降雨对滑坡影响较大,滑动面较深,且滑动面以上滑坡体不同部位变形速率不一致,通过明确滑动带的位置、厚度、滑动方向及变形范围,为工程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峡口滑坡不同降雨条件下蠕变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峡口滑坡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降雨是其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为准确把握峡口滑坡由于降雨而产生的变形情况,目前已建立了地表位移、地下位移、地下水位监测和降雨量监测的多参数监测系统.本文旨在分析峡口滑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运用FLAC软件分别对不同降雨条件下峡口滑坡变形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并揭示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为滑坡的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坡体的变形与降雨量呈正相关趋势,其中坡体前缘位移变化最大,中部次之,后缘变化最小;在一次短历时强降雨过程中,坡体变形随着降雨的进行而逐渐增大,在雨停后,变形仍会在72 h的时间内继续增大,达到最大后再缓慢减小.  相似文献   

7.
武罐高速公路崔家梁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罐高速公路武都至洛塘段黄土滑坡分布密集,由于该地区黄土厚度较小,滑坡以浅~中层的中小型滑坡为主,研究认为该地区黄土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雨、地震和河流的影响,使滑坡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以线路中比较典型的崔家梁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突出坡体结构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中的重要作用,从滑坡地质结构与变形特征入手,建立滑坡坡体结构,分析滑坡形成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失稳破坏模式,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确定滑坡变形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崔家梁滑坡在天然状态时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降雨或发生地震时稳定性将进一步降低从而可能产生整体滑动,为选择滑坡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香丽(香格里拉—丽江)高速公路昌格洛老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勘探和现场调查的方法确定了该滑坡体的特征和形态,采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建立地质模型,对在自然状态、暴雨状态、地震状态、暴雨与地震耦合状态的坡体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老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如受暴雨和地震等影响极易复活。针对滑坡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抗滑支挡和隧道绕避改线的方案。经过比选,选择绕避改线方案,其工程实践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基础之上,分析了南方变质岩地区含碎石黏土边坡的破坏机理,结合工程实例,运用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在此潜在破坏模式下的稳定性,同时运用有限元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和评价,两种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属于水压力驱动型滑坡,在降雨作用下会失稳破坏.同时对该边坡提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排水沟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时应充分考虑滑坡稳定性计算模型、边界条件等影响因素。考虑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参数存在的空间差异,根据大量土样抗剪实验数据,对滑带土抗剪参数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Monte—Carlo原理和推力传递系数法对塘儿堡滑坡的失稳概率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降雨作用时滑坡失稳概率为65%,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大型红层滑坡极为发育,本文以一影响公路运营的红层老滑坡复活形成的堆积层滑坡为例,探讨该类滑坡的治理措施。从地质、地震影响、水文与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形成滑坡的主控条件,并对滑坡的形成机制与变形机理予以分析。结合工程实际对两排抗滑桩方案与单排抗滑桩方案进行比较后,选用单排抗滑桩方案对滑坡进行治理,给出治理工程具体参数。工程实施后,滑坡体稳定,公路路基未再出现明显变形。  相似文献   

12.
福宁高速公路八尺门滑坡病害分析与整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福宁高速八尺门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的变形特征、性质、变形机制,并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指出在大型堆积层古老滑坡场地,地质环境背景的脆弱是触发古老滑坡复活变形和破坏的主要原因,路堑开挖以及长时间的持续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经滑坡稳定性分析,针对滑坡病害特征,确定了四个滑坡体的主要整治工程措施。滑坡监测和实验工作成果显示,整治后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可供在类似高速公路互通区开挖边坡、整治边坡病害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地应对西部铁路建设中常见的黄土滑坡问题,本文以一处典型黄土滑坡为例,结合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建立地质模型,对其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黄土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机理,为铁路工程建设中该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服务。研究结论:(1)灵台滑坡是在自然条件下受降雨影响,雨水顺节理裂隙下渗,坡脚遭到雨水浸润、侵蚀,上部土体充分湿陷,在自身重力影响下形成的中型滑坡;(2)对滑坡体在一定降雨条件下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出整个灵台滑坡降雨入渗过程就是降雨对基质吸力影响强度逐渐降低同时影响范围逐渐扩大的过程;(3)结合实际勘探资料,对滑坡天然状态与饱水状态应力-应变的力学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滑坡失稳、破坏与滑移的力学机制;(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黄土滑坡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曹家坡滑坡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家坡滑坡是对山西中南部铁路线位影响较大的不良地质,为保证线路施工及将来运营的安全,需要对该滑坡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从区域地质入手,对曹家坡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等进行了探讨;对滑坡的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判明了滑坡体及滑床的岩性特征,确定了滑坡的规模和类型,对滑坡有了初步的认识;从滑坡体成分含量、地形地貌、软弱结构面、地下水、地表水及力学性质多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机理和原因.根据上述成果,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确定滑坡在目前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有可能复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措施及解决方案,为线路走向提供了设计依据,为工程施工及运营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以一滑坡治理为工程背景,根据工程勘察结果确定滑动面形状与位置,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了在地下水和边坡开挖影响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分析地下水与边坡开挖对滑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滑坡稳定性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降低,但这种变化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变化,其降低幅度还受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滑坡稳定性起到主要作用,坡脚开挖卸荷进一步降低了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泸州市灯杆山公路旁公安局段滑坡为例,在现状调查基础上对滑坡进行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并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提出采用预应力锚索桩板墙联合支护措施。经过治理,该滑坡已趋于稳定,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吕梁山西麓某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滑坡地质环境特征、平面特征、地质结构特征、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变形失稳机制进行剖析,通过反分析确定滑带土力学参数,并对现状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滑坡仍处于挤压变形阶段,在长历时强降雨激发下,坡体仍会继续变形失稳,甚至形成整体滑坡。通过滑坡对桥梁工程的影响评价,提出滑坡后缘局部削方减载,前缘设置支挡并加强坡面排水措施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地质勘查、现场监测及数值计算,对凯(里)羊(甲)高速公路RK9滑坡地质条件、形成机制、治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大型牵引式顺层滑坡,平面形态具有二级滑动特征;滑坡变形最大值为5 673.3 mm,变形主要集中在暴雨期;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及工程活动;采用清方、坡面防护、抗滑桩加固、综合排水等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拟研究滑坡为一大型土质推移式滑坡,滑体和滑面(滑带)的物质成分为黏质粉土夹碎石、角砾,滑床的物质成分为全强风化千枚岩,滑坡区发育有前缘隆起带、斜坡变形区及中部强变形区三个变形区,由于人工灌溉水和雨水渗入土体导致滑坡蠕滑变形破坏。采用基于Janbu法的GEO—SLOPE软件及极限平衡法计算分析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滑坡整体失稳破坏的可能性不大,只是局部土体有较大变形,暴雨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地震影响较小。拟采用格构锚索和桩锚两种主体工程对滑坡进行治理,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滑坡在采用主体防治措施前后滑坡的位移,分析结果显示,格构锚索防治工程效果优于桩锚工程。  相似文献   

20.
峡口滑坡属老滑坡复活体,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陇西河左岸的峡口地区。通过对滑坡体所在地的降水量和滑坡体的地面相对位移、地下位移及地下水位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峡口滑坡目前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在雨季变形明显,在枯水季节变形减缓,表明降雨是峡口滑坡蠕滑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滑坡体在遭受特大暴雨的情况下,有发生整体失稳的可能。在暴雨季节应加强对滑坡的实时监测,除采取地表、地下排水措施外,可考虑采取抗滑支挡结构,以减缓或控制滑坡的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