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国修建跨海峡海底隧道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朝华  郭小红 《隧道建设》2008,28(5):527-532
结合厦门海底隧道方案研究与勘察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处于规划论证阶段的琼州海峡隧道、渤海湾海峡隧道以及台湾海峡隧道几座跨海峡海底隧道的关键建设技术进行初步讨论。通过多方面分析后认为,要顺利建成这几座跨海峡的海底隧道,必须在跨海控制测量、深海地质勘察、高水压力断层破碎带的开挖与衬砌、隧道快速掘进施工以及超长隧道单元的通风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城市的发展,跨海快速交通要道已经成为周围区域发展的重要工程,其中海底的施工与管理集合了隧道是高风险与高技术等众多难题~([1])。厦门是一岛带湾的海湾型城市,进出岛跨海通道的建设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2010年4月建成通车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国内第1座以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在建的厦门海沧海底隧道是国内第3座以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其地质条件与建设环境十分复杂~([2])。本文结  相似文献   

3.
李锋 《隧道建设》2015,35(7):686-691
依托拟建的厦门第2条海底隧道工程--厦门海沧海底隧道,针对处于复杂海域地质条件与下穿城市敏感建筑物群的特长海底隧道最大纵坡问题,展开研究和比选,确定厦门海沧海底隧道的最大设计纵坡。采用国内外调研、工程类比及理论分析等手段,结合国内外有关规范要求,在满足隧道通行能力、行车安全性及最小围岩覆盖厚度的前提下,利用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通过对不同最大纵坡取值方案的施工风险、施工工期、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及车辆运行成本等进行综合论证比较,得到采用35%的最大纵坡施工风险小、经济效应佳的结论。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指标对比选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将为海沧海底隧道纵坡的选择提供支持,并为今后类似海底隧道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厦门第二西通道海沧海底隧道是国内第3座以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是连接厦门岛外海沧区和厦门本岛的重要交通公路。由于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在海沧海底隧道石鼓山立交段需上跨厦门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施工难度很大~([1])。为尽量减少对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通过建立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预测基坑开挖地下区间隧道竖向位移;重点控制钻孔桩施工,坑底注浆加  相似文献   

5.
青岛胶洲湾海底隧道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该隧道工程是继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之后我国建设的第2条海底隧道,连接位于青岛胶洲湾的团岛与黄岛,隧道长约6200m,其中海底段长约4000m,是一条以城市道路功能为主、兼有公路功能的隧道,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km/h。  相似文献   

6.
正香港红磡海底隧道和东、西区海底隧道——越过维多利亚海湾,将港湾和九龙半岛连接起来,每天车流量40万辆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底隧道。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隧道长5.9km,2010年通车。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长度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隧道长7.8km,海域段4.1km,矿山法施工,2011年通车。广东狮子洋海底铁路隧道——广深高铁控制性工程,是引领中国隧道施工从穿江时代向越洋时代延伸的标志性  相似文献   

7.
李金梗 《隧道建设》2008,28(4):399-402
分析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以及内力量测对隧道结构安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跨度海底隧道采用CRD法施工时,以隧道拱顶下沉为主作为施工监测控制基准比较合理。结合在建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和工程险情资料,对该隧道CRD法(导坑施工顺序1-3-2-4)施工位移判定基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拱顶下沉量以及拱顶下沉速率的控制基准。研究结果为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信息化施工和现场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交通科技》2012,(5):1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海底隧道,也是当今世界断面最大的钻爆法海底公路隧道,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主持设计。隧道全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三座沿海海底隧道的近况如下: 1.福建省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截至2007年上半年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约三分之一。该隧道全长约9km,其中海底隧道部分为5.95km。翔安隧道起自厦门岛,止于厦门市翔安区,穿越厦门海峡底,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m。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海底铁路隧道建设方案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王梦恕 《隧道建设》2008,28(5):517-526
从国内外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经验出发,根据长隧道及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施工经验,论述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采用铁路隧道方案的合理性;给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断面形式、断面面积及洞门形式建议方案;提出了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选择施工方案要点;介绍了国内江河海底隧道的建设情况;重申审核工程修建好坏的理念,及修建过江、过海隧道比桥梁的优点;最后给出了修建海底水下隧道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厦门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中国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针对厦门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隧道涌水量进行计算,对堵水注浆圈作用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类比后,分析确定了厦门海底隧道的防排水设计原则及方案,即在主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和整个服务隧道采用全封堵方案,水压按全水头计算;在主隧道完整围岩地段采用限量排放方案,水压可进行一定折减.用堵水注浆圈、自防水衬砌结构、分区防水系统和隧道排水系统共同构成厦门海底隧道的防排水系统.现场工程实践表明:该防排水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供类似隧道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隧道建设》2009,29(5):592-592
2009年11月5日,由中铁隧道承担施工的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左线顺利贯通,标志着整个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全线贯通。厦门东通道翔安隧道全长8.695 km,其中隧道长5.948 km,跨越海域4.2 km,为双向6车道。中铁隧道承担左线隧道3660 m、服务隧道3658 m的施工任务,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克服了1118 m的全—强风化软弱围岩、375 m的风化深槽以及突泥、涌水、  相似文献   

13.
《隧道建设》2007,27(1):72-72
2006年12月27日,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在薛家岛端正式开工。据了解,这是继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后,我国开工建设的第二条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项目,南接黄岛区的薛家岛,北接青岛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总投资31.86亿元,隧道工程全长6170m,其中隧道长5550m,穿越海域段3300m。隧道采用双向双洞六车道,设计时速80km,预计建设期限3.5年。  相似文献   

14.
厦门东通道隧道的衬砌保护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大海底公路隧道火灾扑救困难,损害巨大,是影响隧道安全施工和运营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隧道火灾衬砌失效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的结构防火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9):118-118
<正>厦门海沧海底隧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沧端接线工程日前正式动工。厦门海沧海底隧道位于厦门本岛西北部,连接厦门本岛与大陆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海沧,总投资约60亿。项目路线全长9.03 km,隧道  相似文献   

16.
《中外公路》2009,29(2)
2009年3月11日,我国大陆地区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A3标左线隧道内,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破后,担负施工的中铁二十二局2号掌子面职工兴奋地和3号掌子面职工挥手致意,由此也宣布位于两个掌子面之间的长达123m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最长风化槽,经过建设者145d的努力,终于被成功突破。  相似文献   

17.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在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厉顺荣 《隧道建设》2006,26(4):43-45
在建工程厦门东通道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目前修建的最长的海底隧道,修建技术难度和风险相当大。分析总结了隧道施工技术中的重难点及在前期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在施工中应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瞿守信 《隧道建设》2009,29(3):361-363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第1条用钻爆法施工的大断面海底公路隧道。厦门岛内从洞口到海域长达1 170 m为Ⅴ级围岩地段,岛外翔安端洞口到海底1 310 m为Ⅴ级围岩地段,加上海域5条风化深槽,Ⅴ级围岩占50%左右,这在国内外属少见的不良地质海底隧道;隧道从洞口埋深5m到海域最大埋深25m,埋深长距离在1倍洞径左右,系长距离超浅埋和浅埋暗挖隧道;地层遇水软化、液化,施工十分困难。根据不良地质段的情况,选用了CRD和双侧壁导坑法2种施工方法,并总结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陆域浅滩富水砂层段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9.
海底隧道安全监测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监测是海底隧道施工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由于海底隧道具有与陆地隧道不同的环境特点,因此,也就带来了海底隧道安全监测的复杂性与高风险。为了切实解决海底隧道的安全监测问题,结合陆地隧道安全监测经验和海底隧道的环境特点,提出了海底隧道安全监测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包括海水渗透超前探测、岩层岩性超前探测、围压监测、隧道形变监测、隧道空间位置导向与定位监测等,为海底隧道安全监测方法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仁德 《隧道建设》2007,27(5):79-81
 介绍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防排水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情况,强调了防排水技术是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成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