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隧道和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构筑物,其科学合理的间距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路线走向和运营安全。通过界定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定义并分析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间距过近路段的交通事故特点,探讨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的因素。基于车道变换行为,给出3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计算模型,并提出条件受限情况下的最小间距推荐值及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宿扬高速公路与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交叉点处设置的扬州西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研究互通式立交枢纽主线下穿既有道路设计方案的技术问题解决途径。根据互通式立交枢纽主线下穿既有道路设计方案中比较突出的区域排水、施工组织和对既有高速公路路基的影响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供类似互通式立交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高速互通式立交公路主线约束型出口的识别视距,运用汽车理论及人机工程学原理,分析了主线约束型出口不同设计速度对应的识别视距,提出了主线约束型出口满足不同主线设计速度对应的不同匝道设计速度的识别视距值.研究结果表明:对新建高速公路,出口位置所在主线线形应尽量避免采用识别视距临界值;对已建高速公路,当高速公路出口位置受地形地物限制,出口位于主线约束位置时,应加强高速公路约束型出口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主线约束型出口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4.
吴艳 《公路与汽运》2014,(3):109-112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高速公路出口的车辆行驶特性,对出口识别视距进行分析,得出了合理确定出口识别视距的方法,并对现行规范中互通式立交交叉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用以指导实际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对识别视距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最不利车道横净距进行分析后,利用视距简化公式推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所需圆曲线最小半径。通过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驶出车辆的行驶规律和高速公路出口交通事故机理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减速换道视距”的新概念,分析了减速换道的原理和数值推算过程,确定减速换道视距一般值为300 m、最小值为150 m。根据横净距及简化公式计算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左转曲线和右转曲线减速换道视距所需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给出了高速公路出口圆曲线最小半径建议值。研究结果可供技术探讨和研究参考,以期有助于分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的视距需求和交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6.
分析绕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间距的影响因素。根据立交间距的定义,采用匝道切线长和变速车道长度确定构造长度;采用车道变换模型、交通标志布置以及满足主线无交织运行的距离确定立交净距。从而,提出了主线设计速度80 km/h的互通式立交最小间距。根据路线设计规范得出立交最大间距。最后,对全国35条绕城高速公路的相邻互通式立交间距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入口区是影响立交整体运行的关键点段,为了减轻入口合流区的拥挤、提高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的整体效率、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在交通需求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要采用一些交通管理控制措施。根据互通式立交匝道入口区域的特点,本文对高速公路网可靠性作用较大的互通立交匝道和主线的管理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入口合流区的几何和交通特性,对匝道和主线分别提出了不同管理控制策略,即:高速公路匝道入口控制策略和主线车道运行约束策略。  相似文献   

8.
6 互通式立交   美国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按其职能共分为两大类,即一般型和立交枢纽型,前者指高速公路与一般干线、集流道路和一般城市道路相交叉的互通式立交,后者指两条高速公路相互交叉的互通式立交。   自从美国州际公路系统形成以后,互通式立交的基本形式亦趋于成熟,其主要形式有:3肢(喇叭、直接式T形和Y形)、菱形、苜蓿叶形、部分苜蓿叶形、带环道的直接式和完全直接式。   与我国不同的是,美国互通式立交匝道均不设收费站,因此4肢喇叭形几乎是没有的,一般互通式立交采用最多的形式为菱形和部分苜蓿叶形。   今天,美国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趋势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形式的单一性;②运行的一致性;③造型的规则性(减少匝道数量和形状);④合并出口车道,避免左侧流出匝道(避免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分散)。  相似文献   

9.
李峰伟  丁宁 《中外公路》2011,31(3):295-299
结合连霍高速公路兰考至刘江段主线改扩建工程,研究兰考西枢纽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提出了主线单侧加宽、分离式路基、先匝道分流后分离式路基、主线扩容匝道分流后分离式路基等枢纽互通式立交改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10.
山区高速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多互通式立交的设置位置受到很大限制,导致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之间间距很小。根据隧道内车辆驾驶人员对隧道内标志的识别、辨识、认读,以及车辆变换车道所需距离等条件,考虑对某些处于特殊条件的隧道设置1个变速车道,以缩小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之间的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速度为80 km/h的高速公路2级服务水平下,隧道出口处拓宽变速车道的长度不宜小于309 m,一般宜大于310m。在设计速度为60 km/h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内拓宽变速车道的最小长度为203 m,一般应大于210 m。满足以上条件时,可以在隧道出口处设置变速车道以减少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之间的间距。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厦门八一大道连接沈海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方案设计,对互通式立交的建设方案的安全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在设计方案提出前,分析互通式立交位置确定时考虑平面线形、竖曲线、纵坡和主线纵坡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设计方案提出后,分析立交方案提出安全性核查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与成果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类似互通式立交工程方案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互通式枢纽立交对完善公路路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立交的桥梁结构形式的合理选择对于公路造价、结构安全、施工安全等起着较大的作用,本文结合楚广高速公路大型互通式枢纽立交(马房立交)对立交区上跨运营中的安楚高速公路桥梁结构形式选择及施工组织方案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雪宝山互通式立交是G69银百高速公路重庆城口至开县段的一座服务型地下互通式立交,位于主线间距只有1 100 m的财神梁隧道和双河口隧道之间,所处位置地形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匝道布置不当则安全风险大。因此,如何选取地质风险最小的匝道布置方案,是该互通式立交匝道布置独有的特点。介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该类立交的选型和设计思路,为类似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敖亮  王婷 《北京公路》2007,(2):26-29
本文通过对西安咸阳机场高速公路六村堡互通式立交方案选择的回顾、总结,探讨了枢纽互通式立交的选型原则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公路大规模进入山岭区,地形、地质条件趋于复杂化,路线走廊带内的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场区布设条件越发受限,从公路灵活设计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地采用服务区与互通式立交合并的方案。文中分析河南省郑西(郑州—西峡)高速公路尧栾(尧山—栾川)段白云山互通式立交与白云山服务区合并设计的必要性,根据服务区、互通式立交与主线之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提出5种布设方案,并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我国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与隧道间距无法满足设计规范和设计细则的矛盾,灵活处理互通式立交与隧道间距的问题,提高该段落范围内的运营安全性,研究了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选址困难的普遍性问题。在具体勘设过程中设计人员由于对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尺度不同,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为了满足规范要求而造成互通式立交工程规模和工程造价显著增加;互通式立交移位设置导致服务对象上下高速公路绕行距离较远,运营成本和社会成本显著提高;互通式立交与隧道段交通事故高发等。具体工程实例表明,在地形、地质、地物等因素限制较多的特殊情况下,根据互通式立交功能和服务对象等实际情况,通过加强交安设施设计来保障运营安全,由此突破互通式立交与隧道的距离要求,属于不得已而为之,但互通式立交方案也是可行的。建议对路线规范相应条款适当放松,改“应”为“宜”,给设计人员留下灵活设置的余地。研究成果对于合理降低工程规模和造价,提高公路安全运营水平,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晓东  杨少伟 《公路》2012,(9):145-149
互通式立交和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合理的净距值将直接影响高速公路构造物的设置位置和交通运行质量。近年来,随着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高速公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不断增加,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的净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之间净距的各种影响因素,将其净距的组成部分细化分段研究,并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最终给出了主线不同设计时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与服务区之间净距的建议值,并提出了特殊情况下净距不满足要求时的改善措施,可为实际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惠澳(惠州-澳头)高速公路中几座典型互通式立交的优化设计为工程背景,论证了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四个方面,分析了互通式立交在公路路网和整体路线设计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三次样条曲线在互通式立交匝道端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设计,对于直线上的车道驶出(驶入)道口,匝道是按一定的斜率偏离主线的,这时斜行的变速车道是一条直线,而对于曲线上的驶出(驶入)道口,变速车道不是直线而是按斜率规定的偏离度逐渐偏离主线的一条曲线。本文提出采用三次样条曲线来设计计算匝道端部曲线,并推广到一般的匝道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原古亭山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对柳州市城市交通的影响,结合该立交与柳州市城市规划路网的位置关系及功能地位,提出变更方案。经过对变更前后立交方案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及规划路网的影响,为承担城市出入口功能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