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盾构推进姿态动态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地铁M8线Ⅲ标黄兴绿地站-延吉中路站区间隧道工程的施工实例为基础,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各种技术参数的收集整理以及个人拙见,归纳总结了盾构掘进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办法和操作技巧,以供同行参考指正,达到安全操作、高效经济地进行隧道掘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纵向倒边盖挖逆作法地铁车站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城市繁华区域修建地铁车站往往面临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的双重难题。以北京地铁14号线朝阳公园站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上问题,在传统盖挖逆作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纵向倒边盖挖逆作法。并对该方法的设计思路、车站结构受力体系以及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现场施工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质地铁车站盖挖顺作法施工实践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上海延吉中路地铁车站以顶板为路面系统的盖挖顺作法的结构设计、施工步序、土方开挖及支撑安装工艺等,提出了盖挖顺作法中立柱与围护结构差异沉降控制、快速施工等关键技术成功运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结合南京地铁1号线新街口站的防水施工关键技术,介绍采用盖挖逆作法修建大型地铁车站如何提高防水施工质量,建议以结构自防水为主,柔性外防水层为辅,将防水的措施集中到结构防水混凝土方面,同时重点部位多道防线、因地制宜,达到改善防水效果、满足防水要求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市新建轨道交通7号线福民站工程为例,研究采用盖挖逆作法进行新建车站施工对既有4号线福民站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既有4号线福民站受新建7号线福民站施工全过程影响的动态变形规律,为施工过程中既有车站结构变形发展预测和设计方案实时调整提供理论支撑;结合施工过程中实时动态监测资料,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分析的既有车站沉降与实际监测成果吻合,也验证了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合理性,并为优化地层加固方案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盖挖法施工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铁车站修建于城市繁华地区和交通繁忙地段。盖挖法具有占路时间短,对地面交通影响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干扰,又能在临时盖板下按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结构,保证了施工进度,现已成为国内外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区修建地铁车站的一种有效方法。介绍了盖挖法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杭州地铁以某车站深基坑支护为例,阐述软土地区紧靠大型建筑物的深基坑的背景、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客观环境存在的缺陷和风险,介绍"盖挖逆作法"方案对地层的适用性、关键技术以及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8.
结合洛阳地铁1号线武汉路站深基坑半幅盖挖法施工过程,对支护结构和周边建筑变形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半幅盖挖法所形成的不对称结构使基坑两侧地连墙水平变形和地面竖向变形特征均有不同;基坑明挖侧地连墙的水平位移较为一致,而盖挖侧的变化无一致规律性;地连墙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基坑开挖底面以上0.22~0.42 H处,未出现在基坑开挖深度以下;盖挖侧地面变形量和附近建筑的竖向位移小于明挖侧,说明盖挖侧顶板对周围变形有抑制作用;基坑周边的施工荷载对围护结构的变形特征、混凝土支撑的轴力等均有明显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出现超载。  相似文献   

9.
盖挖逆作法对于位于城市交通繁忙地段、无敞开工作面的地铁车站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盖挖逆作地铁车站施工无可避免地会对周边建(构)筑物产生影响,不利于车站本身和周围人员的安全。为此,文章结合深圳地铁11号线华强南站工程实例,根据施工工况对周边建(构)筑物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车站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变形控制施工建议,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青岛地铁五四广场站采用盖挖半逆作法施工。通过Plaxis软件对吊脚桩进行建模,分析其受力及变形情况,采用MIDAS GEN软件分析了钢管混凝土立柱柱脚的复杂受力情况。仿真分析及验算结果表明,吊脚桩和钢管混凝土立柱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北京地铁黄庄换乘站及周边环境的特点,分析对比了地铁施工的常用施工方法及适用条件,最终选用“暗挖逆作法”作为黄庄换乘站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盖挖逆作法施工地铁车站结构变形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车站施工工程为例,研究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时地铁车站结构变形的规律及其控制措施。采用Mida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施工过程中车站结构变形进行模拟分析可知,在盖挖逆作施工过程中地层及结构动态力学响应可划分为5个卸载—加载过程。因此,基于变位分配原理,提出车站施工过程的分阶段控制方法。施工前,依据车站结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式,通过模拟计算确定出各主要施工阶段车站结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值,同时通过中桩静载及内力试验,保证结构自身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施工过程中,按照地层协调开挖、结构协调施作来优化施工工序,综合应用沉桩工艺控制与注浆加固等技术措施,利用信息化监测及反馈技术进行阶段性动态监控,实现车站结构变形的有效控制。实际监测结果表明,动物园车站在盖挖逆作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结构差异沉降均在控制值之内,保证了车站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盖挖逆作法作为地铁暗挖结构的主要施工工法之一,具有施工适应性强、环境影响小、支撑体系刚度大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北京地铁16号线达官营站是与既有7号线达官营站的换乘车站,其盖挖逆作法换乘厅基坑局部开挖深度达到35 m,具有开挖深度大、穿越地质条件复杂、邻近敏感建筑物等特点。结合工程施工案例,对围护结构、HPE法插入钢管柱、钢管柱与梁板节点连接,结构特殊部位施工等方面内容进行介绍,形成了一套盖挖逆作法深基坑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复杂环境下大跨地铁风道结构建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BA工法建造的大跨地铁风道结构施工顺序主要有逆作法和顺作法两种方法。为克服传统PBA工法存在的问题,以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大红门桥站-和义站区间附属大跨风道为背景,提出一种风道负1层和负2层分别顺作的施工方案,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风道结构不同施工方案进行研究。针对风道拱部的中导洞开挖跨度大、地层沉降控制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一种联合支护结构。工程实践表明:负1层和负2层分别顺作的结构施工方案更有利于地层沉降控制及结构安全,联合支护结构有效控制了大跨中导洞开挖引发的地层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和结构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施工对地面道路的影响,地铁车站施工可采用明挖法、盖挖法和暗挖法。以某地铁车站明挖顺作施工为背景,利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基坑明挖顺作和盖挖逆作2种施工方法的施工模型,对围护结构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明挖顺作法施工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发生在基坑深度的1/2附近,盖挖逆作法施工围护结构最大位移发生在基坑深度2/3附近。基坑开挖监测得到的基坑明挖顺作时围护结构实际变形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比较,其基本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6.
地铁地下停车场多采用明挖法施工,在填海淤泥地层采用盖挖半逆作法施工地铁地下停车场面临诸多难题。文章以深圳地铁13号线内湖停车场为例,分析填海淤泥地层盖挖半逆作地下工程围护结构选型、基坑加固、水平支撑、竖向支承等支护设计关键技术,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天虹至岗厦区间初步设计的施工方案作了深入探讨,该区间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施工方案为明挖加暗挖左右线并行方案。本文根据该区间的地形和地质条件,提出了“明挖加暗挖左右线重叠方案”、“全暗挖方案”两个比较方案。并对三个施工方案作了经济、技术综合比较,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全暗挖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区间的几个施工难点,是该区间最适合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设计中定为最终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深圳地铁一号线科学馆站的设计为例,介绍盖挖顺作法应用于地铁车站。科学馆位于深圳市中心区深南中路上,该区环境优美、交通繁忙、商业发达、居民密集,地铁车站的施工对该区的影响极大。本站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在保证路面交通、施工安全、车站功能、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并且土建投资得到有效地控制。盖挖顺作法施工时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盖挖路面系应围绕路面车辆通行能力、施工工序以及临时路面结构受力体系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春地铁6号线岱山公园站—飞跃广场站区间暗挖大断面群洞集中设置及相应施工2号竖井横通道"浅覆土、大跨度、多断面"施工难度大的特点,系统阐述"横通道桩+盖板+支撑盖挖顺做法及竖井桩+支撑明挖顺作法"竖井横通道暗挖进入正线群洞的施工技术,以期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述盖挖逆作法施工地铁车站,中间柱施工是一道十分关键的工序,一旦柱位出现偏差,很难采取补救措施.介绍南京地铁新街口站采用的一整套完整的施工工法,即将可倒用的钢套管作为隔水工具,形成地下操作空间,采用具有自动导向的定位器,精确完成钢管柱安装及杯口砼的浇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