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解决泵闸流道异形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的问题,基于航塘港南延伸整治工程的实践,依据热传导理论,建立泵闸流道混凝土结构温度场计算模型并进行三维仿真分析。针对计算成果,制定了调整冷却通水管路、调整通水参数、改进混凝土特性和施工条件以及设置后浇带的温控优化措施。对比温度场模型的计算反馈值与实测值,并检查现场混凝土实体质量,结果表明,温度场模型仿真算法可靠、温控优化措施有效,因此认为该模型可成熟地运用于后续工程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歧管式催化转化器流场分析与结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芳  刘伯潭  程魁玉  卢珊 《汽车工程》2007,29(12):1066-1069
建立了某带有氧传感器的歧管式催化转化器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了该歧管式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结构。计算描述了氧传感器周围的典型涡流结构,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歧管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氧传感器周围流场得到较大改善,部分涡流消失;催化转化器载体内的气流不均匀度系数下降了38%;歧管催化转化器的排气背压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3.
东风某客车侧翻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东风汽车公司某客车车身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模态仿真计算,初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该车型进行了侧翻仿真模拟,并参考国标相关法规对该客车结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对该客车结构的改进建议,并通过改进后的仿真模拟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构改进能有效地降低该客车侧翻时的侧围变形,从而提高车内乘客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从车头间距构成的理论分析入手,考虑了跟驰时间变量和车速随机分布的特性,建立了跟驰时间模型和车头间距随机项模型,进而建立了改进的车头间距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通行能力模型,以《HCM2000》中的高速公路临界速度数据作为评定标准标定模型的参数,并计算确定理论通行能力值,该值与《HCM2000》中的通行能力值相差很小,证明该模型能够拟和实际的道路交通流情况,同时分析了最大跟驰时间和速度均方差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最后采用城市主干道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经过标定后可以拟和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状况,进一步说明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详细分析交通流的压缩特性及粘滞特性,建立了一个新的考虑粘滞与压缩特性的改进宏观交通流模型,并利用迎风格式对改进的宏观交通流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C++语言建立交通系统多分辨率仿真平台并实现了该模型。最后,通过仿真案例对实际检测数据与模型的物理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宏观模型的结果符合经典的流量、密度与速度曲线规律与实际场景应用情况,具有很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CA6102型发动机气缸体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元成浩 《汽车技术》1993,(6):9-13,34
对CA6102型发动机气缸体原设计结构及两种改进设计结构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介绍了气缸体计算模型、载荷条件的选择及计算结果。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第一种改进设计意义不大;采用第二种改进设计时,首先必须解决气缸体上端各气缸间相邻部位的强度问题;温度场产生的载荷对气缸体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发动机悬置强度改进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某车辆发动机悬置橡胶撕裂破坏问题,建立了该发动机悬置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悬置的垂向刚度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橡胶垫内部应力集中出现在受力面转角处。对悬置模型进行结构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的试件进行了刚度测量试验和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发动机悬置垂向静刚度比原悬置降低了7.5%;静刚度变化率和压缩永久变形量分别为规定限值的32%和6%。  相似文献   

8.
长安475Q混合动力发动机的仿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长安475Q混合动力发动机开发要求,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汽油机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通过外特性数据的对比,用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基于Atkinson循环的原理,利用该模型优化了压缩比和配气相位.据此,对原汽油机进行改进,并进行了台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发动机能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对发动机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曲轴的疲劳和模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 CAD软件 PRO/ E对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康明斯某型号柴油发动机曲轴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 ,通过 IGES文件载入工程分析软件 ANSYS中 ,对不带平衡块的曲柄和带平衡块的曲柄进行网格剖分和边界条件的施加 ,分析了静应力分布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曲轴的疲劳强度计算。对简化的曲轴三维有限元模型 ,进行了前 6阶自由模态的计算。为曲轴的设计以及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对两栖车辆车体模型带自由表面的粘性绕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其粘性绕流场分布、阻力和兴波特性。在此基础上,对某型两栖侦察车外形进行了初步优化,分析比较了改进前后模型的流场特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交通仿真软件PARAMICS验证交通分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交通分配模型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的交通状况,需要对交通分配模型进行验证,本文阐述了利用微观交通仿软件PARAMICS对交通分配模型进行验证的研究思路。通过建模工具Modeller提供的图形界面,研究者不但能够非常直观地观察交通分配模型的效果,而且可以利用其分析工具Analyser对结果全面分析。因此RARAMICS是一个验证交通分配模型性能优良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路径选择建模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合理假设,定量分析交通参与者的路径选择行为,并估计和预测交通参与者对交通网络的使用情况。基于此,全面总结路径选择建模的研究现状,介绍各种出行数据的特点,阐释常见的选择集生成方法,对文献中提出的众多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归类和讨论,对比模型估计的2类主要方法,并展望机器学习在路径选择建模中的广阔前景。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交通感知技术的全息化发展,在海量车辆轨迹数据的支撑下,路径选择研究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可分为基于路径和基于路段的模型,前者以路径为基本选项,从通过确定性或随机性方法生成的选择集中选择路径,包括多项Logit (MNL)模型以及更先进的MNL修正模型、广义极值(GEV)模型、混合Logit模型和非GEV分布模型,后者以路段为基本选项,动态地求解路径选择问题,无需生成选择集,包括各种递归Logit模型;路径选择模型的参数估计可使用有标签数据或无标签数据,前者通过地图匹配在交通网络中重构出真实路径,后者则依概率考虑一系列可能的路径。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路径选择模型因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在未来的路径选择研究中,应进一步结合离散选择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使两者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3.
以哈尔滨市干道路网为研究对象,收集到了该路网上468个路段和163个平面交叉口的道路交通数据,以及1999年至2004年所发生的8510起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了事故数据的统计分布特性,应用聚类分析技术确定了路段和交叉口的类别 ,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事故总体和分事故形态的预测模型.论文探讨了高峰时段的事故次数、事故率与路段v/c之间的定量关系.标定出了24个模型,并形成干道系统事故预测模型库.最后,运用所建立的事故预测模型选取了2010年哈尔滨规划路网的一部分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了预测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特征,从上海自然驾驶研究试验数据库中提取48位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事件并进行特征分析。利用自动化筛选准则及人工验证方式提取1 548个有效事件,选取后车车速与车头间距为性能指标,其均方根百分比误差之和为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对Gazis-Herman-Rothery模型、GIPPS模型、智能驾驶人模型、全速度差模型和Wiedemann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及效果验证。基于误差、碰撞及后退等异常情况出现次数等比较其表现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中国驾驶人的适应性不同,智能驾驶人模型具有最小的误差和误差标准差,更加适合仿真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跟驰行为。研究结果对于开发适合于中国驾驶人与道路环境特征的跟驰模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A number of driver models were fitted to a large data set of human truck driving, from a simulated near-crash, low-friction scenario, yielding two main insights: steering to avoid a collision was best described as an open-loop manoeuvre of predetermined duration, but with situation-adapted amplitude, and subsequent vehicle stabilisation could to a large extent be accounted for by a simple yaw rate nulling control law. These two phenomena, which could be hypothesised to generalise to passenger car driving, were found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four driver models adopted from the literature to fit the human data. Based on the obtained results, it is argued that the concept of internal vehicle models may be less valuable when modelling driver behaviour in non-routine situations such as near-crashes, where behaviour may be better described as direct responses to salient perceptual cues. Some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omparing and validating driver model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the tyre–road contact model on the simulated vertical vibration response was analysed. Three contact models were compared: tyre–road point contact model, moving averaged profile and tyre-enveloping model. In total, 1600 real asphalt concrete and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 longitudinal road profiles were processed. The linear planar model of automobile with 12 degrees of freedom (DOF) was used. Five vibration responses as the measures of ride comfort, ride safety and dynamic load of cargo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were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vibration response, vehicle velocity, road quality and road surface type. The marked differences in the dynamic tyre forces and the negligible differences in the ride comfort quantiti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tyre–road contact models. The seat acceleration response for three contact models and 331 DOF multibody model of the truck semi-trailer was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response for a known profile of test section.  相似文献   

17.
填方路基压实质量的电阻率成像诊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诊断路基质量状况,以山区道路建设中常见的土石混填路基为例,制作了路基内存在空洞、不均匀体以及不密实区3种不同病害的路基模型,采用电阻率成像检测法对病害模型进行了诊断测试,并对预设病害区域与电阻率成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路基内存在病害区域时,在路基的电阻率图像中会产生一个电阻率异常变化区域与之对应;预设病害区域的位置与电阻率异常变化区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类型病害的电阻率异常变化幅度也不一致;采用电阻率成像诊断方法对路基压实质量进行检测和病害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公路山地灾害的共性,从整体上认识其规律性信息,根据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用两种沙堆模型作为公路山地灾害的概化模型,通过试验研究了其动力学行为,结果均呈现自组织临界性。并进一步结合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山地灾害实例的相关观测信息进行了分析,皆表明了幂律和自组织临界性是许多公路山地灾害的共性。最后,在幂律分布特征下,说明了公路山地灾害暴发规模的极值分布的极限收敛于Ⅰ型渐进分布,并以云南蒋家沟泥石流为例,介绍了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在公路山地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施工期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施工预期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悬臂施工的特点,建立了悬臂施工中结构抗力和荷载效应的概率模型。应用结构动态可靠性分析原理,建立了桥梁结构悬臂施工期结构不同失效模式下的功能函数。本文以荆州长江公路大桥的三八洲连续梁桥为例,论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SUV车型外观海量评论文本隐藏信息挖掘分析问题,给出了一个基于LDA主题模型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LDA主题模型识别出评论文本中潜藏的主题信息,计算感兴趣的文本主题和文本涵盖的主题比例。经过情感信息抽取、情感信息分类和情感分析建模等步骤,实现对文本评论的倾向性判断和隐藏信息挖掘,得到SUV车型的用户情感倾向分析结果,并挖掘出特定SUV车型外观的优缺点。为汽车企业在外观设计用户评价方面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