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交通的发展提出着力打造快速路系统,建设"结构合理、高效便捷"的立体化、现代大城市交通体系。对郑州西三环快速化工程道路交通量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对快速路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快速路合理规模,即确定了快速路车的车道数。  相似文献   

2.
城市快速路设置公交专用道作为缓解快速路交通拥堵的策略之一,受到了北京市交通部门的关注. 本文旨在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对快速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后的交通运行影响进行探讨. 文中选取北京市西三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专用道设置区段、结构形式、站点结构、匝道交通组织以及公交线路调整的基础上,设计四个公交专用道方案并利用INTEGRATION模型开展仿真评价. 选取车辆行程速度、道路运行状态分布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尽管道路设施及交通状况满足专用道设置条件,西三环运行指标却有所下降,无法发挥专用道功效. 分析其关键制约因素在于车辆分道行驶加大了匝道附近车辆换道、进出的难度,建议协调匝道控制和公交线路优化改善方案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快速路交通运行情况总结分析了快速路出入口设置存在的问题,从车辆运行分析得出其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外的出入口管理方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善措施,并以成都三环的成渝立交为例,分析其原因同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口及交织区的交通运行特性,以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快速路匝道出口作为调查对象,以调查实测的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分析交通冲突特性、交通流流量特性及密度特性,建立研究路段交通冲突数与流量和交通密度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快速路出口处车流量的冲突数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交通密度的关系中则存在一个临界值(交通密度达到131辆/km,交通流变为强制流)。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口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快速路已成为支撑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 部分.准确的快速路宏观交通状态评价是快速路交通管理的关键.本文以北京市西三环为 例,引入交通流宏观基本图模型,设计了基于速度里程分布的快速路宏观交通状态指数 (MTCI).首先,利用RTMS 数据,建立了宏观基本图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快速路宏观交 通状态划分为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和阻塞五个等级.然后,利用浮动车数 据建立了快速路车辆运行速度累积里程分布模型.通过关联宏观交通流状态与车辆运行 速度累积里程分布,构造了基于速度里程分布的MTCI 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 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快速路交织区拥堵问题,以城市快速路入口交织区通行能力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主线交通流量、临界间隙、鼻端与加速车道并入点之间的距离等参数,通过采集快速路交织区相关交通参数,建立匝道通行能力模型,并利用可插间隙的浪费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基于接受间隙理论的快速路交织区通行能力模型。该模型能够为快速路交织区拥堵程度的评估和复杂交通状况的分析提供依据,并在快速路交通设施设计及设计速度选择方面提供科学参考。通行能力模型建立利用了线性回归模型,与现有方法相比,易于应用、实施。  相似文献   

7.
浅谈城市快速路出入口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快速路已成为城市路网中大运量的快速交通干道,在解决城市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成为交通拥堵的瓶颈。文章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出入口处的问题,并指出城市快速路出入口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快速路已成为城市路网中大运量的快速交通干道,在解决城市交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成为交通拥堵的瓶颈.文章从交通设计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出入口处的问题,并指出城市快速路出入口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快速路匝道交织区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典型瓶颈,快速路匝道流量的控制对改善交通瓶颈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匝道控制方法具有滞后性、参数标定困难等局限。本文改进了匝道合流区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应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匝道绿信比的控制效果进行快速仿真计算,并基于仿真结果优选信号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快速路匝道汇入流量控制方法能提高快速路匝道瓶颈的运行效率,具有较好的前瞻性、稳健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天的快速路检测器实测数据,在利用平均车长进行占有率及密度转化后,采用Van-Aerde单一结构模型标定了北京市三环快速路典型路段的不同天、内外环及不同车道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了多维度的交通流特性对比分析,为北京城市快速路系统的运营管理及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各种仪器设备采集了大量的城市道路交通实时信息数据,但目前所能利用的信息仍较为稀少。研究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信息数据资源极具意义,也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对北京市快速干道实时采集的RTMS数据的分析,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图的道路交通状况量化评价指标模型。具体将模型应用于北京市二、三、四环的交通状况分析,取得了具有一定实际应用意义的量化评价指标。最后,应用多成份Gauss混合模型对交通流参数的分布实施拟合,并采用EM算法进行参数估计,就指标的合理性和可信性做出了进一步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的识别对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管理控制、出行诱导,以及 道路设施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时空Moran 散点图探索城市道路交通的时空关联 性,并据此构建一种基于时空自相关预分类的道路交通状态层次聚类方法.运用本文所提 出的聚类算法,以北京市二环快速路外环方向的路段为例,进行聚类研究,并分析了各类 型路段的交通状态时空特性.案例研究表明,所提出聚类算法能对道路交通状态进行有效 判断,充分反映交通需求与路网结构之间的内在匹配关系.特别是畅通异质和拥堵异质两 种交通状态的提出,为识别高峰时段路网中的瓶颈路段和能力富余路段提供了一种新的 思路和方法,进而可为完善路网、缓解拥堵及制定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京典型立交桥下空间资源利用的调研发现,桥下空间利用主要存在调头车道设置不合理等四类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在遵循"桥下空间利用交通优先、交通利用公交换乘优先"的原则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北京三环路上的万柳桥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调整信号能使两个方向的机动车平均排队长度分别减少69.6%和76.3%,平均...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的预测,是实现未来路况查询、车辆动态导航等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关键。该文在分析浮动车数据的时间相关性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快速路的区间旅行时间短期预测算法。首先,采用统计方法和K-NN分类法相结合的新方法对缺失数据进行填充,并利用小波变换对每天的数据进行消噪处理;其次,在分别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城市快速路区间旅行时间进行短期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模型组合获得预测值;最后,结合北京市区二环的一段快速路区间旅行时间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该文所提出的快速路区间旅行时间短期预测算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算法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控制在10.43%以内,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DYNASMART交通仿真技术,对北京市五环内五种交通拥堵等级的交通流状况进行仿真和分析,获取机动车尾气数据,得到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与拥堵等级的关系及单位小时机动车尾气排放高点,并提出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诸多交通问题.在过饱和状态下,单纯的被动型信 号控制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有必要把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相结合形成一个反馈 式系统.本文提出了以基于宏观基本图及反馈门的区域总量动态调控为主、传统优化为辅 的交通管理新手段, 通过区域边界设置的“反馈门”控制网络流入量,将网络车辆总数维 持在其合理可行范围内,以提高或维持网络流量.以北京市西二环区域为例,利用交通仿 真软件对动态调控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证明,区域总量动态调控能够保障区域交通流 的稳定、有序,提高区域交通流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张雅涛 《交通标准化》2013,(13):126-128
根据唐港高速公路桥涵定期检查结果,结合该高速公路通车多年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他高速公路的养护经验,对唐港高速公路桥涵提出了养护建议及保障措施,以更好地保障桥涵运营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北京地铁国贸站近接三环大北窑桥的施工,论述了采用复合锚杆桩隔断和加固既有桥梁桩基的处理保护北窑桥桥桩的成功经验,对城市隧道施工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借鉴定性推理中描述参数的相关方法,首先提出了描述城市快速路各车道交通流同态程度的概念——同态度量指数(Homogeneous Measure Index ,HMI),大量对快速路的实证研究得到的HMI指数反应了不同情况下交通流状态的定性差异。通过对北京环路交通拥堵发生与消散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本文发现当交通拥堵发生或消散的过程被触发时,不同车道交通流的同态度量指数HMI会发生定性跃迁变化,并且各车道交通流的同态性变化将是一个“同态 非同态同态”的过程,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将HMI作为一个指标来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是否可能发生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referring to the concepts of qualitative reasoning, the concepts, such as homogeneous measure index (HMI), are utilized to calculate the cross-lane synchronized degree of the traffic flow. The actual data of Beijing Third Ring Road are collected to describe the procedure of formation of traffic jam, and the concept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used to clearly illustrate such procedure. From the empirical data of traffic flow, we find out that for a multi-lane road,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traffic jam, the HMI of the traffic flow will change abruptly and the state transition from homogeneous (H-S) to non-homogeneous state (N-S) is likely occur. Therefore, the HMI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re-warning index of the formation of traffic j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