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实行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项目建设融资成本比较低,许多城市充分利用目前难得的机遇,抓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功能.长沙市应抓住机遇,抓紧快速轨道交通的前期研究工作,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进程,尽早推进长沙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发以来,天津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至2007年天津市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进入了经济腾飞期和轨道交通快速建设时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志之一是城市客运的骨干系统,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演化。完善天津市市域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科学规划设计轨道交通线网,指导轨道交通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是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快速轨道交通为城市提供可靠、快速、舒适的高密度运输服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也离不开法律保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发展轨道交通势在必行。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合理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必须顺应城市的总体规划,这不仅可以解决城市交通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使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以来.长沙就轨道交通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历经10年,200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9月30日,总投资119亿元的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有利于缓解长沙市交通拥堵状况.构筑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优化调整.促进综合运输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作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批准了一大批铁路、轨道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大规模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扩大投资的“生力军”和拉动内需的“火车头”。为支持昆明轨道交通健康有序发展,今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昆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9月8日上午,昆明市召开动员大会.擂响地铁及轻轨建设的战鼓:加快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全力构筑便捷顺畅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由此,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万波 《科技交流》2010,(2):66-70
伴随着重庆市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市域内各组团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客流运输需求旺盛.本文主要从重庆市的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交通需求、环保等方面论述了建设轨道交通六号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城市快速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这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改善城市环境、城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要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带动作用.中国确实需要开发以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为特色的交通资源,轨道交通将不单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地铁建设解决的不仅仅是城市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未来资源考虑.国外有"地铁经济"的说法,国内的"地铁经济"现象也已凸显.北京地铁复八线的开通,就拉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是重庆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其发展分三阶段:2010年之前.在市域范围.实施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市域大中城市为辐射点的发展战略.即实施一环八射的铁路网,三环九射的高速公路网,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3大经济圈构筑;2010年.主城区将建成长江上游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现代工业基地的基本框架;2020年,主城区将成为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建成交通、通信枢纽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较为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要实现该总体发展目标,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无疑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因此,要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和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针对主城区特殊地理环境、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特点,以及城市居民出行客流特征.尽快建设以大容量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的立体化公共客运交通体系。现就国内外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及重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惰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3月23日长沙电 长沙市将打造由4条轨道交通线路构成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该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2015年之前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总投资逾220亿元,  相似文献   

11.
在天津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前提下.对投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进行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分析,阐述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对天津市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大容量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大城市中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快速轨道交通建设高潮。从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可以预见,在我国即将迎来新一轮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高峰。据建设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武汉、深圳、重庆、南京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投入运营,总里程440公里,年客运量达16.5亿人次。与此同时,北京、天津、上海等6个城市正在施工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总长度达373公里。依据国蚋外城市的发展经验,轨道交通网络可以成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双重核心,合理的线网能够发挥城市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影响大城市结构与功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更泞入地探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有关问题,我们特别策划了此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柏贤华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1):F002-F002
1965年2月4日.毛泽东主席为《北京修建地铁方案》做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的重要批示.揭开了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1965年7月1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出席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的开工典礼并亲自为工程奠基,标志着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在建国20周年的日子里,北京地铁1号线通车运行,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地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纷纷效仿,准备规划或正在修建轨道交通线路.兴起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对此.我们需冷静面对。一方面轨道交通方案是技术成熟、环境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全面的轨道交通网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运能又可能高于实际要求。所以大城市进行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时首先要对其必要性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用地性质、规模、人口密度及客流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决定是否需要修建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基于目前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的持续建设,有限的廊道会导致城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最终选择同一路由,随着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络的发展,一体化的建设模式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根据快速路与轨道交通不同的敷设方式,分析轨道交通区间、车站与快速路在同一廊道布置存在的问题,以温州市快速路与轨道交通项目的研究为依托,就快速路与轨道线路一体化方案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共建方案,为今后的两大工程一体化的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批复了《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据了解,此次获批开建的是轨道1号线和2号线,总长56.11km,建成后将形成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十字形”轨道交通骨架,总投资达254.54亿元,预计分别将于2014年和2015年建成通车,届时无锡将成为江苏省继南京、苏州之后第三个开通地铁的城市。至远景年2050年,无锡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将以主城区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宁波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规划确定宁波市在2008年至2015年间,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线路长度为72.1km。  相似文献   

18.
在保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之际,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出火热局面。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司司长陆克华在8月20日的内部通气会上透露,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到2015年前后将新建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将达到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4):3-3
2012年全线通车 早在2005年,国务院批准同意了《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明确表示,要建设以广州为中心、覆盖区内主要城市、衔接港澳地区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广佛线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月8日从有关部门获悉,《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苏州成为全国首个被批准建设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地级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