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域铁路线路敷设方式比选是市域铁路设计重点之一。本文结合市域铁路建设条件和工程特点,以温州市域铁路南洋大道段线路为例,对地下线和高架线路敷设方式进行了综合比选研究,总结市域铁路线路敷设控制要点,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TBM在南疆铁路二线吐库段中天山隧道中的应用,根据该隧道的地形地质条件并借鉴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的实践经验,分析了TBM的工程适应性;依据勘察设计施工中实测的地质参数和掘进速度,探讨了主要地质因素对TBM掘进效率的影响,对如何使TBM适应地质条件,以及如何采用针对性措施提高掘进速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对TBM掘进效率影响显著;采用高质量和耐磨性能的刀具、增大TBM总推力是提高TBM掘进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合肥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围护结构型式基本采用钻孔灌注桩。针对地下二层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型式,采用资料调研、数值模拟等方法,在研究分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层组合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车站情况对围护结构桩径及间距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六盘水枢纽既有、在建、拟建及规划铁路的基础上,结合水盘铁路的功能定位和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水盘铁路东进和西进引入枢纽的两大系列方案,考虑地区内客流特点和车站布局,重点对引入六盘水站、六盘水东站和六盘水西站三种方案进行研究。通过线路对城市影响、地质条件、工程投资等方面的综合比选,得出最优接轨方案,为新建客运专线铁路引入枢纽地区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深圳地区主要自然地质条件对轨道交通地下和高架敷设方式的影响,并利用风险分析矩阵对其进行等级评价,从自然地质角度为轨道交通敷设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成昆线危岩落石病害整治中的棚洞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铁路中危岩落石病害是威胁铁路行车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对不同类型病害工点及其整治措施作了介绍.由于每种棚洞结构其自身的特点对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因而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实际地形、工程地质条件的棚洞结构,其中棚洞基础的设置是整个结构设计的关键之所在.成昆线病害整治所涉及的棚洞类型有7种之多,均为铁路的安全运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武汉长江隧道位于武汉地区特殊的上软下硬且承压水位高的地层中,采用地下连续墙法施工,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成槽技术是施工的关键。施工中通过采取改善泥浆性能、提高液面和设备优化组合等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了坍孔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了成槽精度和墙体质量。所取得的经验对类似工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下连续墙接头形式研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渗漏问题屡见不鲜。要预防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重要的是合理选用能适应工程地质条件和工况条件的接头形式。在研究以往应用过的各种接头形式及其优缺点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兼顾止水效果和工程造价的H型钢新颖止水接头形式,并建议通过科研项目立项和工程试验,尽快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9.
地下连续墙技术起源于欧洲,其用途十分广泛,用于建筑物地下室、地铁、隧道、码头、防渗墙、挡土墙等。特别是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以及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建筑基础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基础深度也越来越深,地下连续墙具有适用于复杂施工环境和多种地质条件的基坑支护工程,其整体性、抗渗性较好,对周围环境污染少,施工成本低廉等特点,因而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天河客运站为工程实例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遭遇的629富水溶洞,采取超前地质探孔、放水试验、注浆试验、迂回绕行等综合手段查清了该溶洞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通过钻孔排水和增设排水支洞排水减压措施,消除了该富水溶洞突发涌水的安全隐患;进而对溶洞实施安全爆破揭示,以及溶洞段采用加强型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复合地基等综合措施进行处理.其综合处理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悬臂掘进机在交通隧道施工中被更多的使用,但针对其在不同隧道断面大小、地质条件等方面的施工能力和适应性还存在诸多疑问,基于此,文章结合相关工程案例,分析了不同断面大小、地质条件下的地铁、铁路隧道采用悬臂掘进机施工的工效、能耗问题,综合对比分析了其主要性能和适应性,对能否采用悬臂掘进机、如何选择、主要运作性能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个核心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地质信息收集,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这一过程要求勘察人员不仅要深入理解工程的需求和标准,还要运用前沿的科技手段对工程场地进行细致的地下勘测。通过这一系列的勘查活动,勘察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并据此编写翔实的勘查报告,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工试验在岩土勘察中的关键作用,并针对其应用进行深入的解析,以期能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远安至保康支线铁路位于鄂西山地荆山山脉东南边缘,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断层和岩溶较发育,生态红线较多。本文基于先大后小、先整体后局部的思路结合复杂山区铁路选线的相关理念,充分考虑矿区分布、工程地质、环境敏感区、建设条件及工程投资等因素,研究了远安至保康支线铁路线路接轨方案、CK21+300~CK30+350段局部线路方案及店垭站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新开徐家冲线路所接轨东线方案线路顺直,工程条件好、施工难度及风险小,对矿区及黄柏河流域保护区影响较小,推荐远保支线铁路采用徐家冲线路所接轨东线方案;CK21+300~CK30+350段线路中线取直方案跨采用小跨度桥梁通过峡谷,对生态红线影响小,推荐CK21+300~CK30+350段线路采用中线取直方案;相较于格栏坪北侧设站方案,格栏坪南侧设站方案站坪条件好,施工风险低,投资节省,故推荐店垭站设在格栏坪南侧。研究成果对山区铁路选线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影响轨道交通明挖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的因素有车站选址、车站规模、施工工艺选用、装修标准、周边地质及地域经济差异等。通过对轨道交通明挖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组成要素的分析,归纳出影响地下车站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有效控制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区既有铁路地形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恶劣,浆砌石挡墙稳定性差,遇强降雨极易发生挡墙坍塌的危害,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文章以某既有铁路边坡浆砌石挡墙工程病害处治为例,分析造成挡墙工程病害的原因,提出加固措施,介绍了挡墙加固施工工艺,可为类似工程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等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使富水破碎极软地层带来的TBM卡机、高地应力极硬岩地层带来的岩爆等TBM施工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首先对比阐述了国内TBM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到的软弱破碎、极硬花岗岩等典型不良地质及其对TBM掘进所带来的影响,在总结分析辽西北供水、引松供水、引洮供水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隧道局部塌方、TBM卡机等案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极端复杂地质条件TBM掘进关键技术为对象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述,结果表明:(1)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TBM施工应对极端复杂地质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尚无法对前方中远距离地质状况进行准确量化预测;基于微震监测分析结果,根据可能发生的轻微、中等、强烈等不同等级的岩爆,制定对应处置措施;节理发育、炭质板岩、断层破碎带等不同软弱破碎地层,应采取针对性的防卡机措施,同时可根据不良地质段的长度来选择合适的脱困方案;(2)TBM推力、推进速度、刀盘转速及扭矩等掘进参数的异常波动,是表征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状态的重要指标,TBM掘进前,根据前期预判的全断面硬岩、软弱破碎等围岩条件,分别选择合适的掘进参数;TBM掘进过程中,应基于掘进参数异常变化,纠正地质条件预判并采取对应的调控措施,进而确保TBM处于最佳掘进状态;(3)针对既有TBM难以适应现有地质条件的情况,以引洮供水隧洞、引红济石隧洞、引汉济渭隧洞等工程为例,对TBM改造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述。最后,针对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TBM隧道工程建设新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展望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地下结构抗震减震措施与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地下结构一直被认为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所以对其抗震减震的理论研究较少,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抗震减震措施仅仅停留在经验阶段。通过对地下结构抗震减震措施及其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对目前地下结构的震害特点、抗震减震措施和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表明,地下结构的破坏过程主要受地震位移场的控制,与加速度场的关系不明显,所以应尽快修订《铁路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关隧道抗震部分的条文;高烈度地震区的隧道抗震减震措施的耦合技术、减震机理与随机响应分析及动力可靠度的关系、洞口结构抗减震技术以及不同地震烈度下的设防长度、基础处理技术和减震层参数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需加强研究。这些成果将为高烈度地震区进行的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深圳中信地下商场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地面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密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因此采用了以浅埋暗挖和洞内加固为主的施工技术.文章重点介绍了超大管棚预加固技术、开挖方法的研究及优化、二次衬砌的体系转换及监控量测,对其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秦岭特长铁路隧道区不同天然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初步研究,得出隧道区存在浅部风化裂隙水和下部构造裂隙水两个地下水流系统的结论.各系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不尽相同,下部构造裂隙水既有40年前的"老水”,又有新近渗入水与"老水”的混合水;浅部风化裂隙水主要为新近入渗水及与"老水”的混合水.隧道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深处未发现初生水或封存水.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渗漏水问题始终是车站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结合上海地质条件和地下车站建设工程的管理经验,首次在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中,将车站治理渗漏水作为防排水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设计,形成《上海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防排水专册》,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车站结构治理渗漏水技术。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