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两组简易导管螺旋桨系列模型即JD75 Ka4-85和JD7704 Ka4-85的敞水试验结果,给出了J~Κ_T,Κ_(TN),Κ_Q,η_O曲线及相应于这些曲线的回归多项式的系数。并附有通常的(1/2)B_p~δ设计图谱。  相似文献   

2.
谢东维  林焰  刘寅东 《船舶》2007,(6):9-13
介绍了使用VB语言编制的JD75及JD7704 Ka系列简易导管螺旋桨设计的程序.该程序根据多工况船舶螺旋桨选择设计工况的特点,提供了两种设计模式供用户选择,以此达到选择较佳设计工况的目的;引用AutoCAD对象库提供的方法帮助完成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计算.  相似文献   

3.
深潜器等厚导管螺旋桨敞水性能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三维设计软件系统SolidWorks对No.37 Ka4-70导管螺旋桨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并对某深潜器使用的No.37导管外形进行了等厚处理。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两组导管螺旋桨模型进行了敞水数值模拟,得到了导管螺旋桨的推力,扭矩及其效率,并与图谱数据对比,证明了文章数值方法的有效性。比较数据分析了No.37导管等厚变化对ROV推进性能的影响,总结了No.37 Ka4-70等厚导管螺旋桨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展弦比 λ 分别为0.75,1.00,1.25,1.50的四对倒车舵模型在敞水及桨后状态下进行试验。舵的截面形状系由折线构成;采用 JD7704简易导管+K_a 系列螺旋桨。在桨后试验状态下,螺旋桨负荷的变化范围是 B_p=20~120。试验是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大型水筒中完成,试验水速2.5m/s,模型的 Reynolds 数为(3.12~5.78)×10~5。试验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分别给出了舵的升力系数 C_L、阻力系数 C_R 及力矩系数 C_M 多元回归表达式,并绘成图谱以便应用(限于篇幅,本文只给出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5.
导管螺旋桨定常性能预估的基于速度势的面元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发了一个导管螺旋桨定常水动力性能预报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中,螺旋桨和导管均采用定常面元法,通过迭代计算考虑桨和导管的相互影响.该方法也可用于导管调距桨在不同转角时的定常性能预估.对JD7704和19a导管螺旋桨以及JD导管调距桨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导管螺旋桨的效率、推迟水流从导管后缘内表面的分离,根据襟翼增举的原理,作者设计了一套后缘开缝襟翼剖面双体导管。初步试验后选择JD11、SD11两个双体导管与15只荷兰船模试验池的Κα系列螺旋桨相配合进行了敞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双体导管及螺旋桨的一些主要参数对敞水性能的影响。同时,给出了敞水效率较高的SD11 Κα桨系列的敞水性征曲线、回归多项式及(1/2)B_p~δ图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交大船模试验池发展了一种JDC三叶调距桨系列,该系列包括盘面比为0.35、0.50及0.65三组螺旋桨。本文介绍JDC 3-50螺旋桨系列的试验结果。试验数据用回归分析法由DJS-6电子计算机进行整理,文中给出了多项式的回归系数,常用的(1/2)B_p~δ图谱和静态水动力矩性征曲线,此外还给出了简易设计图谱和初始螺距比时的离心力矩系数。 与国外几个螺旋桨系列性能比较表明,JDC 3-50系列的敞水性能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8.
导管调距桨的定常性能预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个预估导管可调螺距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数值计算方法,即螺旋浆用升力面理论、导管采用面元法,通过迭代计算考虑浆和导管的相互影响。引入了一个修正的螺旋浆尾涡模型,来模拟尾涡片的扭曲变形及分离现象,对导管桨性能预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系统研究,并考虑了桨毂对性能的影响。对JD简易导管桨和导管调距桨(JD7704导管+JDC三叶可调螺距螺旋浆)分别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较好地预估导管桨的水性能,精度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轮缘推进器将电机与螺旋桨一体化设计,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本文以NO.19A+Ka4-70导管螺旋桨为基础,将仿真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各项参数的最大偏差均在5%以内,吻合较好,并构造反厚度规律的桨叶。基于STAR-CCM+仿真软件对轮缘推进器进行水动力性能的数值计算,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轮缘推进器的外形、导管种类、桨毂、轮缘宽度对于推进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面元法预估导管螺旋桨定常性能的一种简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基于速度势的低阶面元法建立预估导管螺旋桨定常性能的计算方法,即对导管和螺旋桨都采用面元法,在计算面元的影响系数时计入导管和螺旋桨的相互影响。将对JD简易导管桨的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导管桨的定常性能计算。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导管螺旋桨应用的普及,计算与分析其水动力与结构强度的方法也越来越准确、快速、简便。以荷兰船模试验水池No.19A+Ka4—70螺旋桨为实例,详述了导管螺旋桨计算与分析的整体流程。通过MATLAB计算得到螺旋桨翼面与导管的空间坐标,在Pro/E中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在HyperMesh中建立CAE模型。以流体部分网格为分析对象,分别在Fluent与CFX中进行导管螺旋桨水动力分析,并比较了不同计算软件得到的导管螺旋桨水动力分析结果,为导管螺旋桨水动力计算提供了基本思路。以流体-固体网格为研究对象,在CFX平台上中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得到螺旋桨的结构强度分析结果,拓展了螺旋桨结构强度分析方法。该水动力与结构强度分析与研究为导管螺旋桨总体设计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弘  邹义  王涛  刘爱兵 《船舶工程》2015,37(S1):80-84
基于CFD数值计算,计算19a导管与Ka4-70桨敞水性能。研究了导管长度,前缘形状以及导管与桨之间的间隙变化对导管桨敞水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导管能够改善螺旋桨尾流。对于导管长度,存在最优长度使得导管桨敞水性能最好。19a导管前缘形状是最优的,改变前缘形状会降低导管桨的敞水性能。当间隙在一定范围内,导管与螺旋桨之间间隙越小,敞水性能越好。非对称上下间隙对导管桨的敞水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拖轮操纵模拟器的行为真实感,运用操纵性理论和分离型建模思想,建立全回转拖轮适用于四象限全工况操纵运动的数学模型。通过处理导管桨JD75系列和四象限螺旋桨Nordstrom系列试验图谱后,提出了导管桨四象限推力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速域的拖轮船体水动力模型。搭建拖轮运动模拟平台,开展一系列操纵性仿真试验,包括速度试航试验、螺线试验、Z形试验、回转试验及停船试验。将仿真数据与Force Technology公司提供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一致性良好,表明该模型精度可满足航海上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拖轮操纵模拟器的行为真实感,运用操纵性理论和分离型建模思想,建立全回转拖轮适用于四象限全工况操纵运动的数学模型.通过处理导管桨JD75系列和四象限螺旋桨Nordstrom系列试验图谱后,提出了导管桨四象限推力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全速域的拖轮船体水动力模型.搭建拖轮运动模拟平台,开展一系列操纵性仿真试验,包括速度试航试验、螺线试验、Z形试验、回转试验及停船试验.将仿真数据与Force Techno-logy公司提供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一致性良好,表明该模型精度可满足航海上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导管螺旋桨空泡性能系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D系列导管螺旋桨进行了均匀流场的空泡筒试验,共进行了两种盘面比的四叶D系列螺旋桨(A_E/A_O=0.7,1.0)与两种厚度比的导管BD15及BD12(t/L=0.15,0.12)相配合的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导管螺旋桨的空泡性能有着与常规桨不尽相同的规律,对给定的空泡数σ_v,分别存在第一阶段空泡与第二阶段空泡的临界总推力负载系数(C_(ThT))的最大值。作者用各种导管螺旋桨的筒壁效应修正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建议可采用等C_(Th)法修正。本文例举了上述导管螺旋桨系列试验结果的部分回归系数、空泡性征曲线、权衡设计图谱及空泡限界线。  相似文献   

16.
宋科  王文全  闫妍 《船舶工程》2018,40(11):43-48
为了获取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导导管螺旋桨的优化设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Ka4-7010+19A导管螺旋桨进行水动力性能研究,分析不同导管长度、导管攻角、螺旋桨纵倾角及多导管组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导管长度将使推力系数及扭矩系数同时增大,而敞水效率下降;适当增加导管长度可以略微提高其敞水性能;减小导管攻角在一定进速范围内使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同时大幅度增加,增加导管攻角将导致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同时下降;当螺旋桨纵倾角保持在10°以内时,不会对敞水性能产生太大影响。对于多导管螺旋桨而言,前置、后置及不同附属导管直径大小都对敞水性能有很大影响,其中后置大导管组螺旋桨能明显降低螺旋桨扭矩系数,并且能在低进速范围内提升敞水效率。研究成果可支撑导管螺旋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面元法预估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新的方法预估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导管和螺旋桨均采用基于速度势的面元法,它们间的影响通过相互的诱导速度势数值迭代来体现.与诱导速度体现相互影响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可节省编程及计算时间;对JD系列导管螺旋桨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估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导管螺旋桨的非定常性能预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应用非定常升力面理论与非定常面元法,在时域范围内通过迭代计算考虑桨和导管的相互影响,对导管螺旋桨的定常性能进行了预估。采有了一个修正的螺旋桨尾涡模型,来模拟导管螺旋桨尾涡片的扭曲变形衣分离现象。桨泄出涡与导管泄出涡之间的非定常干扰采用了两种处理方法:(1)时域内严格匹配;(2)时域内简化处理。泄出涡的简化处理在允许的计算精度范围内,能大幅度地减少计算时间。对JD简易导管螺旋桨的计算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方法能较好地预估导管螺旋桨的定常及非常性能。  相似文献   

19.
导管螺旋桨图谱的单元回归计算机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螺旋桨设计在国内仍采用图谱设计方法。民用船舶多采用荷兰船模试验池发表的B系列桨及日本运输技术研究所的AU系列。以上两系列,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已用多元函数回归方法建立了回归多项式,并编制成计算机设计程序,满足了用计算机进行螺旋桨图谱设计的需要,并且具有足够精度而受欢迎。拖船,拖纲渔船的螺旋桨处于高负荷状态,为提高效率,增大拖力,多采用导管螺旋桨。由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导管螺旋桨的推力、扭矩和敞水效率等主要水动力参数和进速系数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导管对螺旋桨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首先在本校拖曳水池开展导管螺旋桨模型的敞水性能试验然后使用计算流体软件STAR-CCM+对导管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模拟计算中应用多参考系法(Multi Reference Frames,MRF),分别采用不同湍流模型对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进行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STAR-CCM+软件模拟可以对导管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进行有效预报且使用SST k-ω湍流模型获得的水动力性能精度更高。研究结果表明,导管螺旋桨更适用于在低进速系数下工作的重载船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