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属于高压喷射搅拌工法中一种之喷射灌浆工法(以下简称「JG 工法」),于地层结构复杂之地质条件下,因地质软硬差异造成有效桩径不同,故对于设计或施工管理值标准之采用为一尚待检讨之课题.即针对该等JG工法之技术性问题,根据大范围开挖改良体内部之施工案例所获得之观察结果提出报告.由改良体内部之观察结果可知,若无流木等障碍物之存在,先行灌浆形成之改良体各水平断面大致呈圆形,且后行灌浆形成之改良体与先行灌浆改良体之间呈密合状态.此外亦针对将改良体整体性列入考虑之强度,提出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影响竖井开挖工作甚巨,竖井开挖成败除了地质因素外,有效之止水灌浆工作亦为主要关键.雪山隧道竖井地址岩体破碎,地下水丰沛,3#竖井开工初期止水灌浆成效不如预期,致开挖工率远低于预定进度,经检讨评估后,排气井采水玻璃灌浆工法(Labile Wasserglass grouting)、进气井GL:-157.60以下采皂土水泥灌浆工法(Bentonite Cement grouting)降低开挖面侧壁之渗水量,辅以强制抽排水系统,得以顺利开挖.鉴于3#竖井皂土水泥灌浆成效良好,1#竖井止水亦采用皂土水泥灌浆工法,由实际开挖过程验证,皂土水泥灌浆工法可有效降低开挖面侧壁渗水量.针对水玻璃灌浆工法(Labile Wasserglass grouting)及皂土水泥灌浆工法(Bentonite Cement grouting)之成效,比较不同灌浆工法对竖井开挖工率之影响程度,期供后续竖井工程选择止水灌浆工法之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台湾大部分地盘改良工程仍采用普通卜特兰水泥施作,不但价格昂贵且改良效果不一致.有鉴于此,在台湾开发了新材料「地质改良固化材」,本材料不但具有比传统普通卜特兰水泥更为优异的强度、抗酸碱性及耐久性外,价格也比卜特兰水泥更具经济性.新材料「地质改良固化材」成功的应用于高压喷射灌浆、预垒桩、植入桩、拌合桩、低压渗透灌浆、隧道背填灌浆、污泥固化、CLSM管线回填等工程.本文将介绍采用地质改良固化材之工程案例,并与普通卜特兰水泥做比较,期待有助于隧道及地下工程界使用固化材时,有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广义  孙国庆 《隧道建设》2009,(Z2):189-192
注浆技术已成为岩溶隧道施工改良软弱、破碎、富水地层常用的一项辅助工法,注浆施工过程中注浆参数的控制主要通过人工记录,对注浆效果的评定准确性和客观性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系统地进行注浆过程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管理,施工中引进灌浆自动记录仪进行过程控制,取得了理想的注浆效果。以齐岳山隧道注浆施工中采用的自动灌浆记录仪为例,介绍灌浆自动记录仪在隧道注浆施工过程中的原理、操作方法、数据采集及处理分析等,并通过实际应用客观反映注浆过程各种参数值,为注浆效果评定提供准确的依据,也为类似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工程位于台北盆地软弱冲积地盘,为市区捷运交会车站前转弯段堆栈隧道(曲率半径210 m)之联络通道.应用超高压三重管RJP深层喷射搅拌工法理论,于联络通道开挖区四周设计强度型地盘改良区,开挖区内土体则俟潜盾隧道完成后,由隧道预留灌浆孔施灌二重管化学止水灌浆,藉由严谨之监造制度及精确之施工精度,堆栈式联络信道得以顺利且提前完工.  相似文献   

6.
热沥青灌浆工法除了应用于隧道内的巨量涌水处理外,在地下建筑结构大量涌水之改善处理工作上,也完成一颇具参考价值的实例.此两件案例的工作条件、涌水行为及施工设备均差异极大,然而在同一工法及材料的操作原理下,均得到了显著的成效.依据此两件特殊工程案例的应用经验,以及沥青浆材的物理特性,总结了沥青灌浆工作的基本操作特性及应用原则,以供其它类似涌水案例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真空灌浆工艺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真空灌浆工艺施工工法,提出确保真空灌浆工艺顺利实施的控制要点。分析表明,采用真空灌浆工艺是提高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安全度和耐久性的有效措施,该工艺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台北捷运新庄线于松江南京站与忠孝新生站之间,其潜盾隧道工程必须自营运中的台铁与即将营运高铁隧道结构下方通过,且需穿越既有地铁结构下方之六道挡土壁体,包括不规则之连续壁体及非连续性之基桩群等.本项工程由于基地外部环境条件诸多限制,捷运隧道线形与穿越之壁体及基桩群又非正交,壁体无法维持一般完整性与连续性之需求,造成穿越过程中莫大之困扰与风险.本施工案例采取之工法系由潜盾机盾首进行挡土壁体前后之水平灌浆地盘改良,并配合出舱挖掘作业以玻璃纤维喷凝土工法及点井工法搭配使用,以确保挡土壁体敲除作业之安全,敲除过程藉由仅约85cm×55 cm之进出通道,进入潜盾机前方狭隘的工作区间内,以人工敲除方式排除障碍.特就穿越前述地下障碍所实行对策与施工方法,以及穿越过程所面临困难、危险状况之发生、因应与克服,做深入之案例探讨.  相似文献   

9.
叶琪  王国权  杨兰强  金增选 《隧道建设》2017,37(11):1379-1386
为解决围护桩施工时的挤土效应对临近既有建筑物变形的影响,基于宁波地区首例MJS工法桩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MJS工法桩的施工原理,并提出了一套适合宁波软土地区的施工和设计参数。最后,采用建筑物沉降位移、建筑物倾斜、地表沉降和深层土体位移等动态跟踪监测手段得到了MJS工法桩施工期间临近既有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变化规律、周边地表的沉降变化规律以及深层土体的变形规律,并进行了MJS工法成桩质量情况分析。结果表明:1)MJS工法桩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2)MJS工法桩的水泥掺量大于50%时,其单轴抗压强度大于1.49 MPa;3)在淤泥质土中MJS工法的成桩质量会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DCG+MX2000复合工法"灌浆工艺在怀新高速公路界牌坳隧道病害治理中的实践,阐述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Simplified train dynamics for the trains of the Taipei Metro are presently being studied, with the aid of numerical methods, to avoid possible dangerous conditions of coupler failure and to underst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mechanical fuse” in a train collision. A multiple degree-of-freedom system is utilized to simulate the EMU train. Equations of motion are set up in a matrix and solved to calculate the transient responses of the couplers.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check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Runge-Kutta method.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s such as the coupler and the “mechanical fuse” as well as th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complete an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structural crashworthiness. It is found that sudden failure of couplers would not happen for a train at coupling speeds up to 5 km/h. Coupler force for a train running at a normal acceleration from the start or at an emergency stop are also investigated. In addition, it is found that damage is confined to the fuse structures and the fuse deformation is less than the maximum allowable deformation designed in the trains, under an impact speed of 25 km/h.  相似文献   

12.
林勋杰 《隧道建设》2010,(Z1):221-231
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为顺利取得捷运系统用地充分土地利用,以捷运土地开发方式提供民众在征收以外之一项选择,从而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增加财务效益。并导入以大众运输为导向发之土地开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规划理念,同时强化土地开发使用的强度增加使用诱因;规划健全捷运转乘需求,以达到运具整合之功能,并纳入公共元素,进行整体开发。为了捷运土地开发能更顺利、公平、效率的推动,藉本文将施行成效及与相关捷运场、站共同开发之案例进行检讨,提供其他类似开发案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有鉴于2000年9月21日台湾遭受大地震的影响,所以自新庄芦洲线起所规划设计兴建之台北捷运系统,皆增设永久性的地震监测与结构监测系统,以加强地震监测来提高捷运行车安全,并收集地震资料以作为结构物设计反馈之用。本文先就地震对台北盆地的影响与目前监测状态进行介绍,并说明新庄芦洲线新建地震监测与结构监测系统之架构与功能,包括车站端系统、行控中心整合系统与数据库、通讯界面、资料格式、后端处理、使用者界面等。接着针对本监测系统实际可能应用层面,包括结构物设计反馈、结构物安全评估、行车安全辅助、系统识别模式建立、长期行车振动监测等分别介绍,最后则是本系统初步监测成果。  相似文献   

14.
台湾因人口集中都会区且道路年增率远不及车辆年增率,形成都会区内及城际道路交通日益频繁与拥塞,台湾目前陆运交通主流与世界趋势相同,主要以轨道运输系统为陆运交通主要解决方案,同时近年来在降低环境污染及增加能源使用效能之呼声下,更使得铁路运输亦再度成为最佳解决方案.近年来台北捷运系统中和线古亭站穿越民房下方潜盾隧道段、维修线中华路区段及板桥线西门站至龙山寺站地下隧道,沿线接获越来越多居住其上的居民对振动噪音污染生活质量之抱怨与不满,同时因民众环保意识的日渐抬头,民众对捷运行驶的噪音愈来愈不能忍受,噪音陈情的地点也愈来愈多,目前虽采取许多改善措施,但似乎不能满足沿线居民的需求.此篇论文即针对轨道运输系统中台北捷运地下隧道分轨道噪音之成因进行分析,并经分析评估,拟定出各轨道噪音案在地下隧道的防治对策,并对部分防治对策做-长期监测,并对部分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比对,厘清对策与成因在理论上及实务上之成效比对,从而进行设计上之回馈,以提供轨道运输在环境噪音防治之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台北捷运系统之陆续发展,不论是捷运系统的新建设或其他工程之兴建,近年来常遇到与既有或兴建中之捷运建设近接施工之状况。在计算机软件尚未发展成熟的时代,面对近接施工的课题,往往仅能藉由早期施工所累积的经验进行研析。而今,计算机运算效能日益提升,复杂的土壤结构互制行为已能藉由功能强大的商业软件加以模拟及分析。本文主要探讨近年来捷运工程4种不同类型之近接施工案例,在这些案例中,皆使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并藉由分析之结果研提相关因应措施,其中部分已施工完成之案例,将分析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对,显示二者颇为接近,且保护措施亦达预期之功效。由此可知未来面对复杂之议题,采用数值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可获得合理之推估。期藉由这些案例初步探讨及研析结果,提供尔后类似案例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台湾近年来新兴轨道运输系统方兴未艾,都市轨道运输系统,因其路线多经过都市闹区,故常采用地下型式兴建,当发生意外事故或灾变时,乘客能否安全逃生必须倚赖系统对隧道内与地下车站之乘客安全疏散所设计的逃生设备及事前完备规划的操作程序;目前台北捷运系统在隧道段及地下车站之灾害处理对策部份,已属成熟,由于台北捷运系统为台湾都会区轨道运输系统最先施作者,其规划设计除参考国外捷运系统之相关规划设计准则外,并融合台北都会区域活动特性而订定了台北捷运系统地下隧道乘客逃生操作程序,本文将台北捷运系统规划隧道安全疏散程序及地下车站乘客疏散原则,作一全面性说明及分析,希望能提供国内其它轨道运输隧道系统安全规划之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台北盆地大量且大范围之地质钻探及地下水量测资料,并应用3D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分析程序GMS内建之MODFLOW模块,尝试建立台北盆地之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此概念模式藉由台北捷运深开挖中之大规模群井抽水试验结果验证其正确性及适用性。同时,抽水试验中之地下水位泄降量等资料亦被使用于景美砾石层受限(confined)含水层水力参数之分析及评估。最后,边界效应、补注及垂直渗流(leakage)亦将进行初步探讨,做为后续类似工程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沈景鹏  林华骏 《隧道建设》2010,(Z1):206-210
台北县新店市位于台北市近郊,附近土地原皆为住宅及农业用地,为配合捷运系统之开发,于新店溪畔设置约90 000 m2捷运淡水—新店线机厂用地。政府部门为促进机厂周遭土地更有效之利用,透过小碧潭捷运车站的兴建及联合开发的机制,达成机厂用地开发为住宅、办公室及商场等多功能的使用计画,带动新店地区发展为台北都市区之卫星居住城市。整体开发案中亦藉由开发商的创意性构想,以人工地盘构筑轨道区隧道,降低目前令周遭居民不适之行轨噪音,打造大面积之空中花园;另以跨越桥等工法,结合水岸基地创造亲水休闲区,提供更符合实质发展需求之建设。如此捷运站的开发与建筑空间的结合,将便捷交通融入居民生活,落实交通建设导向都市发展之概念,减缓都市空地稀有性与壅塞之交通问题,树立大型都市开发的新典范,更创造政府部门、居民及开发商三赢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台北捷运新庄线丹凤站至辅大站间隧道在完成钻掘工作后,因某建设公司错估隧道与基地建筑线之实际距离,又于施作中正路侧连续壁时发生坍孔,以致在其抢救过程中,造成位于中正路下方之捷运隧道,因灌浆压力挤压使得隧道上方部分环片向内变形.经现场详细检视受损隧道情形,发现于该建物新建工程之基地投影范围内之环数第439至第471环中,除第462环至第470环因变形量超出钢筋之安全负荷需进行环片补强外,另第459环因环片产生之裂缝在行车方向亦需补强.经结构计算后,本案受损环片自第459环至第470环皆采内衬钢环片进行补强,详载整个事件自开始至处理完成之过程,以作为日后类似工程处理之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