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综合客运枢纽是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重要的着力点,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发展具备良好基础,但仍存在规划指导性不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一体化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通过分析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综合客运枢纽发展趋势及需求特征,探讨了综合客运枢纽的分类方法,提出了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分类规划布局方案。研究结果对区域综合客运枢纽及综合运输体系规划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及城市间实现高效衔接的关键环节,枢纽信息化服务是支撑枢纽高效协同运行和保证旅客服务的重要技术手段。总结了综合交通客运枢纽信息服务需求,剖析了枢纽信息服务发展路径,梳理了现阶段枢纽信息化服务发展状况,探索了枢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枢纽信息化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快捷、高效、安全、舒适、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战略目标指引下,对长兴中心城区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进行深入研究.该课题首先对客运枢纽规划布局选址原则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长兴中心城区对外客运交通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结合客运需求量的预测,提出合理的长兴中心城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客运枢纽规划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要闻     
《上海公路》2015,(2):3
<正>交通运输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评价研究"通过验收近日,交通运输部软科学项目"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评价研究"通过验收,该项目是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联合承担。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该项目通过对综合运输规划、综合客运枢纽以及海铁联运三个专题的分析,提出了推进综合运输发展的新思路,并首次提出了综合运输示范区的概念。项目从交通受众角度,围绕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行业管理三大方面,构建了综合运输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7个和三级指标18个。该指标体系还分别在武汉和重庆开展了实证评  相似文献   

5.
交通枢纽作为发展交通运输的关键点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交通枢纽中的客运枢纽又是直接服务于百姓。文章通过对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综合客运枢纽的调研及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客运枢纽的主要管理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客运枢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城市客运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对于大城市,这一枢纽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建立客运枢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客运枢纽的规划,运营及管理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上海综合客运枢纽在上版综合客运规划的指导下已经部分建成,但是面对轨道网络客流快速增长、郊区新城镇的快速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增长等趋势,既有规划枢纽和已经建成枢纽亟待新一轮的规划调整.从近10年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评价、对上版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进行评估入手,分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下,综合客运枢纽发展的目标、策略,提出适应未来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格局的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层次体系.  相似文献   

8.
工程聚焦     
2012年12月29日,记者从2013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2012年全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7万km,其中高速公路1.1万km,新改建农村公路19.4万km。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提出,下一步要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和"瓶颈"路段的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水平,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和智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聚焦道路客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道路客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源配置改革和监管制度改革,着力提升道路客运发展质量、服务效能和综合治理能力。在提升道路客运综合服务能力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和包车客运。积极引导并规范开展通勤班车(包车)、旅游客运专线、机场或高铁快线、商务快客、短途驳载等特色业务。支持道路班线客运剩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1,(4):34-3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运输事业发展迅猛,全国道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在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进程中,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节受到广泛关注。"十二五"开局之年,交通运输部启动全国道路客运"海格智慧"科技助力行动,旨在构建道路客运行业的安全、低碳发展的战略平台,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力。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客运枢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枢纽内设施及总体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发展。基于国内外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分析,借鉴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策略,结合呼和浩特市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设问题,提出了呼和浩特市未来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公路旅客运输在综合客运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而公路旅客运输组织方法却停步不前,仍主要依靠实际经验进行,已暴露出其明显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针对目前公路客运发展趋势对专业性理论指导的崭新要求,文章对公路客运线路发班车站的组织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综合相对无效费用的概念,建立了总体优化模型,给出了具体求解策略和应用实例,并在某主枢纽城市得到了实际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各方式缺乏有机融合问题,通过建立以虚拟概化线连接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各方式交通线网和火车站、港口、机场等枢纽节点一体衔接的超级交通网络模型,运用广义费用函数计算客货在路网、枢纽及虚拟概化线上流动产生的广义费用,实现各方式交通网络融合。考虑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占全方式总量比例高,但客货运平均运距短,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2 540个综合交通小区,获取2018年各运输方式全年客货运起讫点(OD)数据,通过聚合、拆分等方法,将各方式OD表叠加形成现状综合交通小区客货运输量OD表;采用总量预测、自上而下分层控制的技术路线,对2050年全国总量、分区域总量和综合交通小区客货运发生吸引量进行预测,计算2050年综合交通小区客货运输量OD,实现各方式运输需求融合。基于Fisk模型,构建组合出行情况下多方式、多类别随机用户均衡分配模型(SUE),采用连续权重平均(MSWA)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体现“宜铁则铁、宜公则公、宜水则水”的规划理念,实现乘客组合出行和货物多式联运,预测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宏观交通趋势判断,为实现综合交通网络规划中各方式有机融合提供借鉴,并成功应用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上海虹桥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大城市对外综合客运枢纽正由以往简单、单一型向大流量、综合型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如何规划和设计出高效便捷、快速集散的大型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增强城市对外联系和辐射力,同时又不致对城市自身的客运交通系统造成过大的压力,是枢纽规划和设计考虑的重点。该文力求通过对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方案的介绍,以及对该综合客运枢纽内部的综合交通组织的分析,为国内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基于机场的综合客运枢纽内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间换乘需求特点和换乘组织。分析旅客换乘需求,枢纽空间布局,枢纽内外交通流线组织原则、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以及枢纽客流引导标识的布设原则。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交通是铁路客运枢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公共交通设施也是铁路客运枢纽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公共交通在铁路客运枢纽内的空间布局和衔接研究,提出城市公共交通空间布局和衔接的策略、形式,以实现铁路客运枢纽集约布置与衔接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客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枢纽设计对提高出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今后枢纽的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该文针对北京已建的8座枢纽,从枢纽整体运营、换乘大厅、标志设施三个方面开展满意度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设计关注要素、换乘设施、采光、商业设施等方面分析了枢纽设计的关键要素,主要研究结果表明:枢纽设计应以实现交通功能为主导,有效减少换乘距离是设计中最需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人的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对客运综合枢纽候车空间以及站前广场的人均使用面积新的推算,并得出了新的计算值。在分析客运综合枢纽功能区布设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主要功能区布设的推荐方法;并对客运综合枢纽客流聚集空间以及信息诱导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要点进行研究。提出使用基于AHP与DEA综合赋权的层次分析法对客运综合枢纽功能区布设与人性化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马壮林  廖业腾  郭晓程 《公路》2012,(3):157-161
在分析公路客运运输枢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公路客运量、交通区位条件和城市等级作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节点重要度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79个公路客运运输枢纽进行分类分级研究,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而提出4个层级结构的公路客运运输枢纽分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