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西南地区既有铁路隧道衬砌病害调研资料为基础,归纳总结出该类地区铁路隧道衬砌主导病害的类型及危害,并对其进行了特征描述与原因分析。分析表明,西南地区铁路隧道衬砌病害的发生,是由设计施工、环境外力以及盐渍土地区环境水侵蚀(硫酸盐侵蚀)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九燕山隧道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既有工程九燕山隧道病害较为严重 ,除大部分地段渗漏水严重外 ,还有衬砌严重剥落及道床翻浆冒泥等病害。本文对病害原因进行了详实且准确地分析 ,最后提出了对病害整治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岩 《铁道建筑》1998,(7):18-20
分析密江岭隧道衬砌产生裂缝和渗漏的原因,采取增设内衬和防水层,修整排水系统等措施,综合整治了隧道衬砌病害。  相似文献   

4.
既有铁路隧道病害整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面积渗漏水、施工缝与伸缩缝渗漏水、衬砌开裂等几种铁路隧道病害类型,分别提出拱部衬砌壁后注浆、引排堵漏、WTD中空注浆锚杆与网喷混凝土等整治方案与具体施工方法、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5.
既有线电化改造中,普遍存在限界不足,衬砌开裂及渗漏水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浙赣线上羊石隧道的病害情况,提出了一些既有线电化改造中隧道病害的处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襄渝线大成隧道病害整治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襄渝线大成隧道病害整治实例,从隧道渗漏水、翻浆冒泥,水沟淤积不畅,衬砌剥落掉块、裂缝、空洞及不密实等方面阐述了既有线隧道病害整治设计,为以后类似隧道病害整治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秦线重点隧道病害调查情况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2年 1月 ,由铁道部运输局组织 ,北京铁路局、大同铁路分局等单位参加 ,对大秦铁路隧道的衬砌渗漏水及路基翻浆冒泥等病害进行调研。通过对重点隧道的实地考查 ,召开现场座谈会 ,广泛听取基层管理及养护部门的情况汇报 ,结合隧道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证 ,初步提出对病害进行综合整治的有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昌福铁路隧道病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至福州铁路隧道断层破碎带、岩爆、软岩变形、强富水等不良地质非常普遍,隧道出入口埋深较浅,围岩破碎,在隧道施工中出现了衬砌开裂、衬砌背后空洞、隧道渗漏水等病害。通过对此隧道病害的现场调查研究,并结合国内相关资料,针对衬砌开裂出现的三种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锚固注浆、碳纤维加固以及嵌填沟槽后注浆加固等措施,采用压浆填充、封堵防水方法整治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和渗漏水病害。整治措施实施后在隧道运营前变形已经趋于稳定,证明采取的处理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运营期铁路隧道衬砌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渗漏水、剥落(掉块)等表观病害。本文首先分析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T 2820.2—1997《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标准隧道》等规范和标准评定隧道衬砌表观病害等级时存在的差异,针对QC/R 405.2—2019《铁路桥隧建筑物劣化评定第2部分:隧道》中存在的对细长裂缝没有给出判定规则、未考虑环向位置对等级评定的影响、不能依据检测图像对剥落(掉落)病害进行等级评定等问题,对裂缝长宽等级进行了细分,对病害环向位置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Q/CR 405.2—2019中高速、普速铁路隧道衬砌裂缝、渗漏水的等级评定规则进行了细化,实现了对不同属性特征的隧道衬砌表观病害等级的比较全面的评定。最后给出了隧道衬砌表观病害关注程度分类规则和不同等级病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严寒地区铁路隧道的病害成因与根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哈尔滨铁路局管内5座主要隧道的病害类型,并对其分布规律、成因进行了分析,针对边墙拱部病害和衬砌渗漏提出了具体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应分析模型的隧道衬砌病害主成因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应分析模型提出隧道衬砌病害主成因挖掘方法.根据隧道衬砌病害的样本和成因的调查资料,建立隧道衬砌病害对应分析模型的列联表;通过因子分析,建立对应分析模型中的R型因子分析与Q型因子分析的关系;计算对应分析模型的收敛性,采用特殊点排除法优化对应分析模型的收敛性;将隧道衬砌病害样本点和成因点绘制在二维对应分析图中;根据两者在图中的对应位置关系判断导致隧道衬砌病害的主成因.根据收集的18座隧道衬砌病害资料,采用提出的隧道衬砌病害主成因挖掘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因挖掘.结果表明,样本隧道衬砌病害的主成因有衬砌背后空洞、衬砌厚度不足、围岩处理不当和塑性地压4个.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外不同的隧道结构状态评价方法为 基础,从裂缝的宽度、长度,衬砌的剥落,材料的劣化 及渗漏水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以北京地铁复八线为研 究对象,依据裂缝宽度、长度及衬砌掉块厚度、范围等 将裂缝病害分为 5 级,衬砌掉块病害分为 4 级,研究 地铁矿山法区间隧道衬砌病害分级标准及相应的补 强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隧道工程渗漏水机理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针对公路隧道广泛存在的渗漏水问题,简要阐述了渗漏水的现状、危害,分析了造成排水型隧道衬砌结构渗漏水的原因,提出在排水型衬砌结构中,排水泄压是解决隧道渗漏的主要方式。并依据此观点,提出了在初期支护上的渗漏位置集中引水泄压方式,以及在二次衬砌“三缝”止水带下部安设排水管与隧道排水沟相连的排水方式。  相似文献   

14.
重载铁路隧道病害产生机理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重与速度的增加使得重载铁路隧道病害状况进一步恶化,有些已达到了威胁铁路行车安全的程度。结合国内外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将重载铁路隧道病害现象进行分析分类,结合隧道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归纳总结并分析各种病害产生的机理,初步提出对病害进行综合整治的有关建议和措施,特别是对重载铁路隧道病害有主要影响的衬砌混凝土和渗漏水的整治措施,以降低工程投入、节约资金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程使用效率,达到增加运能、提高运输效率,实现重载铁路高效运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苏爱军 《铁道建筑》2006,(12):56-57
根据甘肃省已建隧道存在的侵限、渗漏水、厚度不足、衬砌开裂等质量问题,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地质工作、改进施工工艺、在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岩溶隧道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出现结晶的问题,造成隧道排水不畅、衬砌水压过大、渗漏加剧等问题,对隧道的运营使用和结构安全造成影响。为提高岩溶隧道排水设施的可维护性和减少结晶现象,依托岩溶地区隧道衬砌施工缝渗漏水处治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和探讨。该隧道的4条施工缝在通车后出现严重的渗漏水问题,通车2年后进行引排处治,但是由于岩溶水的结晶造成排水系统堵塞失效而复漏。在第二次处治中,对原处治方案进行改进:采用防护涂料对混凝土基面和PVC管壁面进行疏水处理,以减少碳酸钙结晶的附着;预留检查孔,可结合工业内窥镜对排水管内的结晶和堵塞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处治后约半年周期的检查结果证明,经过改进处治后的衬砌施工缝中结晶的情况明显减少,且排水系统的可维护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检测盾构隧道渗漏水的传统人工检测方法工效低,无法满足大量运营地铁隧道快速检测的需求。隧道渗漏水快速检测系统包括快速摄像设备及与之配套的图像分析处理器。快速摄像设备是基于工业定焦相机和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开发的,可实现对地铁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快速摄像。与快速摄像系统配套的图像分析与数据处理器,是根据地铁隧道结构宏观特征和结构构件空间几何关系开发的,能实现病害特征的快速计算,并对病害进行分类。该隧道渗漏水快速检测系统在上海地铁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现场摄像速度达5km/h,渗漏水病害检测准确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针对隧道衬砌渗漏水的原因及渗漏水对隧道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维修单位在日常维修保养中对隧道渗漏水检查、防治及工程整治措施,并以实例阐述治漏施工的具体步骤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既有电气化铁路隧道,空气耦合式探地雷达开始应用于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当中,其检测精度成为其应用的关键。应用Gpr Max二维模拟软件,结合空气耦合式探地雷达实际检测背景,对隧道衬砌5种实际工况进行模拟。通过建立各种工况不同尺寸隧道病害模型,对分界层进行识别,并对其进行逼近分析,计算衬砌及病害层厚度。根据反射回波特性,分析隧道衬砌及病害界面反射时间,探究空气耦合式探地雷达对隧道病害识别的精度,研究证明检测结果可以很好反映隧道衬砌实际情况。对探地雷达隧道检测数据分析及检测结果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探地雷达隧道衬砌质量在实际应用中隧道缺陷和病害能否识别以及识别分辨率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既有隧道病害现象分类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隧道病害的现象多种多样,有衬砌开裂、漏水、腐蚀、疏松、表面脱落或者掉块、衬砌裂损屈服、基底翻浆、底鼓等。就具体隧道而言,分析其病害产生的真正原因并不简单。对既有隧道病害现象进行系统的描述,将病害现象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并分析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是隧道病害治理的基础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