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姚印彬 《隧道建设》2020,40(Z1):396-403
为解决浅覆土强透水砂卵石地层大直径泥水盾构的接收难题,以常德沅江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为依托,提出干接收施工技术,采用端头加固区RJP超高压旋喷加固、端头垂直冻结、塑性混凝土连续墙施作的联合加固手段,提高端头加固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盾构接收创造条件。在盾构干接收过程中,通过控制各项施工参数、精确掌握施工时机要点,保证盾构顺利穿越既有管线及加固区,管线和地表最大沉降分别控制在6 mm和5 mm以内,确保盾构精确出洞。在洞门钢环内安装洞门刷防止盾构出洞时土体流失,同时增加盾构出洞过程中同步注浆量,并对管片进行槽钢连接固定,保证盾构出洞过程盾尾及支护安全。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盾构段为双线公路隧道,采用"一机双隧"掘进模式,左线接收段处在滨海地区强透水粉细砂地层,采用常规的盾构接收工艺时极易造成涌沙涌水而导致盾构接收失败。为确保盾构安全高效接收,也为了衔接盾构接收后平移转体再始发的施工工艺,采用钢套筒接收工艺,同时针对该施工技术的较大风险点进行预判并制定相应防控及应急措施,保证大直径泥水盾构钢套筒接收的顺利实施。孟加拉隧道施工现场不断优化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接收工艺,从套筒设计和变形防控、工作井端头加固、洞门凿除、盾构进洞施工监测、掘进参数控制、洞门封堵和进洞段管片稳定性控制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工法优化,最终形成一套滨海地区富水砂层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钢套筒接收的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超浅覆土始发,洞门密封容易水土流失、掘进姿态和管片姿态难以控制的问题,结合春风隧道工程始发端地质情况和工程的实施条件,采取端头加固U型素地下连续墙包裹+三重管旋喷加固的方式加强止水效果,洞门分层分块破除降低施工风险;采取调整掘进坡度、固定负环管片保证其成型效果。同时,针对盾构在软土地层中超浅埋始发,易出现隆起冒浆等问题,采取反压盖板的方式,增大上部覆土压重,同时合理降低泥水舱压力,降低地表隆起的可能性,从而保证盾构始发的泥水正常循环,最终形成了一套超大直径盾构在超浅覆土始发施工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喻涛锋 《隧道建设》2011,(Z2):157-161
在天津软土富水地层中,盾构始发和接收加固是盾构施工的重大风险点,如何确保盾构始发和接收安全是盾构施工的关键,而做好盾构端头井加固是确保盾构始发、接收安全的关键。阐述在软土中施工盾构隧道采用水平注浆法加固盾构井的施工工艺。通过对天津海河共同沟盾构始发、接收加固的过程控制,加固效果抽芯取样试验,证明前进式水平注浆加固在天津软土地区能够使用。  相似文献   

5.
吴镇  耿传政  王磊 《隧道建设》2018,38(12):2040-2045
为确保济南市轨道交通R1号线大杨站盾构顺利接收及上方管线安全,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水下接收方案,阐述垂直冻结加固、洞门凿除、挡墙及板下临时支撑施作、盾构掘进模式及掘进参数控制、同步注浆及补强注浆、外凸式洞门设计等水下接收技术。主要结论如下: 1)在巨厚富水卵石层中盾构接收情况下,常规加固措施无法保证加固效果时,建议采用水下接收方式; 2)优化洞门凿除工序,视情况分层分块凿除,降低洞门凿除的风险; 3)采用不同的掘进模式,保证土压平衡盾构水下接收的顺利实施; 4)外凸式洞门后浇环梁设计可减小洞门永久封堵的施工风险; 5)整个接收阶段管线最大沉降变形仅1.41 mm,采用水下接收技术能保证富水卵石层中土压平衡盾构的安全接收。  相似文献   

6.
盾构进出洞风险防范历来是盾构施工中的重中之重。该文介绍了青草沙原水隧道中搅拌桩结合垂直冻结的盾构进洞加固施工方法。由于隧道埋深较深,该工程首次将接钻杆的超深搅拌桩施工工艺引入到盾构进出洞加固中来,同时辅以洞门垂直冻结的措施,确保盾构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7.
何源  杨钊  杨擎  钟涵  吴诗琦 《隧道建设》2020,40(3):426-434
孟加拉卡纳普里河水下隧道工程具有近海域、大潮差、大坡度、大直径、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等特点,盾构始发涌水、涌砂风险 极高。为有效减小盾构始发穿越富水砂层的突涌问题,采用大直径气垫式泥水加压平衡盾构设备,从加固松软地层、切断地下水来 源和减轻突涌后果3 方面入手,提出三重管旋喷桩加固技术、降水技术和大直径钢套筒始发技术。大直径钢套筒始发技术包括大 直径钢套筒及支撑体系设计与安装技术、大型钢套筒及反力架变形监测技术、钢套筒内始发泥水建仓技术。钢套筒密封代替常规 帘布橡胶洞门密封装置,变局部密封为整体密封,大幅度降低了盾构进入富水粉细砂层时洞门涌水、涌砂的风险,提高了盾构始发 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为依托,根据本项目地质、水文条件等相关工程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本项目的盾构始发端头井地层加固方案,并在盾构始发前,应用有限元三维模型以及现场监测对加固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通过实施结果表明,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冻结帷幕组合加固方案能充分确保盾构始发的安全性,对海外同类地层结构,尤其是富水软弱地层大直径盾构始发及接受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直径盾构隧道盾构井大都属于深基坑,采用逆作法在保证基坑安全、改善围护结构受力、控制基坑变形、节省工期方面比顺作法更有优势。常规的大直径盾构井逆作设计中,盾构井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采用叠合墙形式,环框梁通过在围护结构上预留剪力槽和插筋的方式固定于围护结构上,主体结构无外包防水,对结构耐久性不利。要实现大直径盾构井逆作外包防水,需对节点进行专门设计,该文以长沙市南湖路湘江大直径盾构隧道盾构接收井为例,介绍了一种盾构井逆作外包防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郭海 《隧道建设》2009,(Z1):57-60
介绍了在深圳地铁施工中通过含水量较高、水平渗透系数大的含砂、含卵石等地层时,实施了水平深孔注浆加固端头软弱地层工艺,保证了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洞门破除时土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隧道建设》2014,(7):618-618
<正>日前,南京地铁3号线TA09标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首次采用钢套筒盾构接收技术并取得成功。该技术为新型工艺工法,具有安全性能高、节省底面加固空间、施工方便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等优点,同样也有定位安装精度高、掘进参数控制、洞门封堵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杨钊  孙国华  杨擎 《隧道建设》2017,37(Z1):116-120
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N线盾构接收施工为例,介绍软土地层超大直径盾构接收施工工艺。提出一种新型的盾构接收洞门密封结构形式,采用弹簧钢板束结构代替传统密封结构,避免了常规洞门密封结构易损坏、操作不便的缺点;设计制作用于加强洞门封堵注浆的特殊管片,实现了良好的洞门封堵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刁鹏程  杨平 《隧道建设》2018,38(6):1044-1051
为研究富水软弱地层盾构工程单独使用水泥土加固难以解决涌水涌砂的问题,以秦淮-滨南220 kV线路盾构隧道“K4”井盾构接收工程为背景,对已有化学加固的盾构端头采用液氮垂直局部冻结进行二次加固封水,提出盾构接收时冻结实测应满足的条件,进行冻结实测及温度发展规律分析。实测表明: 1)水化热影响下,冻结壁平均发展速度为81.9 mm/d,为正常液氮冻结速度的55%~68%,为常规盐水冻结速度的3.2倍; 2)液氮冻结的冻结壁平均温度为常规盐水冻结的3倍; 3)液氮冻结工期为常规盐水冻结的1/3~1/2; 4)维护冻结期间液氮消耗量为积极冻结期间的1/3便可维持冻结壁温度。利用液氮快速冻结进行二次加固封堵涌水能有效保证工期,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军  何振华 《隧道建设》2007,27(6):63-65,75
随着盾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地铁区间隧道采用了盾构法施工。对于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地层通常要进行加固处理,并且需要事先机械或人工破除围护结构;但若采用其他材料代替盾构穿越范围围护结构,盾构机则可直接切削该种材料,且地层加固范围可大大缩小。结合广州地铁五号线大坦沙南-中山八站区间盾构始发井设计,探讨SEW工法以及FFU在盾构始发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袁风波 《隧道建设》2012,32(6):882-886
超大直径盾构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停顿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降低因长期停顿所带来的盾构姿态及成形隧道的稳定风险,减少盾构正面坍塌及地面沉降,结合上海市某超大直径越江隧道泥水平衡盾构在超深地层长期停顿的工程案例,通过选用双高压旋喷(RJP)注浆工法的地基加固技术,合理设计、优化加固范围,采取横"凹"形加固体方式,既实现了盾构机长期停顿期间盾构及隧道稳定,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又节约了盾构正面平衡维护施工成本,被证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处理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地铁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轨道交通施工的难度越来越高,盾构始发和接收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洞门土体加固就显得至关重要.SMW工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水泥土搅拌法等在盾构的始发和接收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积累了较多成功的案例.随着工程难度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为确保盾构始发的安全、提高地基加固的可靠性,冻结法地基加固不断得到了应用.对工程中采用的“水泥系+免拔管的水平冻结”的地基加固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可以为后续盾构始发和接收地基加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明军  黄良诚  曹树辉  车灿辉 《公路》2023,(12):392-398
为了解决临江地区盾构隧道在巨厚强透水性的砂卵石层中始发接收时易发生涌水涌砂事故的问题,依托福州地铁某临江盾构接收工程,提出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与帷幕内降水相结合的地下水控制方案,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确定止水帷幕的合理深度,预估总涌水量并对降水井布置进行设计。理论计算分析及工程成功实施表明,该方案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从根源上防止涌水涌砂事故的发生,确保洞门地墙破除及盾构接收的安全;悬挂式止水帷幕对减小盾构端头涌水量效果非常明显,帷幕深度的确定需综合考虑总涌水量、单井出水量、井数及周边地面沉降;帷幕与加固体之间需保留适当的间距布置降水井,以便通过帷幕的少量渗漏水渗流至降水井内排出。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8月28日,随着直径10. 9 m的"共青团号"盾构刀盘破土而出,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京沈客专全线698 km中唯一的盾构隧道、唯一一个双洞单线隧道——望京隧道顺利贯通。望京隧道的贯通意味着京沈客专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全线通车做出了有力保障。望京隧道全长8 km,是京沈高铁全线唯一的双洞单线盾构隧道,同时也是国内城市高铁首条大直径盾构隧道。隧道整个工程  相似文献   

19.
以长沙地铁4号线溁湾镇站-湖南师大站区间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超近距离盾构下穿既有运营2号线区间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GTS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地层不加固、超前管棚加固、地表注浆加固、运营隧道内加内箍支撑及MJS工法加固等多种方案对既有运营隧道的影响。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砂卵石层容易受到扰动、既有运营隧道对变形要求极高等特点,综合比选后采用盾构施工前MJS工法加固措施,确保盾构施工及运营线路安全。研究结果及现场施工表明,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超近距离盾构下穿既有运营隧道,采用MJS工法加固措施是极为必要且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盾构在无端头加固条件下的富水砂层中安全接收,依托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工程,对采用竖井填水方法进行盾构水中接收的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通过设置混凝土导台、洞门密封、螺旋密封、盾尾密封、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注浆控制等各项措施,保证了盾构在竖井中安全接收,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费用; 2)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验证,在竖井中注入高于地层水位约1 m的水,可防止地层中的砂被水从开挖间隙中带出; 3)合理的盾构密封控制可以防止涌水涌砂事故; 4)在竖井中设置双层混凝土导台,有利于调整盾构姿态以准确推上钢托架; 5)经过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2台土压平衡盾构成功完成水下接收,竖井内无涌砂,地表沉降控制在规定值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