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司景钊 《隧道建设》2017,37(7):912-915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全长34 538 m,为亚洲铁路第一长隧。隧道区域地质构造发育,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差,具有“三高”(高地热、高地应力和高地震烈度)、“四活跃”(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地热水环境、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和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的特征。工程主要不良地质有高烈度地震、 活动断裂、高地温、岩爆、软质岩变形、放射性地层、有害气体等。工程重难点为高温热害问题突出,软岩大变形,隧道涌水量大,软弱破碎围岩地段TBM施工易卡机,安全风险极高、组织管理管控要求严 ,通风效果要求高等。围绕高地热,活动断裂地层,深竖井、复杂地质条件下TBM研制等问题,已立项并实施隧道高地热环境施工关键技术、复杂地质条件新型TBM研制及应用、铁路隧道超深竖井施工关键技术和深埋特长隧道高地温地段混凝土技术。  相似文献   

2.
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桥址方案地质比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建怒江特大桥为大理至瑞丽铁路全线重大控制性工程之一,桥址地处保山地块与腾冲地块碰撞缝合带—怒江断裂带内,怒江两岸深大断裂及褶皱发育,构造极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特大桥受复杂地质环境及前后引线工程地质选线制约,选址困难。在前期工作确定的三个比选桥址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三桥址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前后引线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定性分析和专家评判法结果,比选推荐了大坪子桥址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地处"三高""四活跃"地质条件下的上坝大桥为例,在对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方法,运用Barton模型确定参数,并采用地质条件、有限元分析、SMR、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岸坡自然状态、工程状态和地震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自然稳定坡角分别为39.9°,41.6°,均小于实际坡角;天然状态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2.00、2.20,岸坡均处于稳定状态;桥梁荷载作用下,瑞丽端、保山端岸坡的稳定安全系数为1.60,1.70,岸坡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新建线路全长1018km,其中,隧道工程长达841km,隧线比高达82.6%,最长隧道易贡隧道长42.4km。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隧道建设面临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极为艰巨的工程规模、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度敏感的生态环境等世界级挑战,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初步分析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隧道建设中将要面临的十大主要工程技术难题,结合川藏铁路隧道极端特殊施工环境,从地勘、选线、施工组织、技术与装备创新、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川藏铁路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等提供借鉴,通过系列化的创新,实现我国从"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正>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仪都镇,赣深铁路长兴、寨里两座隧道近日相继实现贯通,为全线早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赣深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436.37 km,广东段全长301.8 km,设计时速350 km/h。赣深铁路贯穿赣州、河源、惠州、东莞、深圳五市,计划于2021年建成通车。中铁六局承担的赣深铁路3标段全长约40 km,主要工程有桥梁47座12 503延米、隧道21座21210  相似文献   

6.
大瑞铁路在通过高黎贡山越岭区域时,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线路工程方案主要受地质因素控制。通过高黎贡山越岭段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工程分区的数学模型,将越岭段地质灾害工程分区划分为Ⅰ安全区,Ⅱ基本安全区,Ⅲ较危险区,Ⅳ危险区四个等级。研究结果为大瑞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4月21日,"征战"中国第一铁路长隧——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彩云号"TBM(隧道掘进机)成功穿越第1个地层交接涌水带,掘进里程突破500 m,日掘进最高达到32.14 m,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TBM在铁路隧道施工中首次应用成功。大瑞铁路全长330 km,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标志性工程,泛亚铁路西线重点工程,也是迄今为止穿越横断山脉的第1条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是大瑞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34.538 km,是亚洲最长的山岭铁路隧道,也是中国第一铁路长隧。隧道最大埋深  相似文献   

8.
尹龙  李宜轩  王树刚  蒋爽  罗占夫  王卓 《隧道建设》2018,38(10):1637-1642
随着深埋长隧道需求数量的增加,高地温热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及工作效率,需要根据地温的分布特征来对隧道高温地段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结合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的地质、地温实测资料及通过“谷地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的地形数据,采用基于地质演化历史计算原岩温度的数学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对高黎贡山大瑞铁路隧道进行原岩温度预测,并对隧址区的温度场沿洞线方向进行简单划分,为隧道采用有效的降温措施提供必要的地温场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出: 1)沿隧道向瑞丽方向,隧道原岩温度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高点温度为31.73 ℃; 2)隧道开始大约2.5 km以内及18 km至隧道终点段,隧道岩温在28 ℃以下; 3)2.5~18 km段隧道岩温为28~31.73 ℃,其中高于28 ℃区域需要采取实时温度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委内瑞拉北部铁路Tinaco—Anaco段,是中国中铁承建的工程总承包(EPC)合同工程,铁路全长465km,设计时速客车220km/h,货车120km/h,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走向世界的重要工程。针对该铁路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阐述了该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特征,总体地质条件较好,同时也分析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5月1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相关统计数据摘录如下。基础设施1)铁路。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万km,比2019年增长5.3%,其中高铁营业里程3.8万km。2)公路。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1万km,比2019年增加18.56万km。全国公路桥梁91.28万座、6 628.55万延米,比2019年分别增加3.45万座、565.10万延米;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8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TBM)"彩云号"在昆明下线,将用于中国第一铁路长隧、亚洲第一长铁路山岭隧道——大(理)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建设。这台由中铁隧道集团联合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石家庄铁道大学、中铁二院、中铁西南院、中国水电十四局等单位共同研制的硬岩掘进机,是中铁隧道集团牵头承担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复杂地质条件新型TBM研制及应用研究"重大科研项目,其刀盘开挖直径  相似文献   

12.
余洋  曹云勇 《路基工程》2014,(6):175-179
以新修铁路大理至瑞丽怒江特大桥为例,经过对其现场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因素的考虑,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电磁波CT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较为准确地查明了桥基区域持力层深度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断层位置走向、地层界线及岩体完整程度等地质情况,为大桥桥位最终的选线和桥梁基础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勘探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广佛肇高速公路佛山段2021年4月16日按计划胜利建成通车。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为广东省"十二五"重点项目,途径广州、佛山、肇庆三市,全长约47.2 km,其中佛山段长约37.8 km,包括特大桥11座、大型互通式立交5座、涵洞30多座。复杂的地形、地质,公铁建筑的交叉,高架公路的延伸,都充分展示了广佛肇高速公路建设的巨大难度。重庆中宇咨询监理公司派驻的广佛肇高速佛山段JL2总监办承担的3个施工段(S2、S3、S4标段)为新建段21.2 km的全程高架公路。其中特大桥11座,总长2万余m。全程桥梁占比100%。全线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100 km/h。  相似文献   

14.
蒋超 《隧道建设》2017,37(2):207-214
在建的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隧道是第2条下穿珠江口狮子洋海域的盾构隧道,具有大直径(13.1 m)、高水压(最大水压0.78MPa)、地质条件复杂(全断面土岩复合地层、穿越3处破碎带和2处水下断层)、独头掘进距离长(长4.9 km)、行车速度高(时速200 km/h)等显著特点。本文以该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工程类比、资料调研、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工程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的阐述,解决了基岩地层水下盾构隧道合理埋深选择、管片环向错台控制、高水压管片接缝防水、循环荷载下基底软弱地层沉降控制、内部结构同步施工等技术问题,提出了铁路盾构隧道管片双掺钢纤维及聚丙烯纤维以提高耐火性的方法,同时对复合地层(尤其是破碎地层)盾构选型、高水压条件下开舱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商界高速公路是西安至合肥和上海至武威国家重点干线的组成部分,公路全长122km,设计时速100km。辖区内隧道设计均为分离式6车道,是一条设计标准高、技术难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高速公路。公路沿线拥有37座隧道,单洞开挖断面达160m^2。许多隧道呈现桥、隧相连,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铁路隧道竖井选址的关键性问题,分析煤矿行业立井井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如宏观选址和井口位置等决定性因素),对比铁路隧道竖井选址因素(包括辅助功能、地形条件、建井工程条件等方面),提出铁路竖井井位选择的特点,明确了需考虑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局部地形条件以及井位与隧道平面关系的选址原则和要求。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竖井为例,对选址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施工组织需要确定的区域范围、地质条件细化井位的小区段、洞口场地条件适宜性确定的最终位置。最后,对铁路竖井井位选择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如下建议:1)与煤矿专业相比,铁路竖井井位选择的技术路线、地质条件的控制重点不同;2)与铁路其他辅助坑道相比,铁路竖井更应重视工程地质条件的判识;3)应重视建井期间地下水防治方案对井位选择的影响。总之,铁路竖井具有一定的工效优势和经济性,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准确判识是井位选择的关键因素,高黎贡山隧道深大竖井的修建,为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广义 《隧道建设》2020,40(Z1):358-363
为解决富水风化花岗岩地区修建超深铁路竖井建井过程中涌水淹井问题,以大理至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1#竖井建井施工为例,针对1#竖井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富水高压、工作面狭小、抽排水难度大等特点,借鉴类似工程和现场试验总结,对竖井工作面“探注模式”、狭小空间钻孔施工、注浆控制及钻注段高优化、掘砌等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在富水花岗岩地区铁路超深竖井修建过程中采用“有掘必探、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施工原则和“工作面预注浆+井筒壁后注浆”涌水治理方式,不但能有效控制建井过程中开挖面涌水量,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综合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国内首台由中铁隧道集团再制造的TBM(隧道掘进机)近日在重庆下线,随后将被用于在建的中国第一铁路长隧——大理至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该台TBM直径6.36 m,曾在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累计掘进6 652 m,设备缺损老化。为完全满足高黎贡山隧道地质要求,同时兼顾标准件的维修更换和施工环境的改善,在恢复原机性能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性改造升级。例如:为适应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强化了超前钻探及探测系统;为适应岩爆可能导致的垮塌,增强了支护系统;为适应软岩变形地质,增大了顶护盾的收缩量;增  相似文献   

19.
谢成涛  赵海雷 《隧道建设》2019,39(7):1201-1208
高黎贡山铁路隧道作为大瑞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具有“三高四活跃”的地质特点,为应对TBM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断层破碎带、突泥涌水、岩爆等灾害,正洞TBM设计实行了变截面可抬升开挖技术,创新了前置式自动化混喷技术、隐藏式常态化超前钻探技术以及水岩一体超前预报技术。实践表明,在掘进过程中TBM的创新性设计发挥了显著作用,可为同类地质条件TBM设计与应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高黎贡山隧道高适应性TBM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馈  杨延栋 《隧道建设》2016,36(12):1523-1530
为了应对高黎贡山隧道“三高四活跃”的特殊地质条件,研制高适应性TBM迫在眉睫。通过对高黎贡山隧道TBM施工段地质特征的勘察,总结了高黎贡山隧道的主要不良地质条件,分析了TBM施工存在的软弱破碎和大变形围岩洞段TBM卡机、高地应力掌子面与护盾后方岩爆、围岩收敛挤压变形支护破坏、高压突涌水和高温热害等方面的施工风险。提出高适应性TBM的针对性设计方案,包括TBM支护系统设计、刀盘刀具设计、应对涌水设计、应对高地热设计以及其他适应性设计的初步方案。研究结果可为高黎贡山隧道高适应性TBM的设计选型和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