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假设的模拟车辆行驶轨迹,采用简单的解析计算,对车辆加宽值、视距、平曲线路段最大横净距、行驶汽车间的安全间隙等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CJJ 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条文6.3.1关于不设置平曲线的执行条件进行了分析和判别,对该条文的进一步理解和使用提出了新的分析思路,供工程规划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缓和曲线在公路平曲线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缓和曲线是构成公路平曲线的重要线形要素,为了获得较好的平面线形,则要合理应用缓和曲线,文中就公路缓和曲线的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加以叙述,以求得平面线形设计的合理、连续、均衡性。  相似文献   

3.
在道路平曲线设计中,超高与横向力共同作用抵消车辆在曲线行驶中产生的离心力,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现行城市道路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在超高设计方面的相关要求,借鉴美国AASHTO超高分配计算方法,以城市快速路为例,提出了不同圆曲线半径建议超高值。  相似文献   

4.
<正> 一般情况下,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上设置缓和曲线(回旋曲线)时,道路两侧的边线是不用考虑计算的。而在立交线型设计和立交桥设计中,当在立交主线或匝道上设置缓和曲线时,设计人员常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当一些建筑物邻近立交桥主线或匝道时,需保证立交设计主线或匝道与建筑物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匝道设置缓和曲线时,要求出匝道与主线的交点位詈(座标);当桥梁位于缓和曲线段时,需确定其准确的外型尺寸讲行结构设计;如在曲线内侧  相似文献   

5.
带缓和曲线的长大曲线实用测设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缓和曲线的长大曲线在实际测设中,为了避免由于曲线过长造成的测设误差,通常采用双交点或多交点分段测设的方法测设;针对带缓和曲线的大偏角长大曲线(α>90°)和小偏角长大曲线(α≤90°)的不同情况,给出了一种用双交点测设的实用、简便、快速的测设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道路线路设计时,为适应特殊地形,常设置两个不同半径和不同缓和曲线同向相接的复曲线。对于复曲线的计算,相关文献都有各自的方法。根据对缓和曲线构成原理及选线测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复曲线的计算和敷设方法,较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道路设计规范相比,在我国道路设计规范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数值显得过于偏大.一方面是由于采用的计算模型不一致,但主要的还是我国的规范采取了更为保守的态度.为了验证我国规范采用较大数值是否合理,考虑道路线形设计指标的不确定性,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建立设计指标极限状态下功能函数,利用一次二阶矩法和蒙特卡罗法求解可靠指标.通过可靠指标来分析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的取值,并与目前道路规范中的取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取值过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平曲线半径和不同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分析,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提出了超高及超高缓和段的设置方法,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弥补道路缓和曲线长度现行设计方法的不足,本文从多方面对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进行了研究。针对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规范取值局限性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计算方法及规范取值的侧重点,首次提出了满足汽车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考虑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超高因素和视觉美观性等4种情况下城市道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1)考虑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条件下,计算结果与规范取值相适应;(2)考虑汽车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条件下,当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时,计算结果与规范取值相适应,当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计算结果略高于规范取值;(3)考虑超高因素条件下,计算结果为规范取值1.5~3.4倍;(4)考虑视觉美观性条件下,当R为不设超高半径,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时,与规范取值相适用,当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计算结果为规范取值1.3~2倍。研究结论:(1)当不涉及圆曲线超高情形下,着重考虑汽车离心加速度变化率、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当设计车速小于等于5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与规范取值一致,当设计车速大于50km/h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值比规范取值大5m;(2)当涉及超高因素条件下,应综合考虑汽车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考虑驾驶者操作反应时间、超高因素和视觉美观性等因素对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平,纵面设计,提出公路弯道超高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纵断面线形的角度,研究了纵坡、坡长及竖曲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纵断面线形安全的改善措施:即在纵断面线形设计中采用新型的缓和竖曲线来提高平顺性、驾驶员舒适度、美观及竖曲线线形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现行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不同标准路拱横坡的公路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进行了规定.在道路几何设计过程中,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大于对应规定值时,一般习惯不设置缓和曲线及超高.该文针对这一设计习惯对行车安全性及舒适性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某高速公路事故高发路段处治案例,提出在特定情况下,即使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也宜设置缓和曲线和超高的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高速公路设计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例如高速公路最大纵坡的限制长度、如何正确采用缓和曲线的长度、平纵线形的最佳配合、竖曲线半径设计的掌握、平面线形设计小转角的避免等,结合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中,非完整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计算较为困难,通过公式推导,提出一种简易适用的计算方法,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宣道光 《公路》2005,(6):64-69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及《公路设计手册(路线)》是公路路线线形设计的规范性文件,依据缓和复曲线(卵型曲线)的基本原理,导出了与其特性直接相关的公式,并与规范对比提出了分析意见,可供设计、测量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速公路设计要求高的特点,运用数值计算方法中样条插值原理,建立超高缓和段立面曲线过渡的样条函数,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曲线超高方法相比较,证明样条函数适用于高速公路超高缓和段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坐标系的变换.提出公路带复合型缓和曲线的圆曲线边桩的坐标计算方法及放样方法,适用于任何等级公路带复合型缓和曲线边桩的坐标计算及放样。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的大量修建,路线线形标准的不断提高,曲线形桥梁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我国以往的曲线型桥梁数量少,结构简单,施工时多采用现场浇筑,设计人员在曲线分析和计算中,大都采用近似方法试算解决,工作效益低,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在立交匝道上的缓和曲线桥梁,曲线的分析颇为复杂,使设计人员感到棘手。本人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缓和曲线桥梁的曲线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推导出考虑到桥梁内外缘和内缘加宽等因素的参数方程,从现论上解决缓和曲线桥的曲线分析和计算问题。目前我院已就此内容,在IBM微机上开发计算程序,届时程序的使用将会对曲线桥梁的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设计要求高的特点,运用数据值计算方法中样条插值原理,建立超高缓和段立面曲线过渡的样条函数,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曲线超高方法相比较.证明样条函教适用于高速公路超高缓和段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巍  王宏旭 《东北公路》1998,21(4):25-31
本文通过对公路缓和曲线设计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设计计算方法,利用此法对《规范》规定的相应条款进行分析验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