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道岔是线路的关键设备。有轨电车线路使用槽型钢轨,槽型轨道岔与普通道岔不同,槽型轨道岔就成了有轨电车项目中线路工程的关键。为了满足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一期工程需求,在分析部分国内外有轨电车槽型轨道岔的基础上,根据国内现有钢轨的品种范围,进行现代有轨电车用59R2槽型钢轨6号单开道岔设计,选定拼装式转辙器、整体型高锰钢辙叉的典型结构,并进行厂内试制和试铺。该道岔已经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并提出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道岔板铺设精密测量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 km,正线50号高速道岔和部分18号高速道岔采用整体道岔板式无砟轨道技术。整体道岔板是新型道岔整体道床施工技术,相比其他无砟轨道道岔技术的优点是:精度高、分块安装施工速度快、在无岔轨情况下可铺轨临时通过,从而缩短整体施工工期。其精密测量是道岔板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平 《都市快轨交通》2019,32(2):120-125
现代有轨电车是构建城市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结合广州海珠区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的建设情况,对现代有轨电车轨道工程的钢轨、钢轨护套、道岔以及平交道口轨道等特殊设计要点进行探析。有轨电车线路多为地面敷设,且在平交道口需与社会车辆共享路权条件,采用槽型轨优势明显,提出适用于该工程的槽型轨型号;钢轨护套能够对钢轨起到杂散电流防护、弹性过渡及减振降噪的作用,建议进行一体化设计;有轨电车道岔的选型需充分发挥其号码小、全长短、线型设计灵活等特点,提出选型及设计建议;对于有重型车辆通行的平交路口,通过有限元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北京地铁1、2号线线路改造工程,1号线礼士路碎石道床复式交分道岔、2号线宣武门碎石道床复式交分道岔、古城洞口碎石道床复式交分道岔的更换施工过程,介绍现场道岔岔后配轨的施工方案,为以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并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5.
浅析城轨交通道岔整体道床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道岔是城市轨道交通必不可少的轨道设备,道岔的施工质量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减少维修工作量、延长大中修周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中地下线路及高架线路道岔整体道床施工,进行粗浅分析研究。研究方法:搜集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道岔整体道床施工的资料,调查维修养护情况,总结了一套道岔整体道床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研究结果:着重对城市轨道交通铺设较多的单开道岔、单渡线以及交叉渡线等整体道床施工的有关问题,如基标测设、施工难点、施工程序、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机具等,提出见解。研究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轨通”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完工的重要标志之一,道岔整体道床工程又是轨道工程的关键。为此,轨道施工人员应抓住施工难点,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使用先进的施工机具,严格执行各环节质量控制程序,确保施工质量与进度。并应统筹策划,做好前期准备、后期协调及各系统施工接口工作。  相似文献   

6.
现代有轨电车埋入式轨道结构具有能与路面交通共用路权、节省占地、美观等优点。对现代有轨电车埋入式轨道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讨论钢轨、钢轨固定结构、道床和道岔等关键组成部分的结构形式,提出正线宜采用槽型轨、小半径曲线地段宜选择现浇道床板结构等埋入式轨道在现代有轨电车中的应用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轨电车6号道岔的岔区基础变形,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岔区和道岔前后边界影响区进行建模,研究岔区基础变形位置及基础变形波幅对尖轨尖端上翘值的影响,同时提出轨道板空吊对基础变形限值的要求,并结合槽型轨道岔区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计算结果,分析尖轨尖端上翘位移限值,结论:综合尖轨尖端上翘值限值和轨道板空吊计算结果,对于槽型轨道岔区路基而言,其不均匀沉降值不应超过10 mm/20 m,尖轨尖端的上翘值限值为4 mm。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国内已建及在建有轨电车项目,对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结构设计进行系统性介绍和分析,重点介绍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钢轨扣件防护、道岔及排水设计与选型,总结轨道设计经验,对钢轨扣件选型、道床及支承层设计、道岔区道床选型、排水设计、接口设计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建议道岔区采用有枕式整体道床,混行路口处钢轨扣件防护进行特殊设计,道床下部设钢筋混凝土底座,底座两线间及两线外侧采用碎石填充上部混凝土抹面,保证轨道结构的安全适用性、经济性及技术先进性,减少后期养护维修工作,为后续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广州海珠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工程中首次采用了长轨枕埋入式整体道床技术。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结合新型有轨电车整体道床轨道设计技术要求,采用"散铺轨排法"施工,对新型有轨电车整体道床轨道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施工结果表明,新型有轨电车长轨枕埋入式道床满足设计及旅客舒适度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现浇道岔道床岔枕离散、组装工序繁琐、工期较长及现有预制道岔道床结构复杂、施工工序多、 通用性较差的弊端,在现有预制道岔板的基础上,提出和研发一种新型的装配式道岔道床,从平面廓形、控制性 尺寸、承轨台、限位结构、隔离层或减振垫、转辙机安装预留接口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和研究创新,并在重庆轨 道交通 4 号线二期工程中成功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与既有预制道岔道床相比,此新型装配式道岔道床的生产和 施工便利性显著增强,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