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小说的劝惩观念是文人社会诉求的一个重要向度,也是小说自身提升文类地位的手段。强化生命体验和遵从劝惩观念,构成了小说艺术进路中的一对矛盾,它影响着小说观念的近代化进程。近代小说家过分关注具体的社会问题,而忽略了对人生体验和生命价值的探索和关注。近代小说观念的整合与自救,则超越和突破了劝惩观念的规范空间。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心经》讲述的是许小寒爱上父亲的故事,小说的故事模式一方面来自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另一方面也是与张爱玲的童年生活经验直接相关.透过这个"恋父"故事,张爱玲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处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方方小说的女性意识蕴藏于对现实生活的叙写之中,在近期的几个中篇中,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理性审视与探索,显示了作家对现实的人文关怀与人性批判主题,是方方知识分子写作立场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4.
小说《荒原问道》意义独特,题材容量大,是对当今知识分子主题的新开掘,也是今年长篇小说中最厚重的一部。作家徐兆寿将视野转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从带有浓厚的性意识的情爱叙事转向沉重的精神叙事。小说延续和发展了80年代的"反思文学",不再局限于政治化叙事,而是将人性全面打开,以"荒原"为意象直面当代的精神问题,站在今天重新思考知识分子的命运,信仰、价值和精神追求,具有全民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是把传统学徒制和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制定规划、培育"匠心精神"、完善制度体系、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做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什么是人文及人文结构作了积极的探索,提出:所谓人文就是研究理想的人性,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文结构的差异很大,中华文化意境中的人文结构强调"仁"和"礼",认为"仁"和"礼"是其核心价值,西方文化则认为人追求生而得之的自由体现了人文的价值取向,本文认为:对人的理性和非理性统一的终极关怀,是人文价值的最终取向.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是一位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小说探索和革新中的意识流小说大师。在伍尔夫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中,融入了"后印象主义"的绘画技巧和"意识流"手法。文章介绍了后印象主义的绘画技巧以及意识流的写作技巧,并且具体分析了以上技巧在该小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行业特色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实践与探索为着入点,把握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时代脉搏,厘清现代学徒制的"双元"特征和"对接"方向,并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试点现代学徒制模式为例,探讨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合作企业的要求,重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标准,并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安东尼.伯吉斯的反乌托邦小说《发条橙》以独特的视角探索了人类面临的自由困境,即个体本真的选择和非本真的选择的对立。作者在小说中探索的自由和责任的问题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着重分析主人公艾里克斯跌宕起伏的三次人生抉择和他面临的生存困境,试从存在主义的理论对这本小说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对清末谴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总体评价。观点是切中肯綮的,但对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论述尚不够充分。同时,鲁迅还对清末谴责小说中部分作品所体现出的特异性加以观照,在文学创作中用杂文和小说的形式诠释了文学史写作中的某些观点,锋芒直指社会现象,宣判了旧有制度解体的同时完成了对清末谴责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嘉靖三十四年(1555)郭汝霖受命往封琉球中山王尚元,由于史料的缺乏,册封正使郭汝霖的生平事功、郭汝霖代替吴时来使琉、中国拒绝琉球领封请求等问题多语焉不详,无法得到深入讨论。但通过一些鲜为学界注意的地方志、学界新发现的"朋僚赠送诗文",以及郭汝霖本人的《石泉山房文集》等材料,可以丰富郭汝霖的身世事功,展示时人对原册封使吴时来的多元看法,揭示在"倭寇祸华"背景下中国拒绝琉球领封请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不当示怯"于日人。同时对比郭汝霖的《重编使琉球录》和陈侃的《使琉球录》,可知郭录在"重编"中有"删文"、"增文"和"改文"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科技成果资本价值的实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经济中,科技成果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的商品价值,而在于它的资本价值。科技成果的资本价值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原因是我国缺乏科技成果资本转化的实现条件。转变观念,创造条件,是发展我国高新科技产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基于ITS和EC的智能物流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分别介绍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和电子商务 (Electronic Conunerce, EC)以及现代物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文章首次提出了基于ITS和EC 的智能物流系统的概念.同时本文还提出了智能物流系统的研究方向和逻辑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长恨歌》、《玫瑰门》中的主人公王琦瑶、司猗纹长达半个多世纪同中有异的欲望化生命的梳理,通过对女性生命欲望书写的实质及其现实意义的探索与批评,试图在现代意识反观下揭示出女性悲剧性命运产生的原因,并对她们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进行了细致心理分析,意在探求中国女性意识觉醒、成长的过程及其曲折性。  相似文献   

15.
《小世界》是戴维.洛奇的代表作,它既是上世纪译介到中国最有影响的英国当代小说之一,又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诙谐幽默的后现代主义力作,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方的《围城》.本文从作品中喜剧性人物的塑造和后现代主义小说技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喜剧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现代易学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易学发展的需要,分析了构建现代易学的必然性,提出了现代易学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基本特征,明确了现代易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特点及价值,对创新易经文化,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建立现代易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条橙》是英国当代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小说的暴力/反暴力主题和它对现实的冷静而悲观的分析,被评论界归类为反面乌托邦小说.该小说的反面乌托邦主题主要体现在人性困境,权利斗争和价值冲突等三个方面.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构分析,希图从新的角度阐释小说的反面乌托邦主题  相似文献   

18.
尔雅的长篇小说《非色》是当代甘肃文学中少见的阐释城市现代性的作品。通过对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与爱欲体验的书写,展现了其想象城市的两种不同方式,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城市的现代性体验。小说中知识分子对城市中爱欲的体验与想象以及他们对其他群体的日常爱欲体验的想象,蕴含着阐释现代性的努力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最后一瞥之恋"与震惊体验等现代性体验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文化寻根与章太炎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国、保种、保教"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者主要的话语诉求。它使许多知识人常追思"国学"及其承载的国族的历史,并以此为基础去建构对现代中国的认同。在这一群体中,章太炎即是表现突出者。他对国学内涵的重新发掘就是意在建构国人对现代中国认同所必需的稳定而持久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这既是文化民族主义的自觉,又是在外在危机压迫下的文化寻根。但却不意,章太炎的此等努力,实则是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的知识和话语体系所隐含的权力体系在近代中国的复制,并割裂了中国的历史。同时,这一独特的历史镜像,以章太炎为代表,具有新旧双重身份的知识群体对对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具有文化民族主义之特征,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的限度和对新旧知识的困惑同时并存的独特文化现象。这更能说明他们何以能完成由"借种族革命、推翻异族政府"转向对现代中国认同的建构的缘由所在。它决定了近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外在表现形式、话语诉求及其深层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