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氟化钠吸附氟化氢最佳工艺参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化钠(NaF)是一种很好的吸附剂,有着吸附氟化氢(HF)的特性,在电子气体的生产中经常被用来吸附HF,在含氟电子气体的纯化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本文通过正交实验测定氟化钠在不同的吸附条件下吸附氟化氢杂质的吸附效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评价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NaF对HF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吸附率达100%;适合的吸附温度为20 ℃~80 ℃;吸附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压力对吸附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六氟化钨(WF6)在电子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吸附-精馏-鼓泡联用纯化系统对WF6进行纯化。通过吸附除去WF6中的氟化氢(HF)杂质;设计精馏塔进行精馏实验除去其他轻组分杂质,并同时进行鼓泡纯化。研究表明吸附法对于WF6中的HF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将WF6中HF的含量降到1×10-6以下;精馏-鼓泡联用能将气相杂质的含量降到1×10-6以下,经此纯化操作可以得到纯度为99.999%的高纯WF6。将精馏-鼓泡应用于WF6的纯化有着分离效果好、经济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高纯三氟化硼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纯三氟化硼是半导体离子注入用的重要掺杂离子源,在电子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在真空条件下,高温裂解氟硼酸盐、低温精馏制备高纯三氟化硼气体的新工艺.该工艺是在600 ℃和700 ℃2个温度段分别对氟硼酸盐进行高温分解,对产生的产品气体进行低温精馏操作,实现三氟化硼气体的净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产生的三氟化硼气体纯度不低于99.995%,四氟化硅的含量在10 ppm以下.  相似文献   

4.
这里介绍的装置用于生产三氟化氮,该生产过程先从对一种无水的熔剂的加工开始,该无水熔流含有氨(NH3)、金属氟化物(MF)和氟化氢(HF)。该装置包括一台电解器,一台氨增熔装置,一台氟化氢增熔装置,一台三氟化氮反应装置、两台压气机,两台泵,三台浓缩装置,一条气体回收回路,还有两条内含有相同组份的三元素熔剂回路,但是每条回路内的熔剂的浓度互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在0.101MPa、温度25℃、CO2含量1.0%条件下,实验测定了含水量0~300%范围内SAF吸附CO2速率,含水量为60%~120%时吸附最快。对低、高含水量工况下水的作用分别进行了讨论,高分子涂层溶胀程度和纤维团堆密度分别是两种状态下影响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依据扩散控制模型,推导出了适宜含水量下吸附速率公式,当含水量为100%时,其实验值为13.2 g/(kg.min),约为理论估算值95.0g/(kg.min)的1/7。  相似文献   

6.
氟里昂高温分解的无机气体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氟里昂分析方法很多,利用高温分解的原理研制氟里昂分析仪是我们研究方向。氟里昂经高温分解生成氟化氢、氯化氯和二氧化碳等,通过转化剂的转化生成溴气,用溴传感器测定溴的含量,就可间接得出氟里昂的含量。本文对氟化氢、氯化氢及溴的三种气体分析方法及采样进行研究,解决了采系统的吸附对分析的影响及其共存气体对各自分析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潜艇舱室SAF吸附CO2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考察了CO2浓度、气体温度、气体湿度、气体流量、SAF含水量及堆密度等因素对单位质量SAF于5~20 min内吸附CO2量的影响.气体温度21.5~34.5 ℃、气体相对湿度60%~100%、SAF含水量75%~125%范围内,相同的吸附时间,吸附量变化很小;CO2浓度0.30%~0.70%、气体流量4~10 m3...  相似文献   

8.
以醋酸钠为矿化剂,通过水热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MIL-101,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气体吸附仪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利用静态吸附法对苯、甲醇、甲苯和水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MIL-101形貌为八面体,颗粒尺寸约为500 nm,其VOCs吸附性能与220℃制备所得的MIL-101(HF)性能相当,优于210和200℃制备所得的产物,明显优于商业活性炭,在25℃下,对苯、甲醇和甲苯的吸附量分别达到1 300、1 127.7和750 mg/g.通过比较吸附等温线的初始斜率发现,甲苯/水的吸附选择性最好,苯其次,甲醇最差.  相似文献   

9.
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对其进行环境友好型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TiO_2-沸石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X-射线衍射)和SEM(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其形态和结构组成进行表征;研究自然光条件下复合材料对甲醛气体的吸附及光催化综合降解性能;同时考察焙烧温度、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Fe-TiO_2-沸石光催化材料,其TiO_2主要以锐钛矿相形态存在;自然光条件下该材料对0. 5 mg/L甲醛气体的去除率高达80%,比单一纯沸石的吸附去除效果提高了20%.该复合材料具有光催化和物理吸附的协同效果,对高浓度甲醛气体具有良好的降解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六氟化钨和氟化氢的特殊性质,建立了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分析六氟化钨中的氟化氢的分析方法。氟化氢有八个特征吸收峰,为了尽量避免水蒸气的干扰,本文选取4038.2cm-1处的吸收峰作为氟化氢的特征吸收峰,并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氟化氢标准气体的分析建立了氟化氢浓度与其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相对应的标准曲线。最后通过分析六氟化钨中氟化氢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大小,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氟化氢的浓度,即可以得到六氟化钨样品中氟化氢的含量,从而建立了六氟化钨中氟化氢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氟甲基磺酰氟是全氟代烷基磺酰氟系列物质之一,具有全氟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在作为合成中间体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光解法、化学直接合成法和电解法三种合成三氟甲基磺酰氟的方法,概述了三氟甲基磺酰氟在制备三氟甲基磺酸、合成锂盐及其作为保护气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氟化氢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氟化氢的性质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氟化氢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首先针对常用的分析方法:化学滴定法、比色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和离子色谱法的应用原理及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另外针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的分析方法:荧光分析法、发射光谱法、流动注射系统测氟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氟化氢的分析进行了阐述。分析者可以根据对所分析氟化氢的不同精度要求,选择方便、经济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姚飞 《船舶工程》2020,42(S1):136-141
燃气轮机动态仿真模型是研究燃机多变量控制理论、进行燃机健康管理等应用的重要基础,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法的三轴燃气轮机设计点、非设计点和瞬态工作点性能计算通用程序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动态模型能较好的模拟燃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变化,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氘气制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氘是氢的稳定同位素,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害的可燃性气体。氘气可用于核能、可控核聚变反应、激光器和灯源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氘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氘的制备技术研究也会变得更加重要。本文综述了氘气的主要制备方法,如液氢精馏法、电解重水法、钯/合金薄膜或金属氢化物法、气相色谱法、激光分离法等;简介了对电解重水法制备高纯氘的现状。同时,也对氘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氢源是目前移动式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瓶颈之一。本文介绍了AIP潜艇动力对燃料电池供氢技术的特殊要求和世界各国艇用氢源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在潜艇环境下应用该供氢技术的优点,并在深入调研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将该制氢技术应用于我国AIP潜艇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国外潜艇AIP装置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研究与进展,介绍了硼氢化钠溶液水解制氢方法、水解反应催化剂,描述了潜艇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系统、管式和一体式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反应器的组成与工作,分析了制氢器反应区内的两相流动现象、反应区体积和换热-冷凝器传热面积要求,以及制氢器内液滴的分离、固体颗粒的沉淀和悬浮物的过滤、制氢器的动态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吸附空调系统船用的关键是其供冷量能否适应船舶空调舱室热负荷的变化。在实验室中建立了由锅炉低压蒸汽驱动的五吸附床,制冷系统使用氨-复合吸附剂。根据夏季典型空调工况下计算的热负荷,实验研究了制冷系统供冷量与空调负荷变化之间的适配性。结果表明:系统供冷量除受循环冷却水和蒸汽的流量、温度的影响外,还受吸附床加热和冷却时间的影响;必须通过优化吸附床结构、调整吸附床的吸脱附时间,才能使蒸汽驱动的吸附制冷系统实用化。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流体动力学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浮式钻井生产储卸油装置(FDPSO)泄露速度、泄露位置、环境风速等因素对气体扩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定风速下,气体扩散速度水平方向较垂直方向大,平面内横向较纵向大;不同泄露位置下,气体的扩散分布则主要取决于FDPSO的设备布置情况;不同泄露速度或风速下,气体浓度有着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同时依据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了FDPSO油气处理模块安全逃生路线设计。  相似文献   

19.
吸力式基础是深海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基础型式之一,目前其安装技术基本由国外垄断。该文以我国南海某气田开发为依托,针对深水吸力式基础安装的关键设备——泵撬块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水下液压泵站、压力补偿器、干式电子舱等技术,保证了处于深水中设备的耐压性和密封性;且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泵撬块与吸力式基础的锁紧、解脱,泵撬块的排水、注水换向,以及在水上对吸力式基础和泵撬块的实时监测和操作;对深水吸力式基础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