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线路GPS网中国家点的兼容性检验及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某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工作,介绍了在线路GPS网中如何利用平面位置检验法进行国家点的兼容性检验和网中配置国家点的精度、位置、密度问题,以保证线路GPS网的坐标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2.
隧道洞外GPS控制网作为洞内控制测量和后续施工放样的起算基准,其数据处理模式与方法在确保隧道工程质量上至关重要。针对特长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环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特长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模式与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基线解算软件选择、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处置策略、投影变形控制方法、一点一方向建立隧道坐标系、横向贯通误差计算以及框架基准统一与转换等方面提出一些原则和方法,总结归纳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长大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体系,不仅提高了基线解算与网平差的可靠性和精度,也解决了隧道洞外GPS控制网框架基准的统一问题,该研究可为类似大型线状工程的GPS控制测量数据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缺少平面控制网起算数据的问题,以刚果(金)马诺诺—安科罗道路工程为例,基于ITRF组织提供的站心框架坐标、运行速度等已知高精度数据,运用GAMIT软件进行长基线解算,利用CosaGPS软件进行网平差,经历元转换和坐标转换,获得该项目的高精度起算数据。以上述起算点对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并根据投影变形公式进行数学计算,获得满足规范要求的控制成果;以联合平差法对同一控制网进行约束,得到该控制网的另一套控制成果。通过对比,验证了联测IGS参考站获取起算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以京沈客运专线CPI级精密控制测量为例,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铁路精密控制测量进行试验。在CPI控制网重复基线、异步环闭合差、坐标重复性、相邻点坐标差之差、相对精度等方面,北斗系统与GPS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斗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平面精度可以满足CPI的精度要求,与GPS定位精度相当,说明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于高铁精密控制测量可行。  相似文献   

5.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GPS网的位置基准和方位基准、依据国家坐标系已知点建立工程独立坐标、GPS网的整体平差和坐标转换以及GPS基线解算基准参考站的选择等问题,总结了GPS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平面控制网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际,对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网和导线网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使用常规方法从隧道进口推到出口的一对控制点导线坐标与GPS坐标结果有所差异,尤其是纵坐标相差很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范围区域工程控制网的建网方法和整网平差方案,利用IGS站之间重复基线的传递功能,基于东北区域多个高速铁路的框架控制网(CP0)构建区域网,在验证IGS长基线的可靠性后,对该区域控制网进行无约束和约束平差计算。研究表明,利用不同坐标系的起算值,分别整网平差计算得到该区域网所有CP0测点CGCS2000坐标、1980西安坐标和1954北京坐标的成果,与原成果进行比较,坐标较差均在0.005~0.035 m之间;利用同名点的不同坐标系的成果,通过四参数模型求解坐标转换参数,利用该参数计算CP0测点的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对比以验证转换精度,点位偏差总体在0.01~0.10 m之间。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精度指标均满足高铁测量规范。通过东北区域网求解的转换参数,可服务于项目所在地的用地规划、国土测绘资料的衔接,并为后续开展的其他铁路坐标转换工作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宋帆  传林  陈泽远 《铁道勘察》2007,33(6):36-38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通常要求很高,利用GPS方法建立施工坐标系已成为趋势。由GPS成果到工程坐标的转换有多种方法。结合生产实践,介绍采用直接投影法计算施工坐标的原理、方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隧道GPS控制网的布测特点,提出了利用“全球大地水准面推算平移参数”,将WGS-84坐标转换为国家实用坐标系和采用“直接投影法”计算隧道施工坐标以及利用“拟合法GPS高程改化,从而解决了GPS定位成果和常规测量成果间的三维坐标转换问题,另外,通过对垂线偏差性质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找出了垂线偏差对隧道贯通误差的影响规律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而且,还提出了“依据两端洞口坐标传算起点的点位误差和定向边坐标方位角误差估算贯通误差影响值”和“依据点位坐标协方差阵推导控制网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影响值”,这两种估算公式可分别用于隧道GPS控制网的设计阶段和控制网施测后的验后估算。  相似文献   

10.
新建泛亚铁路某段,全长约300km,工程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当地坐标系统和投影方法。介绍国外铁路平面控制网测量方式、数据处理方法及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某线路工程控制工作,介绍了在线路GPS网络中如何利用平面位置检验法进行国家点的兼容性检验和网中配置国家点的精度,位置,密度问题,以保证线路GPS网的坐标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GPS技术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坐标转换成为测量工作人员经常要解决的问题。由Trimble公司研发的主流GPS数据处理软件TGO1.63具有强大的功能,然而测量工作人员平时主要应用其基线解算和网平差功能,而对TGO的某些坐标转换拓展功能应用较少甚至并未涉及。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TGO实现坐标转换,包括同一椭球的坐标转换、不同椭球的坐标转换以及地方坐标系间的转换,并付诸工程算例。  相似文献   

13.
坐标转换在铁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因设计时速较高,对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亦很高,对边长投影变形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一条客运专线往往要分为若干个工程独立坐标系才能满足投影变形的要求。在同椭球和不同椭球两种情况下,通过铁路勘察设计工程实例,对控制网的坐标转换和地形图坐标转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斯投影变形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投影方式为高斯投影。通常把高速铁路平面坐标系划分为若干个投影分带,以满足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大于10 mm/km的要求。大家普遍认为高斯投影后角度不变,但在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中却发现高斯投影可引起相邻投影带间的角度变形。需要研究此问题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研究结论:高斯投影在不同中央子午线的坐标投影带间会产生角度变形,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高速铁路直线边较长,此影响不能忽视;可以通过优化工程独立坐标投影分带的位置、控制相邻投影带间中央子午线的跨度及角度变形值的大小等办法来减小对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的影响;应积极开展工程测量投影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最终实现一个项目不换带或少换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试验BDS、GPS、BDS+GPS三种RTK测量模式下水平和高程精度情况,分析不同定位模式间坐标较差,比较测量结果与已知点间的坐标较差。研究结果表明,BDS RTK定位精度与GPS RTK基本相当,满足铁路测量规范的要求;BDS和GPS组合RTK定位在山区、林区和城区作业环境困难地区较单系统定位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GPS技术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平面控制网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梅熙 《铁道勘察》2005,31(5):3-7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GPS网位置基准和方位基准的选择,依据国家坐标系已知点建立工程独立坐标系,GPS网的整体平差和坐标转换,以及GPS基线解算基准参考站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高速铁路CP0基线解算过程中,需要将IGS参考站作为起算点,当起算点坐标出现误差或兼容性较差时,将导致整个框架控制网基线向量解产生系统性旋转和尺度变化,因此必须对起算点坐标的允许精度进行研究。介绍起算点误差传播与影响模型,从理论上分析起算点误差对基线解算的影响程度,通过设计不同解算方案采用工程测量数据对起算点坐标的允许精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GAMIT软件进行CP0框架控制网解算时必须严格控制起算点坐标的误差,起算点点位坐标精度最好控制在10 cm之内;当起算点坐标误差达到20 cm时,各基线分量的解算结果的精度在毫米级的量级;当起算点坐标误差达到2 m时,基线解算结果不可靠,不满足高精度解算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挥千寻位置服务的优势和特点,拓展其在铁路勘测及运营全过程中的应用,利用"千寻知寸"服务,研究在已建立勘测控制网区域内进行铁路勘测的应用方法。其基本思想为:通过已知的当地坐标和千寻位置采集的大地坐标,建立点校正,直接实现坐标转换,在控制点的检核满足限差要求后,开展勘察测量工作。分析了"千寻知寸"在铁路勘测中的定位精度以及测量点位的误差传递规律,并结合项目实例验证了所提应用思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千寻知寸"可为铁路勘测提供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满足常规铁路的勘测需求;但其测量精度受既有基线测量误差的影响,离起算点越远误差越大,在使用过程中应合理选择起算点;以"千寻知寸"RTK测量的结果解算控制网各控制点坐标,平面及高程方向分别存在约2 cm和3 cm的固定误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广东莲花山隧道工程中应用GPS技术建立三维控制网的工作实践.从隧道工程本身的特点出发,分别就平面和高程控制阐述了GPS网的布设方式和数据后处理的特色,包括附加参数拟合法统一高程系统、采用"施工椭球"的高斯投影法坐标转换和适合隧道控制测量的GPS后处理软件包等.竣工实测的莲花山隧道工程的平面和高程贯通误差均远远小于有关隧道施工测量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高海拔地区铁路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高海拔地区的铁路控制测量中,控制网的边长将产生较大的长度投影变形,在这个区域如果采用国家坐标系建立控制网,其长度变形不能满足铁路施工控制网精度要求,这会对线路施工放样及隧道贯通测量等工作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合理评价及处理长度投影变形对坐标成果的影响,建立适合高海拔地区的铁路施工控制网,已成为这个区域工程控制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结论:在高海拔地区铁路施工控制测量中,长度变形主要是以高程归算变形为主,所以选择“抵偿高程面”作为投影面,按正形投影3°带建立独立坐标系应该是最佳选择。该方法换算简便,而且换系后的新坐标与原国家统一坐标系的坐标十分接近,有利于测区内外之间的联系。如果线路东西向跨度比较大,而且测区中心离中央子午线比较远时,应该考虑“选择任意投影带”或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