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响应面法的双前桥转向机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某重型双前桥转向汽车轮胎磨损严重的问题,运用Adams/View建立了该型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及转向性能仿真分析。针对第二桥车轮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采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找出对转角差异影响较大的因子,在Adams/Insight中,使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双前桥转向机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的转角差异可知,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之间的差异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了轮胎的磨损。  相似文献   

2.
对减速顶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减速顶滑动油缸下滑速度下车速的关系,滑动油缸头部锥面和球面方程,滑动油缸头部锥面与车轮相切点切入角与滑动油缸下滑速度计算公式,车轮与滑动油缸锥面,球面相切的判别以及滑动油缸头部运动学分析及数值计算;从中可以得到减速顶的最佳设计。  相似文献   

3.
如何减小波浪对舰船工作所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舰船发展中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本文以荷兰某公司设计的三自由度波浪补偿控制平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结构补偿装置平台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姿态的位置解算的基础上,运用ADAMS软件完成该平台在横摇、纵摇及横荡三种运动复合运动下的运动学正、逆解仿真与分析和动力学仿真与分析,为波浪补偿装置平台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的理论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制新型转向机构,需分析机构的运动学规律。本文分析了目前中低速磁浮车转向机构几种形式的优缺点,通过对转向架曲线段的运动学分析,得出了转向机构的运动规律,给出了一种新型的空间连杆机构型结构的转向机构,并导出了该机构的运动学计算公式。为中低速磁浮车转向机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最大限度地减少移动部件的质量是设计高速加工机床和高速加工中心所追求的目标。在保证相同动力与运动参数的条件下。采用电主轴铰接的移动机构可以大幅度降低运动部件的质量。本文介绍了一种电主轴高速移动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借助MATLAB软件推导了其运动学公式,并进行了机构工作空间的分析。运用VB6.0软件开发出电主轴铰接高速移动机构的运动仿真软件。其分析的结果为该机构在高速加工中心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仿生学,人体解剖学等基础知识,参照人体肩关节基本运动机理,合理分配自由度及确定各关节运动范围,根据不同关节运动特点选取相应驱动,设计新型肩关节结构.并进行运动学计算,以确定其关节与末端位置相互关系.通过运动学仿真验证运动学理论计算正确,并确定其工作空间及运动轨迹.说明机械臂肩关节结构及尺寸参数设计合理,并为后续动力学分析和控制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非圆齿轮传动特点与当前研究,介绍了非圆齿轮传动设计的一般方法,并指出设计非圆齿轮的参数和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参数的确定方法。设计了一非圆齿轮副,确定出非圆齿轮的相关参数和节曲线。根据目前采用非圆齿轮节曲线纯滚动理论得出的非圆齿轮齿廓曲线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得出非圆齿轮的齿廓形状,导入Pro/E软件完成了非圆齿轮的三维建模,并进行了非圆齿轮副的运动仿真,分析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依据技术规范调整了双前桥商用车转向拉杆长度,以提高4个前轮的平行度和装配精度,从而减少前轮侧滑量和轮胎异常磨损。分析了双前桥商用车转向运动特性,介绍了商用车转向桥技术规范,基于互为基准和激光对射原理研制了双前桥商用车转向拉杆在线装调装备,基于双板分动和增量记录原理研制了侧滑量检测系统,给出了工作原理和实车测试数据。实际应用表明:激光对射拉杆装调装备使双前桥车辆转向拉杆的装调时间由7 min/辆提高到2.6 min/辆,且使得整车侧滑量检测一次性合格率由57.7%提高到85%。  相似文献   

9.
环板式针摆线行星传动的运动仿真及试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DMAS软件环境,采用轨迹捕捉法模拟摆线齿形的展成法加工过程,并生成准确的摆线轮齿形.在此基础上构造出环板式针摆行星传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摆线针轮行星传动进行运动仿真。可直观地获得环板与摆线轮的相对运动关系及相应运动参数,为新型传动的参数化的优化设计和结构创新以及减速器虚拟样机的试验验证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可视化虚拟试验环境和设计基础,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剧冲式高速岩质滑坡全程运动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剧冲式高速岩质滑坡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模型,通过离散单元法数值模拟,揭示和仿真再现了高陡边坡岩体破坏失稳后大变形阶段的运动过程和状态,进而为滑坡运动全过程动力学机理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