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现行铁路运输清算办法和指标因素影响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铁路局货物运输清算经济效益与货物运输运营指标的关系,并据此给出了在运输工作中运营指标变化对铁路避清算经济效益影响值的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清算体系,中国铁路总公司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铁路货物承运清算。承运清算使承运企业从运输市场直接取得收入,通过清算付费方式的变化,实现自身效率和效益的提升。通过分析影响运输企业承运清算效益的计费重量、计费里程、货物运输方式、运价号和计费路径等因素,揭示其对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提出铁路运输企业适应货物承运清算模式分析,即:转变观念,发挥铁路骨干企业作用;创新经营,灵活运用承运清算机制;提质增效,促进铁路企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货物运输价格市场化改革和货运承运清算模式的实施,迫切需要铁路运输企业以货运承运清算为指导,明确承运清算条件下货运价格运用、发挥承运清算政策指导作用等市场化定价的总体思路。在分析货运承运清算模式实施对货运价格管理的影响基础上,按照市场比价、效益优先、有序竞争、统筹运用等市场化定价的基本原则,提出明确承运清算盈亏标准、建立杂费清算补偿机制、实施货运定价底线原则、制定管内货物平均变动成本、明确清算亏损运价项目条件、推进综合施策等市场化定价机制,以及完善承运清算测算手段、建立货票盈亏分析系统等保障机制,以不断完善承运清算条件下货运市场化定价机制,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自然而然地形成铁路运输经营主体的多元化.2013年我国铁路进行了以政企分开和引入市场化竞争为内容的改革,更加推进铁路运输多元经营主体的市场化进程.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的清算秩序,规范铁路运输行业清算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当前铁路运输企业清算办法对铁路运输多元经营主体的适应性分析,根据铁路运输行业特点,对完善铁路运输企业清算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铁路货运承运清算分析,结合铁路货运成本,通过测算铁路货物运输货运成本区间、变动成本区间及清算盈余区间,在实施竞争性一口价时,依据铁路货运线路的繁忙程度,得出相应的下浮区间。根据铁路货运绝对增量及相对增量的类型、货运增量比例或者货主要求下浮比例,合理计算另一比例的精确值,帮助铁路企业精准实施货运“竞争性一口价”,取得铁路货物运输竞争优势,实现货主获得实惠、铁路货运增量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行铁路运输进款清算办法,给出铁路局货运清算收入的计算方法,分析货物周转量、发送量、装车数等铁路运营指标与铁路局货运清算收入的数学关系。应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指标因素影响分析的通用计算公式。利用指标因素影响分析通用计算公式,推导出铁路运营指标对铁路局货运清算收入影响的分析计算公式,并给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国际旅客运输清算模式巳无法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铁路和国际旅客运输清算办法、规则、以及国际铁路旅客运输信息化要求,就国际旅宪法运输清算项目、数据流程、资金结算模型、系统功能结构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我国国际铁路旅客运输清算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铁道货运》2008,(3):43-4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货运安全管理,规范大型射线类铁路货物安全检查设备运用管理工作,维护铁路运输秩序,防止违禁品和匿报品名货物运输,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30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等法律法规和铁道部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于川 《中国铁路》2006,(1):37-39
落实铁道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铁路财务制度的建设必不可少。现行铁路运输财务体制已初步形成可以满足运输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求的基础制度,铁路旅客运输、专业运输和一般赁物运输中的部分货物已按市场化原则实行清算。进一步研究解决铁路财务有关制度、完善铁路财务清算办法、改革铁路运价体制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铁道货运》2012,(2):22-22
从铁道部统计中心获悉,《铁路运输清算统计办法》已于2012年1月1日实施,同日上报“清算运统1”的“铁路货运列车编组统计信息系统”在全路试运行。目前,系统实施情况良好,各项后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铁路货车信息统计的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1.
大型编组站扩能改造对既有运输影响大、施工组织难度高。介绍襄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面临的困难,分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情况,重点总结扩能改造方案与运输组织方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襄阳北编组站改造前后的运输效率和效益,验证该扩能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兼顾了施工改造与运输生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获得第三轨受流器的动态接触力,以武汉地铁某线列车使用的第三轨受流器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确定了应变片的布置位置,建立了靴轨动态接触力与应变值/加速度值的理论关系式,通过静、动态标定试验获得关系式中的等效参数,并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等效参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连续墙止水帷幕发生渗漏,会严重威胁工程建设安全。提出了一套基于声纳渗流测量原理的地下连续墙渗漏风险测量方法。以某地铁站基坑连续墙渗漏检测及堵漏效果为案例,通过对该站24幅地下连续墙进行渗漏声纳检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原位测量孔内渗透流速、渗流方向、渗漏流量及渗透系数等参数的空间分布。计算结果与施工现场基本一致。基于可视化成像智能分析方法,反演得到了复杂环境下地下水的三维空间可视化渗流场,准确地确定了渗漏通道的位置,用以指导局部封堵灌浆。灌浆前后渗漏流速对比分析表明,基坑渗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至今尚未解决的深层土体承载能力现场试验确定问题,依托沪通长江大桥主墩深大沉井基础的建设,利用自行研发的深厚土层高压防水自稳型荷载测试装置,开展现场载荷试验,获得了沉井底部土层荷载-沉降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沉井底部土层极限承载力大于6.5 MPa。在此基础上,借助现有理论分析得出相应地基土体的变形模量为12.69 MPa,地基系数为36.79 MN/m^3。与现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相比较,地基承载力现场实测值比以安全系数2推算得到的规范值大15.3%。该测试装置的研发和试验结果的获得,为深基础基底土体承载力的现场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对于深基础设计计算理论的完善、相关规范的修订和施工工艺的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市域轨道交通是介于高速铁路与地铁之间的轨道交通制式,其桥上无缝道岔设计不能完全按照高速铁路和地铁的相关规范。对某市域轨道交通 4 × 30 m 连续梁桥上单渡线道岔的无缝化布置进行了研究。根据道岔位移随道岔始端距梁缝距离的变化规律可知:当单渡线道岔始端距梁缝大于14 m 时,在伸缩力和制动力作用下转辙机处梁轨相对位移小于 5 mm,道岔钢轨强度和道岔位移满足无缝道岔布置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回归分析法在隧道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中预测模型的不足,利用多目标加权灰色局势决策法对回归模型的多个评价指标进行整合量化,得到综合效果测度和优选回归预测模型。基于已优选的回归模型与模糊自适应变权重组合预测法建立最优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将组合模型与优选模型进行效果测度对比,并基于该算法编制"智能监测—模型优化—信息反馈"系统。结合麻栗垭隧道工程,对组合模型和单项模型进行分析,预测拱顶沉降值。研究结果表明:以残差与后验差为评判标准,实时构建的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为4%,方差为6.5,后验差比值为0.34,小误差概率为1,更能对隧道施工过程围岩变形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反馈。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纤维水泥砂浆桩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00kPa围压下,水泥砂浆桩及1‰纤维掺量的纤维水泥砂浆桩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软化型,在高围压及高纤维掺量的情况下,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应变硬化型;纤维水泥砂浆桩的破坏应力及黏聚力均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受纤维掺量影响不大,纤维水泥砂浆桩的内摩擦角在31.4°~33.5°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从设计思路、影响因素和总平面布置结构型式三个关键环节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站场总平面布置方法展开研究,分析了总平面布置中各专业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车辆段选址、车辆段配属车数、车辆工艺和生产办公用房需求等影响因素对总平面布置的影响,对站场总平面布置结构型式和适应性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提出了现代有轨电车配属车数估算方法,归纳总结了现代有轨电车站场总平面布置的工作流程和6种通用结构型式。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站场总平面布置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全自动驾驶方式是城市轨道交通一个新的运营理念,对车辆段(尤其是运用库)的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影响很大,国内尚缺乏实践经验,亦未有相应规范出台。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运用库在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检修人员的作业效率,使得运用库的整体运行效率低。本文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经济合理的全自动驾驶车辆段运用库布置方案,使得运用库不仅满足停车列检、双周三月检和补洗列位的流程要求,更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空间流分配合理。该方案目前已运用到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  相似文献   

20.
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近期与20号线贯通运营。该线是联系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和东湖高新区的市域快线,同时也是一条机场线。19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中第一条市域快线,车辆选型对后续市域线具有示范作用。根据线路特征、功能定位,对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车型选择、列车编组、站席标准、车门、城市值机(行李托运)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19号线的车辆选型方案为: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线路预留140 km/h条件),6节编组A型车,DC 1 500 V架空接触网供电,具备较高乘坐舒适度且能满足值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