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获得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之间的接触规律及受流器的振动规律,对现场实际使用的受流器、第三接触轨进行动态系统参数识别,得到受流器、第三接触轨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再建立受流器与第三接触轨直接耦合的动力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无锡地铁2号线第三轨受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检测装置对其靴轨系统进行试验,并介绍了试验系统和试验原理。通过试验,检测得到靴轨之间的接触压力、受流器的振动、靴头位移等参数,基于试验数据分析了受电靴的动态性能,研究了受流器与端部弯头的动态接触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第三轨受流系统的实时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第三轨与受流器之间的接触状态是影响城轨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以国内某地铁A、B线为例,基于由光纤应变传感器、光纤加速度传感器和红外摄像机等设备搭建的受流器性能在线检测系统,对受流器的动态特征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处于较高速度下,受流器通过端部弯头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和燃弧现象,其接触力和加速度会发生剧烈变化;加速状态下,在非端部弯头处发生的燃弧现象通常与受流器硬点及第三轨接触面异常磨耗有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双滑板侧接触受流器的运动机构,通过滑板与刚性供电轨之间的接触力要求分析计算出弹簧参数,并经过样机试制和试验进行了验证,证明弹簧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城轨车辆用第三轨受流器的应用现状,从产品测试要求、测控原理、试验步骤及应用情况等方面阐述了第三轨受流器试验台的研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第三轨受流器的结构原理。分析比较了弹簧式和气压式受流器与第三轨接触压力调节方式的特点。基于电接触基本理论详细的阐述了受流滑板与第三轨接触区的导电机理。接触区域的导电电路由无数微小的电阻及电容并联而成,接触压力通过影响微小电阻、电容的数量比例,进而影响接触面上的导电能力和磨损性能。标称静态接触压力的设计值接近或等于"法向压应力临界值"时,导电能力和磨损特性取得均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青岛地铁13号线车辆受流器的技术参数,阐述了受流器的基本功能,并在正线测试了受流器与第三轨之间的接触压力和燃弧率,为受流器的燃弧计算和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阿根廷布市萨缅托线的特点设计受流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三轨下部受流器和熔断器箱2部分,受流器由横梁、高度调节装置、摆动组件装置、受流滑块上下摆幅限位调整装置等组成,复合材料横梁作为受流器主体的支撑结构,横梁采用高性能的SMC模塑料制造。列车通过受流装置与第三轨接触受流,经过熔断器箱内的熔断器后为列车提供电能,受流器适应在转向架两轴箱间安装的工况要求。受流器设计适应阿根廷布市萨缅托线电动车组运用要求,因受流器安装在转向架两轴箱间,冲击振动要求苛刻,以保证受流器能够正常工作,列车能够正常受流。  相似文献   

9.
第三轨中间接头安装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第三轨受流系统的可靠性.以武汉地铁某线使用的第三轨受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靴轨动态特性试验探究了靴轨动态接触力的变化规律及第三轨动态冲击来源.结合靴轨动态接触的特点,建立了含中间接头的靴轨冲击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冲击模型的计算结果;基于验证后的该模型,分析了中间接头不平顺激励下靴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明确了中间接头不平顺的阈值.分析结果表明:中间接头不平顺高度差控制在0.2 mm以内,能够满足地铁车辆在较高速度下运行,并能有效减小靴轨冲击峰值和降低离线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第三轨受流器的发展现状和受流器结构,重点进行了受流器受力和弱连接的分析计算,介绍了绝缘架、电缆和上下止挡的设计过程,根据该理论完成受流器的研制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市域轨道交通是介于高速铁路与地铁之间的轨道交通制式,其桥上无缝道岔设计不能完全按照高速铁路和地铁的相关规范。对某市域轨道交通 4 × 30 m 连续梁桥上单渡线道岔的无缝化布置进行了研究。根据道岔位移随道岔始端距梁缝距离的变化规律可知:当单渡线道岔始端距梁缝大于14 m 时,在伸缩力和制动力作用下转辙机处梁轨相对位移小于 5 mm,道岔钢轨强度和道岔位移满足无缝道岔布置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8年开始实施的《铁路货物运输进款清算办法(试行)》的分析,阐明新的清算办法对不同类型铁路货物运输企业产生的影响。指出此清算办法能够充分调动铁路运输企业开发货源和降低运输成本的积极性,但也可能在实际中产生丢失一部分市场、运输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等消极影响。从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和站段的层面提出如何预防和消除新清算办法对铁路运输企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完善清算办法和提高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型编组站扩能改造对既有运输影响大、施工组织难度高。介绍襄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面临的困难,分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情况,重点总结扩能改造方案与运输组织方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襄阳北编组站改造前后的运输效率和效益,验证该扩能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兼顾了施工改造与运输生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武汉2049年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绘制了武汉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再到培育世界城市的宏伟路线图,对极具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武汉及周边区域铁路规划建设衍生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完善全国快速路网结构、提升武汉路网支撑功能,更好地指导、协调铁路建设和城市发展,通过对武汉区域路网现状、规划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以"系统整合区域路网资源、合理构建路网干线通道"为基础,站在更高视角开创性地提出在武汉周边规划建设京广、京九、兰福、沪汉蓉、甬汉蓉、鲁桂昆等12条放射状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及新增2处过长江铁路通道、客运系统按"四主两辅"布局的武汉枢纽总图规划调整方案。里程碑式的路网构架、前瞻性的总图布局,必将日益奠定武汉"高铁天元"的路网根基,引导武汉未来较长时期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至今尚未解决的深层土体承载能力现场试验确定问题,依托沪通长江大桥主墩深大沉井基础的建设,利用自行研发的深厚土层高压防水自稳型荷载测试装置,开展现场载荷试验,获得了沉井底部土层荷载-沉降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沉井底部土层极限承载力大于6.5 MPa。在此基础上,借助现有理论分析得出相应地基土体的变形模量为12.69 MPa,地基系数为36.79 MN/m^3。与现行《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相比较,地基承载力现场实测值比以安全系数2推算得到的规范值大15.3%。该测试装置的研发和试验结果的获得,为深基础基底土体承载力的现场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对于深基础设计计算理论的完善、相关规范的修订和施工工艺的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的移动闭塞为例,介绍了移动闭塞技术下的ATC模式以及针对工程项目制定的运营辅助手段———后退模式,并讨论了一期工程中运营的故障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武黄城际铁路鄂州特大桥,30~32号墩连续梁上跨武九电气化铁路,连续粱采用现浇支架法施工。以鄂州特大桥支架体系的拆除为例,详细介绍了在上跨电气化铁路的条件下,现浇连续梁支架体系的拆除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磁浮车辆悬浮控制器的状态观测器参数对悬浮稳定性的影响,解决磁浮车辆悬浮不稳的问题,建立单电磁铁与柔性轨道梁的耦合模型。通过对悬浮系统传递函数的研究,得到速度激励信号频率与悬浮系统对轨道梁的功率输出的关系曲线,并得到状态观测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由此得出结论,通过绘制"悬浮系统对轨道梁的振动能量输出功率"与"轨道梁主频率"间的关系曲线,即可得到不考虑轨道梁阻尼时,悬浮系统可适应轨道的临界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武汉迎来地铁建设的高峰。武汉地处长江、汉江两江交汇处,地基承载力差,地下水丰富,承压水位高,深基坑施工风险大。通过对武汉地铁典型深基坑案例介绍,分析了武汉地铁施工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提出了地下水控制的若干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空气动力作用下,高速列车外风挡与车体外表面安装间距对风挡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三维、定常、不可压缩雷诺时均R-S方程和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算法,对0,10,20和30 mm不同安装间距的三车编组半包式外风挡高速动车组进行数值模拟,列车明线运行速度等级为350 km/h。研究结果表明:安装间距对于风挡受侧向力影响较大,尤其是橡胶弧顶与来流相对的外风挡所受侧向力与安装间距成二次函数关系,安装间距30 mm的外风挡受侧向力最大为785N;安装间距对外风挡所受阻力、升力的影响较小,橡胶弧顶相对的两块外风挡阻力方向相反,外风挡气动升力均为负升力且最大为62N;安装间距导致外风挡表面压力分布呈现规律性变化,将外风挡表面气动压力映射到有限元计算模型上,分析不同安装间距下气动载荷作用对外风挡结构变形与应力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可对外风挡结构强度与优化设计,以及安装位置精度要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