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为解决快速将业务逻辑固化和转换成可执行的代码、确保快速开发平台产出的代码高效的执行、保持相对的灵活性和扩展能力等问题,从该类平台的设计理念、功能组成、架构模型、应用技术等诸多方面,综合业内平台产品的具体实践,对平台应用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同时对商业化平台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该类平台应用的特点。最后基于“构件+机制”运行期模型驱动的平台产品,结合实际应用项目实践,验证其较高的开发效率和构件可复用等特点优于传统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全景VR技术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现已应用到多个领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全景VR平台搭建技术、全景图片拍摄及合成技术、界面仿真技术及全文检索引擎技术。通过全景VR场景与动车组部件信息的深度关联,实现动车组的全方位全景仿真、HMI界面操作仿真、动车组关键部件元器件快速检索及故障代码表等内容关联。为动车组应急指挥、故障诊断及培训学习等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地面人员快速、准确、直观的查询动车组各部件结构组成,最终形成一套动车组全景仿真知识库。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监控(ATS)仿真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基于COM技术的、组件可重用的ATS仿真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并以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ATS仿真系统的开发为例,分析了系统中可视组件和功能组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提供了组件实现的MIDL代码.  相似文献   

4.
Oracle COM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阐述Oracle COM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和开发流程,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最后分析了对数据库可用性的影响及其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利用AutoCAD Civil 3D.NET API和COM API二次开发技术,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在AutoCAD Civil 3D 2014平台上开发了铁路隧道洞口位置智能选择软件,实现了洞口三维地形曲面建立、洞口位置确定、洞口结构形式确定及洞门三维设计等功能。开发的铁路隧道洞口位置智能选择软件解决了现有洞口工程传统作业方式带来的困扰,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能够较好地完成洞口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6.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铁专院8年的GIS开发与建设经验,结合当前GIS技术的发展方向,对铁路GIS建设的重要性、总体构架、软件平台、基础编码标准、数据更新技术和应用系统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铁路地理信息分类与基础编码标准是当前铁路GIS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Struts在Web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层次结构的Web服务可以提高Web开发的效率,能有效理清系统结构,降低系统复杂度与维护难度.MVC(模型-视图-控制器)软件设计模式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业务代码与视图代码分离,Struts是基于J2EE的Web形式MVC模式实现.对MVC软件设计模式、JSP Model 2框架以及Struts的关键技术做了剖析,并对采用Struts的Web开发模式的优缺点做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施工和运维单位信号室内工程的应用需求,结合信号专业传统室内二维出图内容和现行技术标准,梳理采用BIM技术时信号室内的设计内容和要求。选取Revit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研究软件功能模块和开发流程,开发一套满足铁路信号室内出图要求的辅助设计软件,提高未来信号专业室内BIM出图效率。  相似文献   

9.
Ajax技术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Ajax技术的出现改变传统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模式,摆脱传统Web应用程序不连贯的网络交互方式.讨论Ajax技术的概念,开发模式,工作方式以及开发步骤,结合JSP技术实现Ajax的几种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基于TCN(列车通信网络)的城轨列车控制与诊断系统中,HMI设备作为车辆上最直接反应整车及各个系统运行状态的设备,其界面的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司机对车辆状态的判断,因此,针对目前HMI设备存在的界面显示卡屏现象,通过修改HMI设备的底层驱动程序,优化了底层通讯数据的处理,从而提高了HMI设备的界面的响应和切换速度。  相似文献   

11.
数据库体系化环境能够完整、细致地反映企业中的数据组织与处理.本文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提出了建立企业数据库体系化环境的实施策略,并讨论了相关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铁5号线乘客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北京地铁5号线乘客信息系统网络平台结构,根据北京地铁5号线乘客信息乐统的实际情况,详细论述搭建网络平台的关键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变速恒频风电系统应对电网故障的保护电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电网规则要求风力发电系统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基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双馈型风电系统和基于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直驱型系统作为主流变速恒频风能变换系统,增加保护电路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其故障穿越能力。基于国内外对变速恒频风电系统保护电路的分析和总结,对各种类型的保护电路进行了分类,对其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增加保护电路可以使变速恒频风电系统在电网故障发生时,保持与电网的连接,当故障消除后,快速恢复正常运行,从而极大地提高风电系统的可用型、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如何更加实际地评价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通过研究欧 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标准中风险模型的构造,给出风险降低因素(RRF)的定义;通过定义的风险降低 因素,建立可容忍事故率(TAR)与可容忍危害率(THR)的换算关系,进而评估出 FAO 系统核心子系统功能次级危 害的可容忍危害率;最后通过其与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对应关系,得到核心子系统功能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应用结 果表明:结合实际的 FAO 工程项目应用成果,给出风险降低因素中各要素的具体示例,可供借鉴;与直接采用 可容忍事故率保守估计安全完整性等级的方法相比,在考虑风险降低因素后评估得到的安全完整性等级更接近实 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SELTRAC控制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ELTRAC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了移动闭塞信号与列车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组成和特点,分析了其主要部件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成  肖扬 《中国铁道科学》2006,27(4):129-132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类有效的随机全局优化技术。它利用一个粒子群搜索解空间,每个粒子表示一个被优化问题的解,通过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复杂空间中的最优区域。多用户检测技术是直扩序列码分多址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多用户检测中,能有效抑制多址干扰,实现结构简单、鲁棒性强的目的,在加速收敛的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多用户检测器充分利用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良特性,与传统的码分多址接收机、基于进化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和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用户检测器比较,在误码率和收敛速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识别方法对交通标志的识别精度和算法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搜索的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PCA-SVM)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交通标志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出交通标志的主元特征,然后利用网格搜索法(GS)对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参数优化,最后利用参数优化好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实现对交通标志的识别。通过实验仿真,并与现有的其他交通标志识别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保证较高识别精度的同时,算法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黄育良 《都市快轨交通》2011,24(3):102--104
讨论目前地铁采用的几种屏蔽门监控方案.以广州地铁1号线为例,介绍屏蔽门监控独立组网系统.这种屏蔽门系统不需要综合监控系统,独立完成车站间联网,然后在OCC中心设置屏蔽门独立组网服务器来进行中央监控.该系统是屏蔽门独立组网系统在国内的第一次尝试,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套在运营调度中心(OCC)具备中央监控能力的屏蔽门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切换是移动通信中充分利用有限频谱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在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环境下,基于混合信道分配(HCA)方案上的双先进先出(FIFO)排队算法:系统分别为切换语音呼叫和初始语音呼叫与数据呼叫分配了大小为Nh和No的排队空间,两队列均遵从FIFO法则;同时,为切换语音呼叫预留了可根据当前业务量调整数目的Cr个信道。通过与单FIFO排队算法和基于HCA的单FIFO排队算法的比较,可以看到本算法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更能适应高业务量小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5.2 kV高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HV IGBTs)的成功串联应用.穿通型HV IGBT串联应用时要完全控制感应过电压,最大的障碍是拖尾电流的关断问题.可以证明,采用先进的电压箝位技术能够限制因关断拖尾电流而引起的第二个电压尖峰.阳极采用载流子寿命局部分布的IGBT很适合这种应用;拖尾电流间隔时间越短,关断损耗越小.文中集中讨论了穿通型HV IGBT器件串联时的最佳通态等离子体分布,HV IGBT的最新发展趋势似乎与讨论结论相一致.未来先进的HV IGBT技术可完全减轻第一代HV IGBT串联时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