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康 《汽车情报》2006,(32):20-21
长期以来,在中级及以上的轿车市场上,合资品牌几乎一统天下,而民族品牌则难以涉足。然而,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这一局面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比如在1.6L的中级轿车市场上,2006年以来,自主阵营和合资阵营的。竞争就颇为引人注目:以伊兰特、凯越和福美来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车型,采取价格下压攻势,全面进军九万元左右价格区间的市场:而自主阵营里,以比亚迪F3、奇瑞A5和华晨骏捷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新势力则不畏强手,在这一细分市场“与狼共舞”,并取得了骄人业绩。虽然目前双方产销实力还差距很大,但自主品牌的市场快速增长态势,业已成为2006年前三季度中级车市场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包崇美 《世界汽车》2011,(11):104-107
一开始就站在与合资品牌平等竞争平台上的广汽乘用车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自主品牌的崛起,更是以广汽乘用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昂扬姿态。  相似文献   

3.
合资自主品牌的问世直接冲击了自主品牌的领地——中低端市场,造成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10个月下滑。而面对自主品牌的下滑,合资自主品牌进一步加快扩张步伐,今年北京车展上,多家合资公司公布了发展合资自主品牌计划,产品线也不断扩充。面对合资品牌与合资自主品牌的合力围剿,自主品牌应如何摆脱困境,重现往日风采?  相似文献   

4.
低价出口并不是自主品牌有意为之,与强大的合资品牌相比,选择中低端的市场突破是自主品牌必经之路。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综合实力的提高,高中低全系列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只是时间问题……皮卡行业的代表中兴汽车,已经实现了旗下高、中、低三个系列的出口。  相似文献   

5.
在皮卡市场存在着的两大阵营中,以长城、江铃、福田、中兴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始终占领着销售主流,而以日产、庆铃为代表的合资品牌只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两成。这一情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延续下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连续10个月同比下滑!前不久公布的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着实令合资自主品牌尴尬不已。细数下滑品牌,尽管主要集中在轿车细分市场,却也真实地反映了轿车领域合资自主品牌目前所处境地。结合当前仍有车企不断推出合资自主新车的形势,不能不为众车企所表现出的热情担忧。讨巧没讨好无论相关决策者有多么美好的初衷,合资自主品牌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有着鲜明的“讨巧”意图。合资公司通过购买、引进外方产品技术平台,重新开发出知识产权归属于合资公司的品牌、车型。这种也可以称作为“混血”自主品牌的产物,显然是为了降低成本,同时不失“合资范儿”。  相似文献   

7.
陈光林 《时代汽车》2008,(12):78-80
作为长城汽车第二款轿车产品,“炫丽”以合资品牌作为竞争对手,让人们领略到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一争高下的勇气和胆略。  相似文献   

8.
《汽车导购》2007,(7):58-65
汽车市场的火爆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主品牌较过去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不仅仅表现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从研发设计能力、产品制造工艺、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以及涉足海外市场等方面都让人感受到了自主品牌崛起的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赵欢 《时代汽车》2013,(1):80-82
本批评价的六个车型涵盖了合资品牌、本土自主品牌与合资自主品牌。榜单中的六个车型,有四款车型获得5星评价,两款车型获得四星评价——它们正是合资自主品牌东风13产启辰D50与东风本田思铭。  相似文献   

10.
《驾驶园》2017,(7)
正品牌向上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产品。以哈弗H6、吉利博越、奇瑞艾瑞泽5为代表的一批明星车型不仅在销量上跑赢多个合资品牌,而且还直接带动了整个自主品牌的整体向上。由此印证了美国《福布斯网站》文章所说的:"中国人觉得自己的品牌不比外国品牌差,更多人愿意掏钱买自己国家品牌的汽车"。自主品牌向上,已成为业界内外的"最强音"。不久前,在江淮瑞风S7上市活动现场,来自中汽中心汽车工程院的50位工程技术人员同时成为瑞风S7的首批车主。而外媒也注意到自主品牌的纷纷进步,并为今年以来销量持续下滑的合资品牌担忧。  相似文献   

11.
国内的中高级车市场一直为合资品牌把持,而在本届车展上却出现了不小变化:各大自主品牌纷纷发力中高级车市场,意图与众合资品牌分庭抗礼。6月9—11日,重庆国际车展将隆重启幕,本届展会奇瑞、吉利、一汽奔腾等相  相似文献   

12.
《汽车驾驶员》2012,(10):112-112
在兵家必争的中级车市场上,在以合资品牌为绝对主导的中级车市场上,一款售价达到19万元的自主品牌中级车究竟能有何种销量表现呢?我真的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3.
宋一行 《车迷》2021,(3):62-63
在2015年之前,打价格战是自主品牌的拿手好戏,合资品牌眼瞅着哈弗、五菱的产品稳坐销冠的宝座却不为所动,豪华品牌更是避之不及地与合资品牌划出一道以30万元为界的泾渭分明的价格"分水岭".而今,别说合资品牌挤压自主品牌空间,就连豪华品牌都开始染指20万元左右的细分市场.随着沃尔沃、凯迪拉克、林肯等二线豪华品牌的逐个发力,国内豪华品牌的内卷也开始白热化.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汽车杂志》2009,(9):10-10
在合资品牌汽车和进口品牌汽车横行中国乘用国市场七八年之后,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个可以代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生产的新兴力量的崛起。  相似文献   

15.
不要妖魔化     
《汽车杂志》2012,(7):44-46
合资品牌出自主品牌,亦称为合资自主,听起来足够拗口,当然,这是一个新商业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主”与“合资”是中国汽车业的两大关键词,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合资企业不可能产生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企业不轻言合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主”与“合资”几乎成为一对有你没我的“对头冤家”。直到最近,这种情况终于发生了惊天逆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赵欢 《时代汽车》2012,(12):38-40
作为目前已量产的三大合资自主品牌之一,启辰虽在上市之初与其它合资自主品牌一样因脱胎于外方品牌中陈旧车型而受到诟病,但市场表现可圈可点。而今,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对合资自主品牌独立的研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是旧车型“变脸”就可以赢得市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数字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一个主题为“传承与突围”的自主品牌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乘用车市场还将以10%的速度再增长10年,汽车消费升级将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10%的增长对自主品牌的好处大于对合资品牌的好处,因为多数合资品牌目前生存没有问题,而中国品牌以现在的规模还不足以支撑其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壮大,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用品后市场的发展,其中尤其以轿车轮胎发展最为迅速。但在众多的实力竞争者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外来面孔,除了传统三巨头外,韩泰、锦湖、邓禄普等品牌也都不断加大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投入。难道中国的自主轮胎品牌只能接受局限于卡客市场或成为外资品牌的合资自品牌命运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车辆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偏好,但是用户对自主品牌的满意度仍旧低于合资品牌,特别是在服务满意度方面,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仍有差距。深入分析自主品牌在用户服务满意度各指标上的表现,找出劣势点,对自主品牌未来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用户服务满意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