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街头随便找一个人,远洋运输和你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国从事远洋运输的专业公司有几家?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多么遥远的专业问题啊,远洋运输能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中国传袭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使得海洋有意无意地被排斥出了文明的主流认同.一般人的意识中,海洋文明就够遥远的了,从事远洋运输的活动与自己更是毫无干系.然而实情呢?今天的远洋运输带来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位置移动,而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早已离不开远洋运输,开的车、住的房,甚至喝的水、吃的面包,其中的一部分原料甚至全部,可能只有通过远洋运输才能成就我们消费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档案的味道     
据说,有专家研究,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味道。就是相同的人种,在不同的国度,味道也是不同的。研究者说:日本人味道像乌龟。中国人呢?则味道如水牛。不知道是因为水土的原因,还是饮食的差别,细细地研究下去,一定是非常有趣的。由此,我想到了工作。各行各业的工作,是千差万别的,应该也有其自己的味道吧。那么,档案,是什么味道呢?  相似文献   

3.
江河悠长,海洋浩瀚,占地球十分之七的水面,自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生产活动与文明进步的重要舞台。河上运输、湖上运输、海上运输和远洋运输被人类广泛利用。在水上运输行业里,就包含着不为人们熟悉,并在国际远洋运输领域地位独特、担当特殊角色的水上“引航”。  相似文献   

4.
1961年4月27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州分公司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从事远洋运输的企业,被誉为“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发源地”和“中远的摇篮”。2000年以来,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以下简称“广远”)根据中远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在以徐惠兴为总经理的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  相似文献   

5.
高蕊 《游艇业》2008,(1):48-53
为普通人提供管窥富人生活乐趣的经典之作彼得·梅尔的《有关品味》中写到: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生来即带有喜爱挥霍的隐性倾向:有一股贪图更多、更好的纵欲本色.就潜藏在不知哪个基因里.一有走运的兆头.或是一看见信用卡.便马上发作。若不是这样.那又怎么能解释有个女子.明明已经有了399双鞋,却还继续一路买鞋?还有那第二架直升机,第五栋房子,一打名家设计椅垫,一大桶满满的鱼子酱.巨量瓶(methuselah)香槟?是什么人需要这些东西呢?是什么人在买这些东西呢?又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呢?  相似文献   

6.
1961年4月27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州分公司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从事远洋运输的企业,被誉为“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发源地”和“中远的摇篮”。2000年以来,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以下简称“广远”)根据中远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在以徐惠兴为总经理的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  相似文献   

7.
“一种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交融需要人们跳出自己原有的框架,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而海洋成了跨越的意义。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生来追求自由,热爱冒险,渴望挖掘新的意义,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他们想知道世界别的角落都在发生什么,别处的文明是怎么样的。航行中有惊喜也有冒险,见过富裕和贫穷,他们的生活因为大海变得不同,大海也因他们更富传奇色彩。他是第一位只身环球航海美籍华人——翁以煊。”[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惊天动地”?什么叫“翻江倒海”?连云港远洋运输公司的汇安轮全体船员亲身经历了这一骇人听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惊天动地”?什么叫“翻江倒海”?连云港远洋运输公司的汇安轮全体船员亲身经历了这一骇人听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谭岳 《船艇》2010,(1):80-81
美国普通人的帆船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2009年深圳游艇展开幕式后,我遇见了美国帆船总会的Charlie Nobles。通过短暂的面对面的变流,我多少对美国人的帆船运动有了一点感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明月 《珠江水运》2010,(12):23-23
海洋多难。这是近代中国深刻而苦涩的记忆。到了当代,海洋与岛屿的是非愈演愈烈。尤其是海洋被假以地缘政治因素之后,海洋资源的争夺更趋白热化。主张自己的海洋权益而非主张海洋强权的中国,在今天却越来越遭遇“自家屋檐,他人安榻”的尴尬。那么,究竟谁能够带给我们蔚蓝色的安详与和平?谁又能将我们的目光带到蓝色国土的边缘而不被惊扰?这是今天每一个中国人心底发出的最迫切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高远 《游艇业》2010,(6):116-116
人称“京剧、国画、中医”为三大国粹,中国人引以为豪。殊不知在海外有另一大国粹,西方人自愧不如,它给中国人挣足了面子,您要问是什么,告诉您——麻将。麻将起源于中国,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何时传入西方的呢?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运》2006,(2):56-56
什么是海洋环境保护? 海洋环境保护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海洋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海洋生态平衡的需求制定的有关法规,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调整海洋开发和环境生态间的关系,以达到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别人的生活》(Das Leben der Anderen)众望所归拿下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前,我和朋友们都早已将之视为自己的年度最佳电影。电影让人看到扭曲制度下,孱弱却坚定的人性光芒熠熠生辉,看到极黑暗处给人慰藉与信念的光明。可是,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同主人公WIESLER那样品质高洁,舍已为人。我们能够轻易地去指责谁呢?将罪责归于个人的自私、懦弱、贪婪?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更应当思索,是谁,是什么造成了这些肮脏和哀恸?社会伦理学家马格利特给出的答案是“制度性羞辱”。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从事赤水河航道管理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都在赤水河畔行走,赤水河沿岸的一草一木,赤水河上的每座滩险、每座坝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印记。很多人用一生的光阴守卫在这条航道沿岸的信号台、航道站,为实现这条航道畅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激情和汗水。更有一部分职工,长年累月坚持奋战在地处偏僻孤独的站、台上,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活不便、文化生活枯燥,子女入托、入学、就医等困难重重。面对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他们无怨无悔,从刚参加工作时的热血青年到退休老人,一干就是几十年。他们凭着对赤水河航道事业的无限热爱,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把赤水河航道建设成为了贵州省第一条全国文明样板航道,中国西部地区内河航道第一条全国文明样板航道,第一条在五级航道上创建全国文明样板航道。在面对贵州水运提速特别是赤水河航道事业再发展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他们信心满满,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书写光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游艇业》2010,(6):125-125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了。按照“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计划,现在正是一个关键节点。经历创伤的那些人们,他们现在过着什么样子的生活呢?而作为一个受人关注的群体,那些经历了大痛苦的震区四川母亲们,生活得好吗?  相似文献   

17.
当传统的时代成为过往的历史,那些曾经与中国人生活休戚相关的各式帆船是什么样子?如何建造?如何操帆远航?成为当今年轻人的遐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远洋航务》:在庆祝中远集团成立45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广远也迎来了45岁的生日。我们都知道,新中国的远洋事业是从广远起步的。作为中远的长子,请您向我们的读者再重现一下中远和广远公司成立时的历史背景好吗?徐惠兴:中远和广远公司的成立,是新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重振中国航海事业的迫切要求。50年代,我国的远洋运输主要依赖国外的船队,因此,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要建设“海上铁路”,发展中国远洋运输船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柳传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什么事是不能干的呢?没有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有钱投但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不能干。”这里“可靠的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可见人才培养对于企业是何等的重要.但是要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首先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如何保留人才?如何保证人才培养战略的执行?  相似文献   

20.
浮筏隔振系统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浮筏隔振系统与消声瓦被普遍是未来潜艇减振降噪的两种最重要措施。引进877艇以后,船舶界上上下下地浮筏隔振系统有更直观,更统一的感性认识。认识的人多了,浮筏隔振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凝也因此更多了。浮筏隔振虽说早已居美、共、英等国潜艇上应用,但资料检索却难见踪迹,特别是有实质性研究内容的文章。浮筏隔振无不因此而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那么什么是浮筏隔振系统呢.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优越性?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