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纵坡道路沥青路面与平坡道路沥青路面的结构响应的主要差异在于沥青路面的变形差异,这种变形差异通过沥青混合料的塑弹比进一步反映在沥青路面的塑性变形上。文中在总结纵坡道路沥青路面与平坡道路沥青路面结构响应差异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与标准计算工况条件下沥青路面塑性变形相等的原则,提出纵坡道路沥青路面结构及材料的设计原则,并推荐不同荷载工况条件下大纵坡道路沥青路面混合料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湖南地区气候地理特征,通过沥青路面结构方案分析,提出了适合湖南地区气候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改良方案,并通过沥青路面厚度结构计算检验了改良方案的可行性,为湖南高速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化学类冻结抑制沥青路面融雪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化学类冻结抑制沥青路面的冻结抑制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掺加盐化物融冰雪材料的沥青路面和普通沥青路面的冻结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与普通沥青路面相比,盐化物沥青路面显现出良好的除冰雪性能;结合日本对已铺筑盐化物沥青路面冻结抑制效果的持续调查结果,分析了盐化物沥青路面融雪功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和材料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损严重,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特性及应用的分析和再认识,提出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省道典型路段沥青路面裂缝分布调查,分析了目前中国国省道沥青路面裂缝评价方法的诸多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沥青路面裂缝分布密度评价指标,并采用沥青基密封胶处治拉毛后的沥青路面裂缝。结果表明:裂缝分布密度能较好地表征沥青路面裂缝状况,拉毛后再处治裂缝效果良好,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沥青路面结构的厚度和组合对沥青路面有很大影响,文章通过不同路面结构组合下,荷载应力的研究,采用二元方差分析了沥青路面的应力状况。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结合沥青路面的使用特性 ,通过对沥青路面的几种主要破坏形式及其形成原因进行论述 ,进而分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就地热再生过程中沥青路面加热速度慢、严重影响再生施工速度提升这一问题,从改变施工工艺的角度出发研究提高沥青路面加热速度的方法。建立了沥青路面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求解得出单步法和多步法再生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内部温度场变化趋势,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加热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沥青路面传热性能差导致的加热过程中沥青路面内部沿深度方向温度梯度大,并且传统单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单次加热的厚度过大;多步法再生工艺中通过铣刨移除上部已达到再生温度要求的沥青路面材料,从沥青路面内部直接输入加热能量,减小了沥青路面厚度及沥青路面传热系数对沥青路面加热速度的影响,能够以更少的加热能量和更快的速度完成沥青路面加热;多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完成4cm厚沥青路面加热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单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沥青路面加热所需时间的43%,所需能量仅为单步法就地热再生工艺中所需能量的70%。  相似文献   

9.
首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得知沥青混合料试件表面温度同其透水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证明可以通过红外技术开发沥青路面透水性检测仪。然后开发出一种能够快速、连续检测沥青路面的红外测温仪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其检测速度可达100 km·h~(-1)。最后通过对已通车的不同沥青路面检测,并与规范中采用的渗水仪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制定出利用沥青路面透水性红外检测仪检测透水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结构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对沥青路面的发展历程、现在使用的沥青路面结构形式以及设计理论规范发展过程调查,对我国沥青路面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论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轮胎与路面间摩擦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产生的机理可归纳为轮胎与路面间分子引力的作用、轮胎与路面间的粘着作用、胎面橡胶的弹性变形及路面上小尺寸微凸体的微切削作用四种;影响轮胎与路面间摩擦的主要因素有滑移率,轮胎类型,胎面花纹的类型、密度系数、深度,路面粗糙度,路面污染情况,路面水膜,气候及充气压力等。  相似文献   

12.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路面方案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以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为例,对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面方案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对原路面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路面损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并建议路面扩建工程需要尽可能利用老路面,采用“分车道进行路面设计”,“进行独立的纵断面设计”,“满足弯沉要求”等原则,达到既满足工程要求又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确定了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路面结构的优化方案,对以后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道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扩建路面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RBF神经网络识别路面谱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路面不平度是车辆行驶中振动的重要激励。为了识别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路面谱),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识别路面谱的新方法。该方法以7自由度汽车振动模型为基础,以MATLAB软件仿真得到的汽车车身质心垂直加速度谱为神经网络理想输入样本,以GB7031-86建议的路面谱为神经网络理想输出样本,应用RBF神经网络建立汽车车身质心垂直加速度谱和路面谱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另取一组仿真得到的车身质心垂直加速度谱代入已训练好的网络进行路面谱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和较理想的识别精度,识别的路面谱与拟合的路面谱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14.
浅谈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保证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质量,从合理进行沥青路面压实机械的选型和组合入手.阐述了压实作业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具体分析了路面接荐处以及特殊路段的碾压工艺和提高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公路新改建工程中,大部分采用沥青摊铺机等机械施工.本文结合施工实践,着重分析路基质量对路面质量的影响及与路面质量紧密相关的因素,提出“最小摊铺厚度原则”和“路基路面横坡干涉理论”,从而提出一些控制路面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路面平整度均方差指标与行车舒适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路面平整度均方差指标与路面状态之定量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所产生的振动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研究了路面平整度均方差指标与行车舒适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平整度指标与行车舒适性之间具有一定关系,但是平整度指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行车舒适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路线及路面条件设计阶段的安全性评价仿真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公路横断面数据为型值点,应用multi-quadric插值函数先后拟合出路面单元节点的平面坐标以及高程,并用大量的小三角形单元来逼近连续的路表曲面,从而获得适于行驶动力学仿真的三维路面模型。在ADAMS软件环境下,建立了轻型客车和轿车的整车模型以用于仿真时的动力学解算。研究了轮胎-路面的耦合方法及跟踪路中线的闭环路径控制策略、维持车速的速度控制策略。最后在ADAMS环境下形成了路线-驾驶员-车辆仿真识别系统,通过道路上的运行仿真,获得沿路线上的车辆行驶动力学响应,进而对公路几何线形和路面条件的安全性做出判断以及评价,并以某段二级公路为实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对于道路建成后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分级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面不平度的现有分级标准,采用傅里叶逆变换的方法模拟8个等级路面不平度高程数据,计算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参数,提出路面不平度的分形分级参数.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傅里叶逆变换方法模拟的各级路面分形维数均在1.60左右,差别很小,表现出明显的自相似性;路面不平度指数结合了路面不平度的传统的统计特征参数与分形维数,因而更适合路面不平度的分级;路面不平度指数随功率谱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由高级到低级呈明显增大趋势,路面不平度等级越差,路面不平度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19.
道路路表径流污染处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当前道路交通污染日趋严重的事实为背景,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路表径流污染处理研究现状,提出了道路路表径流污染处理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流程,为建立路表径流污染处理的新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JSAE Review》2002,23(3):333-33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related to a new sensing system for road surface as the first step to construct an identification tool for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road ahead. In this paper, the albedo value is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Because the previous albedo meter measured the road surface by using sunlight, it was not used at night. Therefore, we propose a vehicle-mounted road surface sensing system by using a pair of solar cells with an additional light.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the sensing system can measure the difference of road conditions, not only during daytime but also at night. For high reliability of detection, a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of the road surface is propo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ensor fusion can recognize the difference of the road su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