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路基技术工艺标准,从现场施工的角度对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并就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施工方法和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常用的数解方法是正规方程法,由于该方法不能直接考虑理论设计级配范围的约束条件,故按其计算结果配制的混合料不能保证一定满足理论设计级配要求。本文的改进方法以普通正规方程法得到的混合料级配为基础,对超出理论设计级配范围的筛分数据直接赋界限值,并作为目标级配再利用正规方程法进行迭代计算,最终得到满足理论设计级配范围要求的解。改进后的正规方程法算法简单明了、应用方便,计算结果收敛、稳定,且与二次规划法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常用的数解方法是正规方程法,由于该方法不能直接考虑理论设计级配范围的约束条件,故按其计算结果配制的混合料不能保证一定满足理论设计级配要求.本文的改进方法以普通正规方程法得到的混合料级配为基础,对超出理论设计级配范围的筛分数据直接赋界限值,并作为目标级配再利用正规方程法进行迭代计算,最终得到满足理论设计级配范围要求的解.改进后的正规方程法算法简单明了、应用方便,计算结果收敛、稳定,且与二次规划法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利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矿料级配和绘制级配曲线图的方法进行介绍,并阐述用规划求解法自动计算矿料的合成级配,手动方法作为自动计算方法的补充,以设计出令人满意的级配曲线,从而更好地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6月-2006年9月三峡水库库水位按135 ~ 139 m方式运行(枯水期坝前水位139 m,汛期坝前水位135 m),其回水末端位于涪陵李渡附近,常年库区在丰都以下.分析了该阶段蓄水期三峡库区原型观测资料,研究了万州(—)涪陵李渡河段床沙沿程变化特性及淤积物的级配组成,由该河段的床沙粒径变化分析其泥沙基本...  相似文献   

6.
根据集料的填充特性,提出了临界筛孔的计算系数,从理论上计算出了多级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集料中粗、细集料的用量.同时引入了分形理论,根据粗、细集料的架构效应和填充作用的不同,分别提出了粗、细集料级配设计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出了多级嵌挤骨架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的级配曲线,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由公式计算出的设计级配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文中提出的矿料级配的设计方法有别于以往的级配设计方法,是一种纯理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单档集料合理分级及其在沥青砼混合料级配中的关键作用入手,通过级配分档、筛级控制、分档集料含量比计算等方面的研讨,提出沥青砼生产配合比设计级配控制的一种简约方法,以提高设计-生产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实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源渡航电枢纽泄水闸堰前淤积导致的检修闸门不能正常使用这一问题,采用运行调度冲沙试验,分析泄水闸堰前冲沙效果,从而得出合理的冲沙减淤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该枢纽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泄水闸运行调度冲沙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粒径小于4cm推移质泥沙引起的淤积;且隔孔开启泄水闸方式的冲沙效果比连续开启泄水闸方式的冲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网络合理等级级配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道路功能不分、路网级配不合理是当前城市交通问题存在的直接原因之一。以中、美两国为典型,比较了国内外道路分级方法的异同,分析了国内部分城市路网级配失衡的现状。对影响道路网络级配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按作用方式和作用方位将其分为4类,分别对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道路的功能特点,提出了调整规范推荐级配的定性方法和基于车流合理分担率计算级配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高速公路石灰岩地基加固处理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冲填碎石灌浆加固岩溶裂隙发育地基的机理,探讨了用清水冲填级配碎石,再向级配碎石推移体中灌浆的施工工艺,提出了施工中的几个关键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定床阻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 m宽变坡水槽内,采用乒乓球模拟密排卵砾石的流速分布试验和天然卵砾石起动试验两种方法进行定床阻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起动试验数据确定的定床阻力符合谢才-曼宁公式,得出的阻力系数基本符合Colebrook(1938)公式的变化规律,但比Colebrook(1938)公式的计算值稍小;②乒乓球模拟密排卵砾石流速分布试验表明在床面粗糙范围内,当h/Ks>2,其垂线流速分布符合对数规律;③比较流速起动试验数据和流速分布试验数据确定的定床阻力,尽管试验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在1 m宽变坡水槽内,采用乒乓球模拟密排卵砾石的流速分布试验和天然卵砾石起动试验两种方法进行定床阻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起动试验数据确定的定床阻力符合谢才-曼宁公式,得出的阻力系数基本符合Colebrook(1938)公式的变化规律,但比Colebrook(1938)公式的计算值稍小;②乒乓球模拟密排卵砾石流速分布试验表明在床面粗糙范围内,当h/Ks>2,其垂线流速分布符合对数规律;③比较流速起动试验数据和流速分布试验数据确定的定床阻力,尽管试验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The fluid state near a bridge pier usually changesshortly after the new bridge is built. The unsafe navi-gational area around the bridge pier, where the shipcollisions against bridge piers frequently occur, is de-scribed by turbulent width.Ch…  相似文献   

14.
弯道床面切应力是弯道泥沙起动的直接动力,运用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ADV进行了三维流速数据的采集。弯道水面横比降与纵比降的沿程分布公式以及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进一步推导得到了弯道床面切应力分布的公式。通过计算,给出了不同参数对弯道床面切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计算床面切应力的分布不仅与前人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而且更加完善和系统化,为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天然连续弯曲河段的概化模型上进行推移质输沙试验,分析不同弯道段推移质泥沙运动的特点,绘制了泥沙运动轨迹图.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连续弯道中,推移质泥沙运动轨迹不同,凹岸来沙和凸岸来沙向下游输移时呈现不同的特点.连续弯道的前、后两弯的形态和过渡段的河床形态影响泥沙运动路线,决定泥沙输移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军用重载铁路路基动响应空间分布特征,通过高度非线性分析程序ANSYS/LS-DYNA3D建立了重载铁路轨道-路基-地基三维显式动力分析模型,并引入三维一致黏弹性人工边界;采用梯形冲击荷载模拟弹射冲击,探讨了不同幅值(150~600 kN)的弹射冲击荷载作用时重载铁路路基系统动位移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Boussinesq弹性理论与林绣贤多层系统当量理论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 结果分析表明:当作用在轨道上的弹射荷载开始进入卸载状态时,路基系统的竖向动位移达到最大值;结束卸载时,道床顶面存在一定量的残余变形,且残余变形随荷载幅值增长呈线性增长,增长速率约为0.60 × 10?2 mm/kN;在不同荷载幅值下路基动位移沿线路横、纵向均呈对称分布,动位移沿竖向近似呈直线型衰减,且衰减速率随着荷载幅值的增加而增大;荷载幅值越大,路基动位移的轮对效应及道床和基床对钢轨动力的分担作用均越来越显著;路基的动位移峰值与荷载幅值大致呈线性关系,道床顶面的动位移峰值随荷载幅值增长最快,增长速率约为1.27 × 10?2 mm/kN,基床表层与基床底层次之,增长速率分别约为1.23 × 10?2、1.20 × 10?2 mm/kN,路基本体增长最慢,增长速率约为1.10 × 10?2 mm/kN.   相似文献   

17.
车辆对路面的轴荷作用是影响公路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2008年京沪高速公路苏北段收费数据库中货车数据的整理、计算,对京沪高速公路苏北段货车车流现状、车辆轴载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轴荷分布角度,提出了路段载荷不均匀分布的对策,建议按月建立路网轴荷分布数据库,为养护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结合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模型试验,研究枢纽下游局部冲刷对河床变形带来的影响,初步分析了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化机理,从而有利于预测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结合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模型试验,研究枢纽下游局部冲刷对河床变形带来的影响,初步分析了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化机理,从而有利于预测枢纽建成后下游河床冲淤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20.
车辆对路面的轴荷作用是影响公路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2008年京沪高速公路苏北段收费数据库中货车数据的整理、计算,分析得出京沪高速公路苏北段货车车流现状、车辆轴载分布情况,从轴荷分布角度,提出应对路段载荷不均匀分布的对策,并建议按月建立路网轴荷分布数据库,以为养护决策提供基础数据。这对于养护工程而言,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