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子房  昌宏哲  赵孝峰 《公路》2001,(9):125-128
对透水基层材料沥青处治碎石进行研究,通过马歇尔试验和空隙率测定试验确定沥青处治碎石透水基层材料的沥青用量和集料级配。该材料的沥青用量(油石比)为3%,空隙率达到20%以上,马歇尔稳定度达到4.79kN,基本上满足透水基层材料的要求。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渗透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的结果表明,级Ⅱ型沥青处治碎石透水基层材料基本上满足水稳定性、渗透性和抗冻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斌清  宋柳  王选仓 《中外公路》2011,31(3):256-259
针对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PB)的材料特点,选用典型的设计级配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以沥青薄膜法进行沥青用量预估、谢伦堡析漏曲线及马歇尔试验验证等步骤综合进行ATPB排水基层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的方法.对设计的ATPB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文中所用方法确定的ATPB最佳沥青用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高建立  王玮  朱湘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7):10-13,35
采用最大粘结力法设计沥青稳定基层的配合比,并与传统的马歇尔方法进行对比。最大粘结力法这一方法的出发点是寻求最佳的沥青用量以使得混合料的粘结力达到最高,从而使得沥青稳定基层具有最好的抗变形和抗疲劳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和传统的马歇尔方法比较,以最大粘结力为目标设计的沥青稳定基层性能良好,是一种试验方法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不同于传统沥青混合料,它由较大粒径的集料形成骨架和一定量细料进行填充,形成的单粒径骨架嵌挤连通空隙结构,空隙率较高,难以完全使用常规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其沥青含量。笔者参考国内外排水性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确定方法,考虑沥青被集料吸收的比例,通过沥青膜有效厚度和集料比表面积初步确定沥青用量,提出了其计算方法,并结合设计空隙率、析漏试验与飞散试验综合确定LSPM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透水性的主要因素,为了评价沥青混合料透水性与空隙率的关系以及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空隙率控制方法,本文对沥青混合料透水性进行了室内与现场试验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级配波动对沥青混合料透水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透水性成指数关系,空隙率越大,透水性越强;沥青用量和通过0.075 mm筛孔的质量百分率的波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渗水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排水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排水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排水性大粒径碎石沥青稳定基层级配,通过析漏试验、飞散试验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初沥青用量,并通过水稳定性试验、高温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7.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室内试验,提出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级配,评价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且,采用了大马歇尔法、旋转压实体积法、GTM法3种方法研究了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采用了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并针对3种不同级配类型情况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标准马歇尔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的研究,分析了沥青混合料表现的不同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条件下,得出的最佳沥青用量值并不相同,从而导致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沥青饱和度以及残留稳定度等马歇尔技术指标特性有所差异;标准级配下的最佳沥青用量,使得沥青混合料特性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
对25种沥青混合料,采用5种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试验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现行OAC方法和美国Superave方法确定的沥青用量对应的体积指标均满足工程要求.两种方法确定的沥青用量差值平均仅为0.036 8%.说明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0.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燕萍  陈拴发  李海滨 《公路》2005,(11):203-206
提出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两油一布铺撒碎石矿料进行综合表面处治的方法,以提高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滑、防水、耐磨等性能。室内对综合表面处治所用原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质量控制指标,并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出单位面积的沥青最佳用量和矿料最佳用量。利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抗剪试验机对成型路面处治进行抗摩擦性能的测试。通过试验路进一步提出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处治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用量对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引用了大量数据对5种沥青用量确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较合理的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差距明显,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介绍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进行比较。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首先利用空隙率与沥青用量关系曲线依据混合料的目标空隙率初步确定沥青用量,然后进行析漏试验和飞散试验检验,最终确定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冷补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过程中的纸迹试验进行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使其定量化的试验思路:研究纸迹试验前后白纸质量的增加量与最佳沥青用量的相关性.结合试验结果和前人总结出的可以计算冷补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的经验公式,提出了可以计算纤维冷补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的经验公式,该公式能够较为合理地估计纤维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14.
重交通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乃家 《东北公路》2000,23(2):28-29,89
本文结合试验和经验公式讨论重交通沥青混合料路面沥青等级及沥青用量的选择,分析各项试验指标与路用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排水沥青混合料通常采用高粘改性沥青,初期建设成本较高,严重制约了排水沥青路面的推广应用。采用普通国创SBS改性沥青掺加适量纤维,并借鉴高粘改性沥青的级配范围和混合料设计方法制备排水纤维沥青混合料,通过析漏和飞散试验分别确定其最大沥青用量(OACmax)和最小沥青用量(OACmin),由此确定出排水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并进行性能验证。最终得到路用性能良好且造价较低的排水纤维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设计中沥青用量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叔藩 《公路》2002,(6):116-120
混合料足够沥青用量是沥青路面耐久性的保证,用体积分析法论述了沥青用量同混合料设计标准与体积参数的关系,并提出预估沥青用量与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SMA配合比设计初试沥青用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SMA设计中初始沥青用量的确定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一种理论量化SMA配合比设计中初试沥青用量的方法,并经过试验验证,证明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疲劳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现有热拌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的研究成果,结合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特点,确定了疲劳试验的参数,即采用10 Hz半正弦波荷载进行劈裂疲劳试验.基于不同的级配以及不同的水泥含量,选用了5种不同级配的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劈裂疲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将应力水平与疲劳寿命分别在单对数和双对数坐标上采用线性方程进行拟合.通过对疲劳方程分析表明,对于小应力比作用下,少量水泥所引发的脆性性质难以表现出来,而水泥和沥青的综合胶结作用会增强材料的抗疲劳性能;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与粗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应力比条件下的疲劳性能基本相当,同时发现在2%的水泥用量之内,增加水泥用量不会明显影响材料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9.
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增强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采用马歇尔试验和SGC旋转压实试验设计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进行高温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蠕变劲度可客观地反映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与混合料类型和沥青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进行了不同种类的沥青下封层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稀释沥青6#对基层材料具有较好的渗透能力,1#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较好的渗透能力。其他乳化沥青材料对基层基本无渗透能力。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同种乳化沥青材料的渗透性能与基层材料的性质有关。同种乳化沥青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渗透能力最好,其次为二灰稳定碎石,再次为水泥混凝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